近日,央行下發了《推動
區塊鏈技術規范應用的通知》及《
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評估規則》(下稱《規則》)。作為國內首次由最高權威機構頒發的區塊鏈相關規范文件,《規則》的發布顯示了國家層面對區塊鏈技術的極大重視,表明我國區塊鏈技術相關的研究和標準化定制正進入全面推進階段,“區塊鏈+金融”的應用場景有望迎來加速落地。
業內人士認為:《規則》落地有望推動金融行業
區塊鏈應用,不排除未來央行
數字貨幣DCEP落地后與區塊鏈相關應用結合帶來潛在市場空間。這意味著銀行、券商、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在進行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時,產品設計、軟件開發、系統評估將迎來統一標準,有利于推動金融行業區塊鏈應用。同時,考慮到區塊鏈分布式、安全、穩定等特性,認為未來DCEP落地后,與區塊鏈在更多環節的結合應用有想象空間。
基于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區塊鏈技術能助力實現金融的升級和再造,在金融領域應用最為廣泛,且商業化程度最高。我國多家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正積極探索區塊鏈應用與研發,重點布局在
供應鏈金融、數字貨幣等領域的賦能。
神州信息金融科技首席架構師陳宏鴻此前曾表示,區塊鏈能夠實現安全可控的數據共享,再結合開放式服務,以及
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據分析,從而打破銀行與各行業間的信息壁壘,從根本解決傳統模式下銀行面臨的風控、效率、成本難題。針對大家都在談的供應鏈金融,銀行可將企業的應收賬款融資作為應用場景,由供應鏈上的參與方如實地將交易信息、合同信息等信息上鏈,識別與控制風險,高效地為供應鏈相關企業進行金融服務。
據悉,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神州信息于近期為某銀行落地實施的“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企業應收賬款融資系統”成功入選了ISO/TC307WG6《區塊鏈與分布式賬本技術標準(征集意見稿)》,為區塊鏈與分布式賬本技術應用國際標準的制定提供參考。
陳宏鴻此前表示,央行數字貨幣替代紙幣流轉體系,實際并不會改變銀行賬戶體系,反而對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場景創新帶來新的機遇。
業界認為,DCEP試點后將會面臨大規模推廣,需要獨立的系統支持整套體系的運行,包括支付、轉賬等場景端的應用。其中數字錢包是重要系統之一,區塊鏈則是關鍵技術。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