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計劃”是由
北京市地方
金融監督管理局組織發起的金融消費者教育保護體系建設系列活動。“蜜蜂計劃”將以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為主導,聯合各級金融監管部門、街道社區、金融機構、新聞媒體力量,以廣大為服務對象,普及金融安全知識,倡導理性投資,構建多維度、多場景的金融消費者教育保護體系 ,將優質
公益性投資者教育內容傳播給居民百姓,促進基層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
自2018年以來,
區塊鏈三個字似乎成為了金融市場的“潮流”。因為其專業性強、普及性低,很多人都說不清楚弄不明白。
正因如此,有不法之徒利用了普通人的知識盲區,“炮制了”種種打著區塊鏈概念實施詐騙的現象,其中主要集中在“
數字貨幣、虛擬貨幣”上。
首先要明確一點,區塊鏈不同于虛擬貨幣。所謂的“虛擬貨幣”,只是
區塊鏈技術中一個微不足道的附加品而已。
代幣發行融資中使用的代幣或“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其中,所謂的“代幣發行融資”是指融資主體通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籌集
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所以區塊鏈技術創新并不等于炒作虛擬貨幣,應防止利用區塊鏈發行虛擬貨幣、炒作空氣幣等行為;也要要對非法虛擬貨幣炒作、包裝了區塊鏈外衣的非法集資保持警惕。
央視新聞2019年12月10日報道:2019年以來,全國共關閉境內新發現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6家,分7批技術處置了境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203家。通過兩家大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關閉支付賬戶將近萬個。
萬變不離其宗,包裝了“區塊鏈”外衣的虛擬貨幣詐騙有以下特征:
一是將“區塊鏈”“去中心化”“開放源代碼”等技術宣稱為自家虛擬幣的技術構造;
二是編造故事、設計模式吸引投資者眼球;
三是交易平臺服務器放置在境外,境內行騙、境外數錢,為提前跑路做好準備。
下面我們看幾個案例“復習”一下:
1.群里幾百人,除了你都是騙子
2019年11月27日,
太原市反詐騙中心發布緊急提醒:近期太原市出現“區塊鏈詐騙”,已有部分群眾受騙,財產遭受較大損失。
據介紹,不法分子偽裝成區塊鏈投資專家、托身“數字貨幣”“區塊鏈”“金融創新”項目內部人員,通過聊天工具、交友平臺和休閑
論壇,大肆宣傳虛擬貨幣、虛擬資產等非法金融資產,煽動廣大投資者抓住機遇,參與虛擬貨幣交易。
說白了就是在微信、QQ等社交工具中建群大肆宣揚“虛擬活比投資秘笈”等以吸引受騙者,很多時候可能群里大多數人都是“托兒”,甚至經常有群里三四百人,除了受害者以外,都是騙子的情況。
另外,在在些三、四線城市,有各種傳銷組織打著區塊鏈的旗號大肆行騙。
他們偽裝成區塊鏈科技公司,以所謂虛擬貨幣投資專家的名義到處開免費培訓班,拉人頭煽動公眾抓住所謂的投資機會。
行騙手法和保健品傳銷如出一轍,多數群眾尤其是老年人對區塊鏈和監管政策了解不深,很容易掉入陷阱。
而這種“授課現場”中,也有不少“煽動情緒”的托兒。
2.挖礦,兌幣,最后一灘爛泥
鄭州警方近期通報了一起涉案金額13.6億元、受害群眾7000多人的騙局。
詐騙團伙嫌疑人高某成立
河南鏈鑫科技有限公司、AT交易所等多家公司,將購買的硬盤、主板、機箱貼標拼裝成所謂的“礦機”,對客戶謊稱:購買投資“礦機”就可通過挖幣、交易等方式獲得高額回報。
該公司的宣傳口號是:零風險倆月回本躺著賺錢。
該公司還未被立案時,河南電視臺記者曾接受群眾舉報,去該公司采訪,發問時任該公司運營總監:公司的虛擬貨幣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該總監說:要我講我也講不來,我們主要就是賣礦機銷售服務器的。
記者問:但是公司既然有虛擬貨幣的業務你總要了解吧?
該總監表示:就是產幣啊,我們的CAI虛擬貨幣。
見總監“一問三不知”,記者問該公司負責培訓的主管:那你知道你們的這種虛擬貨幣是屬于合法的嗎?
該總監表示:不懂,不都是為了賺錢嗎?
但當客戶高額購買其“礦機”投資后,該公司又以交易平臺被黑客攻擊為由,凍結客戶兌換的虛擬貨幣,通過后臺操作阻止客戶提現,非法占有客戶資金。
該公司被立案后,警方偵查發現,該公司高管高某、胡某、馮某已于案發前潛逃境外。
經不懈努力與多方合作,在2019年11月,河南警方在古巴將該公司高管捉拿歸案。
3.呆萌游戲也可能是虛擬貨幣詐騙
2019年8月,
上海一個名為“比特豬”的平臺被警方立案調查。
從警方發布的相關資料中,與其他平臺發布一些系統升級、被黑客攻擊等“理由”不同,“比特豬”發布的公告直接稱:由于實在編不下去,就此解散,忘(望)各大小韭菜諒解。
該項目許諾客戶養虛擬豬15天后平臺收購,就能有28%的收益。在這個游戲里,游戲主角——小豬有“合約收益值”這樣一個設定,相當于一頭豬的“賺錢力”,而收益值越高的豬,價格就越貴——從幾百到幾千人民幣不等。
在養豬的這段時間里,玩家賬戶里的錢會根據豬的合約收益值而每日增長;不過豬是有撫養期限的,到期就又會自動拋入市場。
據媒體調查,投資者自述“比特豬”的受騙經歷。
6月15號經朋友介紹知道“比特豬”——在各個“比特豬”群潛水了半個月——6月30日覺得自己看明白了,所以進場搶豬。
開始也不敢搶大豬,都是“卓越”、“神話”(“比特豬”的兩種類別)。
搶了兩場,也就中了兩場(這個機制有點像股票打新,按理來說不容易中簽),他有過懷疑,但也沒想到會出現這么大的問題。于是在7月1號又進場搶了兩頭“神話”,投了一萬元。
結果,他再也沒賣出去過自己的“比特豬”。
除了“比特豬”以外,還有蜜蜂,兔子、萊茨貓、數字寵物、萊特豬、好運錦鯉、地主鏈、中原區塊玉、玫瑰花園、區塊豬、摩登十二生肖、時和年豐、魚、華登松鼠、水果、全民養魚、種樹、十二生肖、區塊狗等等。
甚至神獸也在涉獵范圍之內,基本上只有你想不到,沒有騙子做不出來的。
針對“比特豬”案件,浦東網警提示:“經警方調查,目前各類打著區塊鏈等新概念名義的投資項目多為資金盤類型的詐騙,而無論什么類型的資金盤都是以收割韭菜為目的,如果擋不住誘惑就會成為被收割的一員。”
結語
近期,伴隨著區塊鏈技術宣傳推廣,虛擬貨幣交易活動在境內有死灰復燃跡象,部分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面向境內居民提供虛擬貨幣交易服務,通過數字貨幣抵押推出零息借貸、雙幣理財等項目,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擾亂經濟金融秩序。
2017年,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任何所謂的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信息中介等服務。”
虛擬貨幣交易、挖礦、發幣等活動利用區塊鏈概念和發行虛擬貨幣進行包裝,本身與區塊鏈技術無關,涉及資金多,危害嚴重。
2019年12月27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銀保監、北京證監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防范“虛擬貨幣”交易活動的風險提示》:
目前,許多受害者因非法虛擬貨幣、空氣幣傳銷、披著區塊鏈外衣的非法機子活動被騙,正如案例中的受害者一樣,嘗到了稍許甜頭便加大投資,最后項目崩盤跑路,導致本利盡虧。
還是那句老話:“你看中的是人家利息,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