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部門聯合發文,一圖讀懂數字經濟15大新業態!
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3個部門日前聯合印發了《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通過19項創新支持政策,加快發展數字經濟15大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生產要素供給新方式,培育壯大新動能。
暢享君:數字經濟提速,15種新業態新模式創造中國發展新機遇。
我國產業鏈主導的 NB-IoT 正式被納入 5G 國際標準
近日國際電信聯盟(ITU)召開的 ITU-R WP 5D#35e 遠程會議宣布:3GPP 5G 技術(含 NB-IoT)滿足 IMT-2020 5G 技術標準的各項指標要求,正式被接受為 ITU IMT-2020 5G 技術標準。這意味著,由中國產業鏈主導的 NB-IoT,不僅在實踐中獲得了全球產業鏈的廣泛認可與支持,而且正式納入全球5G 標準。
國產5G芯片新突破,中興5nm芯片技術將用于通訊半導體領域
近日中興通訊表示,公司具備芯片設計和開發能力,7nm芯片達到規模量產,已在全球5G規模部署中實現商用,5nm芯片將用于中興通訊半導體領域,以達到最高標準。中興在芯片研發上的突破,不僅意味著中國第二個自主研發的7nm5G芯片正式誕生,中國芯片研發將不再依賴國外技術公司。
3GPP RAN6工作組正式關閉:2G/3G再無后路,清頻退網進行時
近日3GPP宣布,負責GERAN和UTRAN無線與協議工作的RAN6工作組正式關閉。RAN6工作組此前一直負責研究2G和3G無線功能,負責定義涉及GSM/EDGE無線接入網絡 (GERAN)和UMTS無線接入網絡(UTRAN)的規范及接口等。2G和3G技術不再開發,這標志著移動通信行業的一個重要時代結束,也意味著備受業界關注的2G/3G退網,從國際標準組織的標準開發層面已經不留后路。
華為逆勢增長:2020年上半年營收4540億,同比增長13.1%
7月13日華為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經營業績,其中華為公司實現銷售收入454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1%, 凈利潤率9.2 %。華為表示,當前,各國正在努力應對疫情挑戰,ICT技術不僅在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也是經濟復蘇的引擎。2019年上半年中,華為營收4013億元,同比增長23.2%,凈利潤率8.7%。兩相對比之下,華為今年的營收增速不可避免受到影響,但是總營收依然保持高速增長,同時利潤率反而提高到了9.2%。
近日可達公司宣布,其開發了內嵌于Kloud Meeting中的活文檔技術,可以將Word、Excel、PDF、PPT等類型的文檔提前部署在本地。同時借助亞馬遜和阿里云的中繼服務和帶寬,可以在全球范圍內的各種網絡環境中,高清、實時地呈現文檔內容并保障聲音傳輸的流暢性。參會者使用畫筆、鍵入文字等功能展示、編輯會議文檔,會后也可對編輯過程進行追蹤和回放。
統信軟件發布服務器操作系統V20歐拉版:優化華為鯤鵬CPU
7月15日統信軟件宣布推出服務器操作系統V20歐拉版,針對華為的鯤鵬處理器做了深度優化。現在的統信服務器歐拉版是基于openEuler 20.03 LTS社區發行版進行二次商業化發行的Linux操作系統,它采用Linux kernel 4.19、GCC 7.3、Glibc2.28等組件作為系統運行的基礎環境,整合了自主研發的桌面運行環境DDE和常用的圖形界面應用程序,適配了大量的第三方開源、商業閉源等軟件和解決方案。
今年1-5月,全國共新增成立1827家無人零售相關企業,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7.27%。以“無人經濟”為核心的一批新產業在新零售、工業生產等場景下加速落地,滿足消費者對安全、便利和多元生活的旺盛需求。
近日工信部在網站發布《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0年工作計劃》,并表示在2020年12月建成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計劃》共提出54項具體舉措,分為十大任務類別,包括:提升基礎設施能力、構建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突破核心技術標準、培育新模式新業態、促進產業生態融通發展、增強安全保障水平、推進開放合作、加強統籌推進、推動政策落地。
2019年中國AI云服務市場規模達1.66億美元,百度市場份額位居第一
IDC最新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云服務市場研究報告(2019)》顯示,中國AI云服務市場2019年市場規模達1.66億美元,2018至2024年CAGR將達到93.6%,AI能力已成為用戶進行云服務選型時的重要考量因素。從2019年市場份額來看,在AI公有云服務市場規模中,百度智能云市場份額最為領先,其次是阿里云,騰訊云,其他廠商則包括AWS、華為云、微軟Azure、金山云、京東云等。
近日《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AI已經廣泛分布在智能機器人、醫療、金融科技等18個應用領域。隨著5G到來及技術逐步成熟,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技術創新日益活躍,產業規模持續壯大。隨著AI與行業融合不斷深入,AI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并發揮“乘數效應”,為各種剛需應用場景注入了新動能。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