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白宮國家量子協調辦公室今年2月份公開的《美國量子網絡戰略構想》(下簡稱“白宮量子構想”)中,比較籠統地將量子互聯網描述為一張由量子計算機和其他量子設備組成的龐大網絡。
該文件專門借用美國軍方首創的互聯網來描述量子互聯網的顛覆性遠景:“它將催化出許多新興技術,從而加速現有互聯網的發展,提高通信安全性,并使計算技術發生劇變。”
中國量子通信領域的領軍人物、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在2019年接受《國家科學評論》(NSR)專訪時也以經典互聯網引出了量子互聯網:“眾所周知,互聯網是用于傳遞、處理和儲存經典信息的全球性系統。量子互聯網則可以對量子信息進行同樣的傳遞、處理和存儲。量子比特和量子糾纏(量子比特互相關聯的狀態)將是量子互聯網的基本資源。”
歐洲量子技術旗艦計劃3月發布的一份戰略研究議程(下簡稱“歐洲量子議程”)的描述將上述兩種說法串聯拿起來:量子計算機、模擬器和傳感器通過量子網絡互聯,分配信息和量子資源(如相干、糾纏),從而保障數字基礎設施的安全。
我們可以總結出,量子互聯網之所以冠以量子之名,實具備三大要點:一是該網絡連接的設備是量子設備,二是該網絡傳輸的資源是量子特性,三是該網絡傳輸的方式依賴量子機制。
當然,像商用量子計算機這樣的先進量子設備仍遙遙無期,要連接量子計算機的成熟量子互聯網總體上確是未來概念。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