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判孟晚舟敗訴的法律文書這樣寫道

從前的深圳,時間總是過得很快,現在,時間總是過得很慢。
——孟晚舟
這也許是被捕18個月以來,孟晚舟離自由最近的一次——其引渡聽證會迎來了第一個關鍵性判決。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C省)高等法院當地時間27日上午(北京時間28日凌晨)公布判決:認定華為公司副董事長、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符合“雙重犯罪”標準,因此對她的引渡案將繼續審理,孟晚舟女士將留在加拿大參加后期的相關聽證,并等待新的審判結果。
此次判決的關鍵點在于“雙重犯罪”標準:美國指控的罪名,在加拿大是否同屬犯罪。小巴翻閱了裁決文書,來給大家翻譯一下概括性的幾條: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高等法院
美國訴孟晚舟案
副首席法官H. Holmes
雙重犯罪裁定
[1] 孟晚舟要求解除其引渡程序,理由是根據法律,引渡條件——“雙重犯罪”無法滿足。
[2] 美國要求將孟女士引渡到紐約東區,以起訴其欺詐行為。加拿大司法部長表示該行為符合違反加拿大《刑法》第380條第(1)款(a)的欺詐行為。因此,在定罪聽證會上,總檢察長必須證明,除其他事項外,如果孟女士被指控的行為發生在加拿大,將構成欺詐。
* 小巴注:加拿大司法部長兼任總檢察長。
[3] 孟女士說,被指控的行為在加拿大不構成欺詐,因為它完全與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的影響有關,而在相關時間里加拿大沒有此類制裁(就像現在沒有那樣)。[4] 總檢察長反駁說,第一,在不涉及美國對伊朗的制裁的情況下,加拿大欺詐罪的構成要件可以根據指控來確定;第二,在任何情況下,制裁都可以適當地為被指控的行為提供背景,并解釋其重要性。[5] 基于我將給出的理由,我認為這些指控取決于美國制裁的影響。但我的結論是,這些影響可能在確定是否存在雙重犯罪方面發揮作用。因此,孟的申請將被駁回。
隨后,據央視新聞報道,華為發布了失望而又一如既往冷靜克制的聲明:
我們對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高等法院的判決表示失望。我們一直相信孟女士是清白的,我們也將繼續支持孟女士尋求公正判決和自由。
我們希望加拿大的司法體系最終能還孟女士清白。孟女士的律師團隊將不懈努力,確保正義得到伸張。
接下來回到我們最關心的問題,解除引渡程序的請求被駁回后,孟晚舟將面臨什么?

2018年12月1日,來加拿大溫哥華轉機的孟晚舟突然遭到加拿大皇家騎警的逮捕。罪名是:疑似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制裁禁令,向伊朗出售敏感技術;涉嫌對香港匯豐銀行作出不實陳述,謊稱華為子公司星通科技與華為無關,蓄意誤導匯豐銀行為華為與伊朗的非法交易提供服務。10天后,孟晚舟以交付1100萬加元保釋金、兩本護照以及帶電子鐐銬等為代價,換取保釋出獄,暫住在位于加拿大的一處房產中。隨后一年多以來,中國政府、美國政府、加拿大政府和華為公司四方圍繞孟晚舟進行了多次博弈:中國:美加兩國濫用其雙邊引渡條約,對中國公民任意采取強制措施,嚴重侵犯中國公民的合法權益,這是一起嚴重的政治事件;加方應當切實糾正錯誤,立即釋放孟晚舟女士。美國:維持指控,并于2019年1月29日,正式向加拿大提出引渡要求。加拿大:將捍衛加拿大的司法獨立,扣留孟晚舟并非出于政治動機。華為:公開批判美國打壓,但仍謀求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此事。
法律層面的較量,就落在了加拿大檢方與孟晚舟的辯護團隊身上。孟晚舟聘請了以戴維·馬丁為首的頂級律師團隊,馬丁是加拿大最具實力的律師之一,專長是白領犯罪。辯護團隊認為:此案應被駁回,因為它是基于違反美國對伊朗制裁的指控——而加拿大并不進行這些制裁。這與加拿大檢方關注的焦點并不一致,在他們看來,制裁不是重點,金融欺詐才是本案的關鍵,也是被定為“雙重犯罪”的主要衡量指標。裁決公布前,加拿大不少媒體依然認為孟晚舟勝訴,但從結果來看,BC省高等法院認定孟晚舟涉嫌的“金融欺詐”符合“雙重犯罪”標準,也就符合了引渡條件。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判決結果并不等同于她馬上要被引渡到美國,只是觸發了一個新的法律程序——聽證會將進入第二階段,屆時將就辯方提出的孟晚舟在溫哥華機場被捕時違反憲法權利進行控辯。然后才是進一步討論是否要將其引渡到美國,而根據經驗,類似的引渡案可能延宕數年。因此,孟晚舟首先要面對的,是繼續與在國內的親朋好友(包括四位子女)分離,在異國他鄉繼續煎熬的生活。“被宣布有罪”這一結果無疑令人沮喪,尤其和兩天前的烏龍事件形成強烈對比。5月26日晚上23:26,一則消息蹦到了小巴眼前,上面寫道:加拿大法院做出最終裁決,孟晚舟女士無罪釋放。好事傳千里,喜訊一下子飛滿了朋友圈。但隨后,質疑聲陸續傳來,畢竟,當時的加拿大法院網站上,對此還沒有任何結果。5月25日,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發布了一則關于孟晚舟5月23日的報道——她和她的支持者們共計11人,在法院門口合照,并罕見地擺出了“勝利的手勢”。合照中的孟晚舟豎起大拇指,笑容滿面,顯得十分自信愉快。報道對這一行為表示了困惑:“對于幾十個小時后面對引渡裁決的孟晚舟,在公共場合如此表現很不尋常。”標題:提前慶祝勝利?裁決前在法院臺階上擺“勝利”pose的孟晚舟
根據報道原文,合影時,華為董事會成員、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彭博幫助孟晚舟調整了戴在腳踝上的智能GPS監測環。它作為孟晚舟得以保釋在家的條件之一,有個更廣為人知的稱呼——“電子腳鐐”。而這一舉動,被國內一些自媒體加工成了——“剪腳鐐”。于是,以上種種組合成了一則喜訊:孟晚舟被宣布無罪釋放,剪了腳鐐后,在法院門口勝利大合照。此時此刻,回看這張自信滿滿的照片,我們心里不免有些唏噓。
2018年12月孟晚舟被捕后,36氪報道了一則新聞:春節前,一家華為銷售商下錯了訂單,多訂了400臺榮耀手機,老板本以為砸在手里了。想不到春節一到,人們涌到店里,手機很快售罄。而這種狂熱,貫穿著整個2019年。孟晚舟事件激發了國人空前的捍衛國貨熱情,引爆了在蘋果之外,人們對于另一個手機品牌前所未有的追捧。2019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凈利潤627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914億元,同比增長22.4%,從區域銷售收入來看,中國區貢獻了36.2%的高增長,實現了“西方不亮東方亮”。但同孟晚舟繼續面臨的“不自由”局面一樣,2020年的華為將更艱難。2020年5月15日,當全球都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時,美國政府升級了對華為的制裁。美國商務部下屬工業和安全局,修改了外國直接產品規則,要求廠商將使用了美國的技術或設計的半導體芯片出口給華為時,必須得到美國政府批準,即使是在美國以外生產的廠商也不例外。
此前的“實體清單”,仍有一定的保留空間。這一次,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表示,是對“技術性漏洞”的針對性修正,“確保美國企業在與外國企業公平競爭”。
被納入“實體清單”一年后的2020年5月,《日本經濟新聞》對華為最高端機型的新產品Mate30 5G版進行調查發現,該手機里來自美國產零部件大幅減少,中國產零部件從25%上升至42%,而美國產零部件則從11%滑落至約1%。
而這一次,隨著美國制裁升級,華為在技術上將遭遇“全面封鎖”,越來越不自由。據《日經亞洲評論》消息,知情人士透露,臺積電已經暫停接受華為的新訂單。新禁令宣布后的第三天,華為召開第十七屆全球分析師大會,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演講最后放出一張PPT。這與任正非的一個比喻相呼應——他曾把華為手機業務比喻為一架飛機,稱制裁是被“擊中了油箱”。今天凌晨孟晚舟的裁決結果,無疑是在這架飛機上,又撕開了一道口子。

曾經我們相信貿易自由,看著《華爾街日報》和傳統基金會編制的“經濟自由度指數”,中國得分不及格時,覺得是我們自己做得不夠好。
曾經我們相信法治規則,看著中概股在美國被勒令退市,覺得是我們自己做得不夠好。
然后我們見證了孟晚舟與華為事件。
我們像一個勤奮的差生那樣補課,埋頭追趕,結果抬頭一看,前面那些濃眉大眼的家伙,你們怎么一邊出題,一邊答題,一邊閱卷啊?
如今,中國的“經濟自由度指數”還是不及格,中概股仍會被勒令退市,我們依然要和那群人打交道,依然愿意相信貿易自由、法治規則,依然要反省自己做得不夠好。
只不過我們明白了,自由、法治、公平是等不來的,需要為它們而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