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用戶反復提交個人信息等數據的痛點,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之一的工商銀行研發了一項鑒定數字證明和儲存數據的可分享
區塊鏈項目,并與上周五公布。
根據工商銀行一項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申請顯示,該行正在致力于用
區塊鏈技術提高證書發放的效率,讓用戶免于向多個實體重復提交文件。該項專利將用戶授權書與特定的電子證書相匹配,授權后,數據將會被加密在一個區塊鏈上,可能使用證書的不同實體可以隨時更新該分布式賬本。
工商銀行區塊鏈專利 為提高證書發放的效率
其實早在今年年初,工商銀行便成立了區塊鏈與生物識別實驗室。作為工商銀行
金融創新成果,工商銀行軟件開發中心區塊鏈與生物識別創新實驗室以“自主研發,兼容并蓄”為原則,研究出工行首個自主可控的區塊鏈1.0平臺。平臺于2017年第四季度正式推出,已助力
貴州扶貧、工銀聚等項目投產。幫助工行在新技術應用領域邁出新的步伐。
該平臺是一個企業級區塊鏈產品,具有高安全、高性能、高便捷、易擴展等方面的特點,提供了“智能合約+共享賬本”一體化機制,有助于建立跨系統的技術平臺,扁平化各系統的交互層級,提高效率。
不僅工商銀行,其他幾大商業銀行也在積極部署區塊鏈,建設銀行則探索“區塊鏈+貿易金融”技術,還在
雄安新區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租賃住房平臺等。
“區塊鏈技術是建行一直瞄準的一個重要方向,也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研究和探索,目前建行借助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國際業務。”建行行長王祖繼在建行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
今年1月,建行在雄安上線首個區塊鏈租房應用平臺。
農業銀行在國內銀行業中首次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
電商供應鏈金融領域,上線涉農互聯網電商融資產品“e鏈貸”;此外,推進金融數字積分(簡稱“嗨豆”)系統建設,打造區塊鏈積分體系。
中國銀行2017年年報則顯示,該行推出貿易融資
區塊鏈應用,推出指紋、指靜脈及聲紋認證等生物認證科技應用。
“深化在區塊鏈、虛擬現實/增強現實、
物聯網、量子通信等四大方向的新興技術研究。(區塊鏈)相關技術在跨境支付、
公益中行、雄安新區服務場景等方面都得到了具體應用。”中國銀行高管在中行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
據介紹,中國銀行作為一家傳統的銀行,藍圖、IT架構都很完整,“這個很完整的IT架構由過去集中式的,一定要過渡到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結合,同時引入區塊鏈的科技元素,來使中國銀行變成一個數字化的銀行,我們要加大投入,不少于集團營業收入的1%。”
交通銀行互聯網金融業務中心副總裁范海鷹此前透露,交行正在探索區塊鏈數字票據系統。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