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園區綠色創新發展迎來新窗口
3月4日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上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再次成為熱詞
會議強調,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要加快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 先來看看央視國際頻道對于“新基建”的圖示定義: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指發力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含 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涉及到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
綠小萌也搜集和整理了近期中央有關會議提及“新基建”的次數,20天內,這個詞被4次提及:
| 1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出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推進智能、綠色制造。 |
|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要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
| 2月21日,中央政治局有關會議:推動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 |
|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
“新基建”將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深刻影響。首先,新基建主要與我國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有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和任務。
第二,這七大領域的投資與建設本身就會拉動自身領域上下游和軟硬件領域的巨大需求,有利于為中國新興的國產供應鏈提供發展機會和進步空間,具有一定的扶持作用。
第三,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成后會為更多的產業和應用提供基礎環境和條件,從而衍生出更多的產業和企業,因此具有很強的乘數效應。
針對這一趨勢,綠小萌結合對2019年度國家級經開區綠色發展情況的盤點,以及疫情以來對于各國家級經開區落實“兩穩一促”的具體行動,與各位園區代表共同探討在上述七大領域中,哪些有可能成為園區綠色創新發展的新窗口。
聚焦 1
“大數據中心”與綠色制造
助推園區高質量發展
新興產業的未來發展將大量依賴于數據資源。而新基建本質上起到一種中介和助推作用,能夠盡快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因此,園區建立數據中心將是建設新基建,助推產業升級轉型的有效方式。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通知》(工信廳節函【2016】586號)中也指出,要進一步打造綠色制造先進典型,加快建設綠色制造體系,引領工業綠色發展。早在2015年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行動綱領時就提出,綠色制造工程是為貫徹《中國制造2025》實施的五大工程之一。
綠色,是國家級經開區發展的“底線”,也是轉型升級的“高線”。實現園區綠色高質量發展,有必要在園區建立“智慧平臺”或“大數據中心”的初級階段,解決“數據孤島”的管理瓶頸,構建綠色發展信息平臺。特別是在環境能源數據方面,需要考慮如何實現減少人與人、人與廢棄物的物理接觸,去掉多余的中間環節,借助互聯網技術,超越傳統的“數據信息平臺割據之爭”,將所有與綠色、環境、能源、碳等相關的數據信息上傳并統合到“一朵云”、“一個庫”,讓廢棄物排放者(即工業企業)可以與廢棄物治理者(即回收企業)直接實時對接,使廢棄物的利用價值最大化,處置成本最小化,并讓園區管理者能實現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實施監管,消耗最少的資源和最少的費用;讓園區管理者能夠通過海量的綠色信息數據,自動生成多維度多角度的對比分析,從而掌握一張全面清晰的園區“生態地圖”。
例如,天津經開區早在2010年實施歐盟濱海產業共生項目時,嘗試在線上開展工業一般固體廢棄物產生企業和處理企業的線上對接;蘇州工業園區的月亮灣能源中心通過分布式能源實現了能源互聯網促進節能減碳效應,一年減排二氧化碳相當于種活36萬棵樹;北京經開區自2019年開始申請加入“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并通過對工業一般固體廢棄物實現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管理,達到信息自動化識別,企業一鍵式管理的目標等。
未來,園區建立“大數據中心”還可能包括針對不同細分領域的清潔技術的數據庫,能夠同步讓更多清潔技術企業選擇企業端入口,通過“云端對接”,實現“線上無廢”“線上節能”等基于大數據分析結論的精準對接模塊,為園區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無限可能。
新冠疫情,再一次較大程度地影響了生活與生產。人們更加追求高質量的健康生活方式,更加習慣線上消費、線上辦公等“云”生活。《商務部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工作的通知》(商綜發【2020】30號)中也提到,要在現在具備基礎的開發區建立更多“小而美”的網絡新品牌,全面形成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日前,浙江打出四張“電商牌”,從防疫保供、監測保質、創新業態、愛心保障等方面做出了樣本和示范;山東省也在多地推廣了“APP線上下單+無接觸配送”模式,以及電商直播等活動,精準扶貧的同時拉動經濟增長;上海發展“五個經濟”促消費系列政策,其中包括創新發展“平臺經濟”,精準匹配網絡新需求,推動不接觸投放、無人便利店、智能售貨機等創新業態發展的同時,在養老、家政、教育、回收等領域建設一批電子服務生態圈,還要打造一批平臺經濟龍頭企業。深圳市商務局發揮電商作用,通過“五個切實”做好防疫保供工作,其中包括跨境電商、電子商務消費等多個新鼓勵新舉措。
上述案例均體現出園區已經迎來消費領域的新變革。在經濟全球化的前提下,疫情等不可抗力也側面反映出全球產業鏈各環節存在的不確定性。通過網絡通信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有望成為“新基建”主要抓手。與此同時,新消費時代更需要通過互聯網手段打通消費領域各產業鏈的“最后一公里”,從而發現新的市場機遇。這也為以產城融合發展為特點的開發區,提出了圍繞推廣綠色產品與綠色生活,推動開發區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的新要求。
可以預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溢出效應顯著,必將進一步帶動新消費、新制造,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綠小萌也將持續關注“新基建”相關的各類熱點話題,特別是開發區以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在全球化技術重新定義分工發展機遇期,通過提高各產業商業應用和業務洞察力搶占新興產業發展制高點等方面的新動態、新舉措,從更多不同角度帶來解讀與思考。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