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摘自《
區塊鏈:從
數字貨幣到信用社會》(中信出版社)第七章,作者認為,代碼一直是規制網絡空間中行為的一股重要力量。同樣,對區塊鏈的規制離不開法律、代碼、市場、準則四個方面。準則與法律類似,但在法律尚未健全之時可以起到關鍵的作用。因此,建立一套
區塊鏈技術的使用準則也顯得尤為必要。像澳大利亞標準機構Standards Australia已經要求國際標準化組織為區塊鏈技術設定全球標準。標準一旦建立,將會對區塊鏈技術的使用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甚至是樹立出基本的使用規范。
代碼即法律
長期以來,代碼都是規制網絡空間中行為的一股重要力量。勞倫斯?萊斯格(Lessig)教授對此有一段經典對論述:代碼與法律、市場、準則共同對網絡空間中的各種行為進行調整,基于代碼的軟件或與協議會決定人們利用互聯網的方式。
現行的與互聯網相關的法律法規需要以如TCP/IP協議、防火墻技術、域名解析技術、超鏈接技術、數字簽名技術等網絡協議為基礎的,更高級一些如微信平臺、微博平臺、淘寶平臺的技術也是各種網絡規范的基礎。與TCP/IP協議、微信平臺或其他網絡上的代碼一樣,區塊鏈技術同樣會對各種網絡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并且直接影響到相關的法律關系、涉及的所法律主體,以及嶄新的法律客體,從而導致現行的互聯網法律制度不可避免會進行調整。即使目前在行業中
區塊鏈應用程序非常的少,但仍有許多人都相信區塊鏈技術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目前,越來越多國家正在形成一個共識——在政府出臺有關規定之前,應該對區塊鏈的好處和成本進行精確的分析。
一般認為,區塊鏈技術具有以下技術特征: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去信任(Trustless)、集體維護(Collectively maintain)、可靠數據庫(Reliable Database)、時間戳(Time stamp)、非對稱加密(Asymmetric Cryptography)等。由于這些技術特征的存在,讓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的特點十分顯著: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結構應用于現實中可節省大量的中介成本;不可篡改的時間戳可解決數據追蹤與信息防偽問題;安全的信任機制可解決
物聯網技術的核心缺陷。 也正是因為區塊鏈的優點,讓基于區塊鏈系統的網絡資產與以往任何的網絡的財產(如域名、賬號、網絡游戲道具等)都不相同,不同主要表現在:
(1)區塊鏈資產并不存在一個中央節點;
(2)每一個節點都會存儲全部網絡的系統信息;
(3)在區塊鏈系統中資產的變動可以被跟蹤;
(4)區塊鏈系統的資產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在麥肯錫公司最近發表了一份針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報告就預測區塊鏈技術將極大地重塑資本市場、影響商業模式并節約成本。根據區塊鏈技術所具有的特點,《經濟學人》將區塊鏈技術的描述為:“一臺創造信任的機器。”區塊鏈技術改變了關于互聯網上一切與信任有關的經濟模式,讓可信第三方變得不再必要。在傳統網絡交易的模式里,需要可信第三方提供擔保,可信第三方可以至少具有三個方面的功能:
(1)證明交易的物品實際存在;
(2)避免多重交易;
(3)預防交易糾紛,記錄交易歷史。
傳統互聯網上信任的建立有賴于可信第三方的存在,比如在淘寶網上購買商品,需要使用支付寶作為可信的第三方負責擔保并中轉資金,在買家收到貨物后再將款項從支付寶轉移到賣家。盡管被稱為“可信”第三方,但是作為交易的局外人,始終要面臨誰來監督可信第三方的問題。而區塊鏈技術的意義在于區塊鏈資產的網絡交易無需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提供信用保證,就可以提供可被信任的交易模式,不用涉及誰來監督可信第三方這樣的問題。中國信息化百人會成員、中國
農業銀行副行長林曉軒認為:“區塊鏈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心化的信用創建方式,它運用一套基于共識的數學算法,在機器之間建立信任網絡,從而通過技術背書而非中心化信用機構來建立信用。通過這種機制,參與方不必知道交易的對手是誰,更不需要借助第三方機構來進行交易背書或者擔保驗證,而只需要信任共同的算法就可以建立互信,通過算法為參與者創造信用、產生信任和達成共識。” 通過區塊鏈技術,交易的合同可以直接嵌入到被交易過程中,在一定條件下合同條款被觸發而自動履行。進一步來說,如果區塊鏈技術與物聯網技術結合,甚至可以讓這些變革延伸到了線下的現實生活中。
法律對區塊鏈的規制
區塊鏈是一項新興技術,對區塊鏈的規制離不開法律、代碼、市場、準則四個方面,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同樣不可能不受這四個方面的影響。
法律規制著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各種行為。著作權法、侵權責任法、合同法直接對各種利用區塊鏈的侵權行為進行處罰,劃定了法律上的紅線。比如行政機構對
比特幣使用的限制就直接影響了比特幣的發展。
代碼也規制著網絡空間的行為。區塊鏈代碼本身所具有的特點決定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各種應用的使用方式。像開放源代碼這樣的運動可以提高區塊鏈技術的安全性與穩定性,讓用戶的使用可以更加放心。
市場也是規制區塊鏈技術的重要力量。市場的好惡直接決定了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前景。另外,如果區塊鏈技術的使用成本過高,那么區塊鏈的應用難免會被局限。也就是說,即使區塊鏈在技術上再領先,如果缺少商業上的成功,那么利益所涉的各方也不會有太多心思去對區塊鏈進行規制。
準則與法律類似,但在法律尚未健全之時可以起到關鍵的作用。因此,建立一套區塊鏈技術的使用準則也顯得尤為必要。像澳大利亞標準機構Standards Australia已經要求國際標準化組織為區塊鏈技術設定全球標準。標準一旦建立,將會對區塊鏈技術的使用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甚至是樹立出基本的使用規范。
因此,在考慮對區塊鏈進行規制時,需要將目光放的更加長遠,思考的角度也要更加全面,綜合考慮法律、代碼、市場、準則四個方面,以對區塊鏈技術所面臨的潛在問題進行規制。
區塊鏈的法律前景
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技術因素一直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社會關系因為技術的發展不斷這發生著變化,社會關系的變化也讓法律的調整成為了必然。而另一方面,法律也直接影響著技術的發展,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這樣的法律法規會直接影響到科技的進步。技術對于法律的影響永遠都是一個復雜的話題,法律制度變遷的背后從來都少不了技術的影子。區塊鏈技術有能力徹底改變互聯網上的信任關系,而這對現行互聯網法律體系的影響難以估量。區塊鏈技術讓網絡更像現實,讓網絡規則更像物理規則。區塊鏈讓現實中的物理學定理變成了加密的算法,來保證數據的唯一性。
近年來,無論是在法律圈還是在科技圈討論“互聯網+法律”的人都不在少數,法律人們擔心互聯網會改變現行法律行業的經營方式,而互聯網行業從業者們則在試圖通過互聯網來滲透法律這一古老的行業。因此,法律人有必要對互聯網技術有更多的了解,互聯網行業從業者也有必要了解現行的法律制度。區塊鏈技術為法律制度與互聯網的結合與發展提供一種完全不同的可能性,或許未來真的會走上這條路,或許會因為各種原因另辟它徑。無論是哪種情況,大家都沒有利用去忽視區塊鏈技術可能對法律的影響,更不能無視法律對區塊鏈技術的規制。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