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目前央行
數字貨幣還在封閉式內測階段,作為一個新興事物,您認為央行數字貨幣最終能否面向社會落地?哪些機制會保障它的落地?
徐遠:央行數字貨幣并非空泛概念,我認為它將來會對外落地,并慢慢推廣鋪開。一方面,央行數字貨幣擁有法幣地位,按照法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我國還可以借助政府部門、行政事業單位等行政體系推廣央行數字貨幣,例如,近期有消息稱,
蘇州相城區各區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資通過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代發的工作人員,將在近期完成央行數字貨幣數字錢包的安裝工作,其工資中的部分交通補貼將以數字貨幣的形式發放。
這個消息看起來只是正在試點測試的小事,但影響很大。這意味著一旦這種內測逐漸成熟完善,可在廣大政府部門、行政事業單位,甚至國有企業發放員工工資時,逐步推廣央行數字貨幣,并漸漸取代紙幣。
另一方面,央行數字貨幣所采用的雙層運營體系也利于保障其落地。采用這種運營體系的好處在于,央行利用現有的銀行體系逐步推廣數字貨幣,而非另起爐灶,后者的推廣成本高昂,且風險可控性不如前者。同時,相比于紙幣現金,央行數字貨幣不論是在發行,還是在運輸、存儲等各個環節都有成本優勢,這也利于商業機構、個人等使用。
此外,央行數字貨幣的技術中性原則也利于其自身的推廣。如前所述,央行并不限定各家商業機構推廣數字貨幣時所采取的技術種類,這其實是采用賽馬機制的競爭手段,充分調動各家機構的技術能力,哪家機構做得好,就會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