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國網
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基于
區塊鏈的電子合同簽署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通過應用
區塊鏈技術,推進現代智慧
供應鏈體系建設,實現供應商業務辦理“一次都不跑”,有效解決疫情防控形勢下線下合同簽約效率低、周期長等問題。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趨穩,浙江提出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全力推動社會生產恢復,電網建設也按下加速鍵。既要減少人與人接觸,又要加快招投標、合同簽訂等各項業務有效開展,面對這一難題,國網浙江電力把區塊鏈技術應用在物資供應上,推進物資管理提質增效。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合同,實現了對合同內容、節點存證、關鍵數據存證、讀取等各環節的全鏈條記錄,使服務與數據的安全性得到提升,確保合同簽約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
區塊鏈技術和電子合同結合,使得合同簽署效率大大提升。過去,供應商要先辦理公司委托書,然后帶上公司委托書、公章和合同代表一起去供應商服務中心辦理。整個流程走完需要四天時間。現在供應商中標之后,電子合同通過區塊鏈電子合同簽署平臺,同步發送至供應商、物資公司合同代表和地市供電公司使用單位,三方同步線上審核,互聯網法院則啟動備份整個流程。三方審核確認無誤后,使用UK電子鑰匙進行電子簽署,合同即時生效,總共花費20分鐘。
基于區塊鏈的電子合同簽署平臺實現簽署全流程可見,認證多維度可信;對接司法機構,信息存證更加有效。新模式突破締約時空限制,將線下繁瑣、復雜的合同簽訂流程線上化,真正實現合同電子化、單據無紙化運營。
區塊鏈電子合同簽署破解了疫情期間線下合同簽訂難、成本高的難題,大大節省了時間成本、交通成本,為供應商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體驗,實現業務辦理“一次都不跑”,助力企業突圍業務困局,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現在我們可以以‘非接觸’方式,收到合同簽署的短信后,可以直接登錄簽署平臺完成了合同在線簽訂。”
杭州電力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欣說。
區塊鏈電子合同簽署平臺自2月21日試運行以來,已發起合同簽署386份,總計金額7.8億萬元,為
武漢、
北京、
南京等省外供應商提供了零接觸簽署服務,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支撐。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