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區塊鏈生態 查看內容
    • 8361
    • 0
    • 分享到

    2020年1月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分析報告

    2020-3-5 20:49

    來源: 中體產業 張超

    作者 中體產業 張超

    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分析報告

    2019年,在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沖擊下,世界經濟增速持續下行,并呈各國同步放緩之勢,逆全球化的勢頭凸顯,世界經濟增速已降至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發達國家增速普遍回落,新興經濟體的增速明顯放緩。全球制造業低迷,貿易沖突和貿易摩擦,尤其是中美貿易戰空前激烈,嚴重打國際貿易,削弱了商業投資,影響就業。進入到2020年,全球的經濟增速并不樂觀,美國非農超預期,失業率小幅上升,適逢大選年,經濟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歐元區的經濟數據令人失望,加之美國加征關稅的威脅更是雪上加霜。日本經濟面臨衰退風險,受全球需求下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一季度將延續頹勢。在與西方關系繼續緊張的背景下,俄羅斯經濟保持低速增長。印度經濟放緩,擬出售國有資產籌資300億美元,以應對經濟放緩帶來的公共財政壓力。總體上全球經濟還是處于下滑周期之中,目前又受到中國特殊情況的一些困擾,美歐貿易爭端繼續激化,以及全球金融泡沫情況嚴峻等問題的困擾,預計2020年的全球經濟增長依然疲弱,且今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險偏高。

    下面簡要綜述國際各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發展情況、國際主要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中國宏觀經濟指標數據和國內主要商品價格趨勢四個方面。

    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以美國、歐元區、日本、俄羅斯、印度為主進行簡要論述。美國經濟維持擴張,增速繼續放緩。2019年,在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沖擊下,世界經濟增速持續下行,并呈各國同步放緩之勢,逆全球化的勢頭凸顯,世界經濟增速已降至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發達國家增速普遍回落,新興經濟體的增速明顯放緩。全球制造業低迷,貿易沖突和貿易摩擦,尤其是中美貿易戰空前激烈,嚴重打國際貿易,削弱了商業投資,影響就業。進入到2020年,全球的經濟增速并不樂觀,美國非農超預期,失業率小幅上升,適逢大選年,經濟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歐元區的經濟數據令人失望,加之美國加征關稅的威脅更是雪上加霜。日本經濟面臨衰退風險,受全球需求下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一季度將延續頹勢。在與西方關系繼續緊張的背景下,俄羅斯經濟保持低速增長。印度經濟放緩,擬出售國有資產籌資300億美元,以應對經濟放緩帶來的公共財政壓力。總體上全球經濟還是處于下滑周期之中,目前又受到中國特殊情況的一些困擾,美歐貿易爭端繼續激化,以及全球金融泡沫情況嚴峻等問題的困擾,預計2020年的全球經濟增長依然疲弱,且今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險偏高。

    2020年美國1月份就業市場表現超出預期,美國就業市場強勁。然而,平均時薪增速不理想,顯示就業強勁并未帶來薪酬增長。就目前情況而言,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和貿易談判積極進展提振信心,但展望2020年這個大選年,美國經濟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或將導致增速繼續放緩。歐元區經濟承壓。2020年開年經濟數據令人失望,加之美國加征關稅的威脅更是雪上加霜。受生產效率低、人口老齡化,經濟疲軟、英國脫歐等因素的拖累,使得歐元區迫切需要行之有效的刺激措施。但歐洲央行在貨幣政策實施遭遇政治阻力,民間的反抗情緒高漲,再降息和財政刺激暫難出臺,預計歐元區經濟前景不佳。日本經濟正陷入衰退的窘境。中美、美日貿易關系的緩和,對于日本經濟的回暖是有較大拉動作用的。然而,消費稅下調,日本國內需求承壓,自然災害,老齡化、勞動力人口減少等因素多項疊加,導致消費支出、企業投資和生產供應鏈降溫。因此貿易局勢帶來的經濟提振作用將會被抵消,難以實質性地拉動經濟回暖。在全球需求下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預計該國經濟今年一季度將延續頹勢。俄羅斯經濟低速增長,后期增長動力不足。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金融、能源及軍事三大重要領域實施制裁,導致國際能源價格的大幅下跌。盡管俄羅斯經濟已基本適應西方經濟制裁和油氣價格低迷帶來的影響,開始了緩慢增長,但隨著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經濟增長后生動力不足。據此,俄羅斯政府著手制定了多項改革措施,并采用了貨幣寬松的策略,希望降低經濟對能源的依賴。印度經濟放緩。印度政府宣布在下一個財政年度中通過出售國有企業和其他公共資產籌集近300億美元的資金,以應對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放緩帶來的公共財政壓力,但國內政治反對派和需求疲軟使政府難以實現其目標。同時,莫迪政府也顯示出了強烈的貿易保護主義勢頭,對進口商品征收稅款,印度似乎回到貿易受到嚴格限制時代。

    1月份國際主要大宗商品呈現截然不同的走勢。黃金價格保持漲勢。全國諸多風險頻發,中國以外疫情出現擴散,金融市場動亂,市場避險情緒高漲,美國伊朗沖突與美國俄羅斯等地緣政治,全球經濟共振性放緩以及全球主要央行寬松或偏寬松等因素,均助推了金價上漲。國際油價震蕩走低,沙特和科威特兩個油田開始試生產,恐將進一步抵消OPEC減產的努力,全球公共衛生事件或對全球經濟反彈形成阻礙,進一步限制原油需求,雖然各國近期出臺的刺激措施也緩解了市場的擔憂情緒。但是考慮到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已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供過于求的風險依舊存在,油價將繼續承壓。人民幣匯率呈震蕩走弱態勢。主要因為:一是疫情目前仍然處于爆發期,前景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出于避險的考慮減持人民幣;二是國際投資者賣出中國股票和債券資產,或造成短期的國際資本外流,增加外匯市場需求,對人民幣匯率產生壓力;三是世界衛生組織將疫情認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眾衛生事件可能產生外溢效應。基于以上三點導致人民幣匯率短期承壓。

    2020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關鍵年份,一是十三五規劃即將收官,二是三大攻堅戰即將取得決戰成果。當前,我國經濟既有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和經濟轉型升級陣痛相互交織,中美貿易摩擦仍是首要外部不確定因素,受企業利潤下滑、市場預期不穩定等因素影響,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投資特別是制造業投資增速持續下行,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和基礎研究短板矛盾突出,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但就在新年開始之際,一場牽動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給經濟社會運行帶來沖擊。此次疫情爆發的時間正好在春節黃金假期,使得經濟中的主體部分(第三產業)受到明顯的沖擊,比如航班減半,餐飲、旅游、房地產銷售等處于停擺等。另外,雖然工業、建筑業此時正好是淡季,但當前產業分工更加精細,疫情使得地區交通不暢,產業鏈、供應鏈更加容易受到沖擊。再疊加當前經濟周期和趨勢的下行壓力,以及發達資訊使得負面信息明顯放大效應。疫情短期對經濟沖擊更加明顯。

    短期影響經濟節奏,但不影響經濟長期發展趨勢,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將呈現“深V反轉”格局,二、三季度將會明顯反彈,全年或將達到5.8%左右的增速。

    1月中國主要經濟指標總體平穩。2019年全年GDP(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同比增長6.1%;2020年1月,CPI(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4%;2020年1月,PPI(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0.1%,環比持平;2019年1-1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551478億元,同比增長5.4%;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0382億元,同比增長3.8%;2019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1.5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3.4%;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98.65萬億元,同比增長8.7%。

    2020年1月份國內主要商品價格大多受疫情影響走跌。1月國內市場鋼材需求不旺,鋼材價格繼續小幅下降。2019年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多個省市也公布2020年1月份新增專項債券發行計劃,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為2020年鋼材需求提供支撐。但春節期間,由于疫情形勢嚴峻,下游用鋼行業開工復工后延,利空因素逐步占據主導,打壓鋼材交易價格。1月銅價波動較大,先揚后抑。月初受英國大選落定與中美貿易協定等利好影響,推動銅價上揚。隨美國與伊朗等沖突,地緣政治對銅價形成較大壓力,在高位震蕩后逐步回落調整,價格重心下移。短期來看市場信心萎靡,或有弱勢表現,而中期而言若經濟企穩則對銅價帶來一定支撐。1月焦炭總體呈震蕩走勢,但春節期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焦炭需求下滑嚴重。焦炭價格大幅下跌,很多企業無法開工,一季度數據預計比較疲弱。供需落差,且鋼廠焦炭庫存較高,焦化廠提價底氣不足,后期焦炭大概率偏弱運行。水泥需求和行情同步走低。全國下滑,水泥價格進入季節性調整階段。考慮到受疫情影響,全國多數地區尚未復工。隨著需求的延遲,企業庫存壓力漸大,預計當市場啟動后,行情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1月鋁價先揚后抑。月初中美貿易傳出積極消息,又因

    北方雨雪天氣,導致市場到貨減少,受此炒作,鋁價持續上漲,中國疫情呈現下降趨勢,下游鋁材企業進入復工狀態,對鋁價形成支撐;不過國內庫存累積加快,且后續仍有電解鋁產能釋放預期,庫存壓力較大,鋁價缺乏上行動能。1月房地產市場成交進入低谷,未來市場走勢仍將平穩。受春節淡季等因素疊加影響,2020年1月重點城市新房、二手房以及土地市場成交量下滑。長期來看,“穩”字當頭的房地產調控方向仍將延續。待疫情得到整體控制后,房地產市場短期內積蓄的市場需求有望進一步釋放,未來重歸平穩將是大概率事件。

    從上述情況看,在2020年1月美國經濟維持擴張,歐洲經濟承壓,日本陷入衰退風險、俄羅斯、印度低速增長。國際國內主要大宗商品價格受疫情影響,基本呈現震蕩下跌走勢。

    (下文主要對國際經濟、國際大宗商品、國內經濟、國內大宗商品價格四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一、國際經濟形勢

    (一)國際主要經濟體經濟形勢

    1、美國

    美國經濟維持擴張,增速繼續放緩。歐元區經濟承壓引發財政刺激預期。日本經濟正陷入衰退的窘境。俄羅斯經濟緩慢增長,結構性矛盾凸顯,經濟增長后生動力不足。印度經濟放緩,擬出售國有資產籌資300億美元。

    美國經濟維持擴張,增速繼續放緩,1月非農超預期,但失業率小幅上升。2019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貿易摩擦反復升級的背景下,美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美債收益率曲線一度倒掛,更是引發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憂慮。

    美國1月非農數據顯示1月季調后非農就業人口新增22.5萬人,遠高于預期的16萬人。其中,私人部門新增就業20.6萬人,高于市場預期的15萬人和前一個月修訂后的13.9萬人。同時,勞動參與率從前一個月的63.2%提高至1月份的63.4%。

    美國1月份失業率環比上升0.1個百分點至3.6%。受天氣影響較大的建筑業1月份創造了最多的就業崗位,增加了4.4萬個,遠高于2019年平均1.2萬個的水平。醫療保健行業新增就業崗位3.6萬個,運輸和倉儲行業新增就業崗位2.8萬個,但制造業就業崗位減少1.2萬個。另外,備受關注的平均時薪1月環比增長7美分至28.44美元。最近一年來,美國平均時薪增幅為3.1%,略高于市場3%的預期。美國1月份就業市場表現超出預期,說明美國就業市場依舊強勁。然而,新的勞動參與率和失業率數據顯示就業市場仍有提高空間,同時,平均時薪增速并不理想,顯示就業強勁并未帶來薪酬顯著增長。1月份就業人數增加,這是美國經濟和美元的又一個好跡象。月度薪資數據略顯疲軟,但年度數據更為強勁。

    美國1月就業增速有所加快,表明盡管商業投資下滑加劇,但美國經濟可能繼續溫和增長,一反往常的溫和天氣提振了與天氣相關行業的就業。政府對企業的調查顯示,美國1月建筑工地就業人口增幅為一年來最高,運輸和倉儲行業的招聘也表現出強勁增長。但隨著蘋果等科技公司的供應鏈受到影響,預計2月份就業增長將放緩。

    穩健的就業形勢支持了美聯儲政策制定者對勞動力市場強勁的看法。就業參與率升至63.4%,證明長時間的就業熱潮正在吸引失業人群重新回到勞動力市場,也暗示未來就業人口仍存在空間。這一次ADP數據與非農就業數據的距離終于沒有那么遙遠。失業率小幅上升至3.6%,當仍只是略高于50年低位。值得注意的是,拉美裔和黑人的失業率升至2019年年中以來的最高水平。但對市場來說最關鍵的是時薪出現了反彈,從上個月向上修正的3%反彈至3.1%。

    就目前情況而言,既有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支撐,又有貿易談判積極進展提振信心,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預期近期有所好轉,2020年經濟衰退憂慮已基本消退。但展望2020年這個大選年,美國經濟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美國經濟增速2020年將繼續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主要國際機構以及高盛等華爾街投行對美國2020年經濟增速則預計放緩至1.7%-2.3%的區間。

    2、歐元區

    歐元區經濟承壓引發財政刺激預期。歐元區2019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長滑落至七年來最低,對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以及對歐洲央行負利率政策不滿等因素,激起市場對歐元區推出財政刺激政策的憧憬。

    2020年經濟前景不佳。歐元區2月經濟景氣指數實際值為10.4,大幅低于前值25.6。德國2月經濟現況指數實際值為-15.7,大幅低于此前的-9.5。歐盟統計局2月14日公布的經過季節調整后的數據顯示,去年10月到12月的第四季度中,歐元區的GDP環比增長僅0.1%,同比增長也從之前的1%下調到0.9%。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經價格、季節和工作日調整后,2019年第四季度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環比零增長,全年增長0.6%,遠低于2018年1.5%的增速。與此同時,第二大經濟體法國經濟收縮0.1%,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也收縮了0.3%。歐元區就業人數在2019年最后三個月環比增長0.3%,同比增長僅1%。歐元區經濟活動可能正處在一個“轉折點”上。盡管從調查方面來看經濟信心樂觀,但經濟增長仍舊令人失望。

    外貿易方面,歐元區新年之初就遭遇美國加征關稅的威脅。根據世界貿易組織對空中客車公司補貼案的裁決結果和正式授權,美國于去年10月18日正式對價值75億美元歐盟輸美產品加征關稅。其中,對歐盟大型民用飛機加征10%的關稅,對歐盟農產品和其他產品加征25%的關稅,包括法國葡萄酒等。2020年2月14日,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最新發布的聲明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表示,上調從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國進口大型民用飛機的關稅至15%,將于3月18日生效;同時對部分現歐盟國家和前歐盟國家加征25%關稅的產品清單進行微調,并于3月5日生效。

    再降息面臨障礙。極其脆弱的經濟增長引發各界對歐元區出臺更多宏觀經濟政策的期待。然而,在此關頭,歐洲央行的負利率政策又遭到多方攻擊。歐元區實施負利率已進入第六個年頭。預測今年歐元區通脹率平均為1.3%,并且至少在2022年之前無法達到目標水準。德國議員嚴厲指責歐洲央行負利率政策,負利率僅在2020年就會令德國損失245億歐元。去年德國央行的一份調查顯示,過半數銀行對企業存款收取費用,23%對個人儲戶收費。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在貨幣政策實施方面遭遇政治阻力,民間的反抗情緒可能限制歐洲央行執行低利率政策。

    歐洲央行下一次貨幣政策會議將于3月12日召開,屆時它將修訂對增長和通脹的預測。這將是歐洲央行在3月份會議上傾向鴿派的一個機會。預計歐洲央行將把利率從-0.5%下調至-0.6%,并將債券購買計劃的規模從每月200億歐元擴大至400億歐元。不過,降息的可能性不大,預計歐洲央行今年將維持利率不變。

    財政刺激暫難出臺。近年來,受生產效率低迷和人口老齡化的推動,歐元區低增長和低通脹時期有進一步延長的風險,經濟疲軟、英國脫歐拖累,使得歐元區迫切需要行之有效的刺激措施。財政政策能否與貨幣政策相輔相成也是一個重要議題。這只是一個開始,歐元區內部仍然存在分歧。擁有雄厚公共財政的國家是否會按照歐元區的建議增加支出,最終決定權完全掌握在這些國家手中。因此,如果最終歐元區財政未能采取有力的財政刺激措施,市場對此憧憬將受到打擊,市場避險情緒仍會上升。

    3、日本

    日本經濟面臨技術性衰退風險。令和二年的初春,日本卻沒能迎來氣淑風和的好光景。相較于年號“美好”“順利”的寓意,日本經濟正陷入衰退的窘境。

    日本內閣府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日本經濟年率收縮6.3%,遠超此前預計的3.7%的收縮幅度和1.8%的前值,是日本經濟自2014年二季度以來的最大下滑。與此同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該國經濟今年一季度將延續頹勢。而連續兩個季度的經濟萎縮,則意味著日本經濟面臨陷入技術性衰退的風險。受此消息影響,日本股市等風險資產大幅跳水,美元對日元因日本市場避險情緒大漲后出現下滑。日本股市2月17日低開低走,呈現連續下跌趨勢。2月17日,日本東證指數低開0.9%,跌幅隨后擴大到1.4%。日經225指數盤中跌幅一度擴大至1.3%。

     消費稅副作用顯現,日本國內需求大幅下滑。日本2019年四季度GDP出現大幅下跌,與2019年10月開始的消費稅上調有很大關系。2019年10月1日,日本正式將消費稅上調8%至10%,是自2014年將消費稅稅率從5%升至8%后,時隔5年再次提高稅率。此次的消費稅調升幅度較2014年略有下降,但造成的市場反應基本相同。為了盡可能降低消費稅上調帶來的影響,去年12月日本內閣通過了一項總額為26萬億日元的經濟刺激計劃。預計這些財政措施將推動日本經濟實際增長約1.4個百分點。但目前看來,收效不盡如人意。

    消費稅提升帶來的內需疲軟,是拖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從具體的數據來看,去年四季度日本內需下跌了2.1%。其中,占日本經濟近60%的國民消費下滑最為明顯,時隔五個季度出現縮水,大幅下跌2.9%。降幅較大的原因是,為應對消費稅的上漲,日本民眾在三季度進行提前消費,導致內需額外上漲,四季度上調消費稅后私人消費則超預期下降。占經濟總值16%的企業資本開支方面也不樂觀,時隔三個季度下跌3.7%。

    除此之外,日本2019年四季度出口環比下跌了0.1%,與此同時,由于汽車進口下降,四季度進口環比下降2.6%,為三個季度以來首次下降。進出口相抵的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0.5個百分點。因此,進出口成為日本經濟的核心拉動項,避免了經濟的深度下滑。

    除了消費稅帶來的負面影響,自然災害也令日本四季度的經濟活動顯著承壓。兩項疊加,導致消費支出、企業投資和生產供應鏈降溫。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劉軍紅分析稱,日本個人消費占GDP比重高達60%左右,這一項目疲軟帶來的影響會很明顯;企業投資方面,因為老齡化、勞動力人口減少,會帶來日本國內投資的下降;工業生產方面,可能會延續負增長;而由于全球宏觀環境不確定性上升,出口方面也會受到明顯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發酵,日本經濟一季度或將陷入衰退。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因為提高消費稅而受到削弱的日本經濟雪上加霜。如果疫情延長,供應鏈將受到影響,日本經濟很有可能陷入衰退。預計日本經濟今年一季度可能會延續去年四季度的萎縮態勢,存在從上升走向衰退周期的風險。疫情對日本經濟最直接的影響是海外游客特別是中國游客的減少。此外,疫情帶來的出行減少,還可能進一步抑制日本消費者本已低迷的支出。此外,日本的出口商也可能因疫情而受到較大的沖擊。

    預計將會采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應對經濟下行風險、全球公共衛生事件以及消費稅提升的影響,貨幣政策則會相對穩定,超寬松的貨幣政策則會持續,短時間內難以發生變化。新冠肺炎疫情是經濟的最大不確定性因素。若風險增加,將毫不猶豫擴大寬松政策。而財政措施有助于提高經濟增速前景。

    總體而言,中美、美日貿易關系的緩和,對于日本經濟的回暖是有較大拉動作用的。然而,在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下,全球需求下降,因此貿易局勢帶來的經濟提振作用將會被抵消,難以實質性地拉動經濟回暖。此外,消費稅對于日本民眾的影響將會持續。在此背景下,預計2020年日本經濟同比增長0.5%的可能性較大。

    4、俄羅斯

    俄羅斯經濟低速增長。在與西方關系繼續緊張的背景下,俄羅斯經濟保持低速增長。據最新出爐的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初步統計,俄羅斯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3%;但低于2018年的2.5%。

    2014年烏克蘭危機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金融、能源及軍事三大重要領域實施制裁,此后隨著國際能源價格的大幅下跌,俄羅斯經濟結構能源化的弊病凸顯。在俄羅斯的反危機政策中,俄羅斯政府推出進口替代政策,對農業、食品工業、醫藥業、生物技術、機械制造業、石油化工業等20多個行業實施進口替代,力圖通過進口替代減少機器設備進口,增加非能源產品出口,降低俄羅斯經濟的對外依賴程度。這些措施包括為高科技產品出口提供資金支持;開展多邊工業合作,參與歐洲尖端科技領域“尤里卡”計劃框架內的國際創新活動,與金磚國家及各種多邊國際組織進行先進工業技術的交流;加強與獨聯體國家高新技術領域的合作等。

    盡管俄羅斯經濟已基本適應西方經濟制裁和油氣價格低迷帶來的影響,開始了緩慢增長,但隨著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據此,俄羅斯政府著手制定了多項改革措施。其中,財政和貨幣領域的改革,無論是從方案提出,還是到具體實施,均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且深刻影響著居民對于未來生活的預期。政府采取的諸多措施旨在提高國家財政收入。例如,俄羅斯政府變更預算規則,降低國際市場油氣價格和盧布匯率波動對于財政收入的影響;加快油氣稅制改革,逐步降低油氣收入在聯邦預算中的占比,從而降低經濟對能源的依賴;提高增值稅稅率,促進聯邦預算增收;提高退休年齡,緩解財政補貼壓力等。

    在貨幣政策方面,俄羅斯央行也采用了貨幣寬松的策略。去年,俄羅斯曾經5次降息。今年2月,俄羅斯宣布降息25個基點至6.00%,符合市場預期。俄羅斯央行預計2020年年底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3.5%至4%,與此前預期一致。預計2020年GDP增速將為1.5%至2%,與此前預期持平。預計,2020年油價將為55美元/桶,未來仍有降息可能。通脹疲軟程度快于預期,俄羅斯有刺激預算政策的空間。去年盧布的上漲仍然對通脹有影響。盧布走強的影響將會在上半年消退。

    5、印度

    印度經濟放緩,擬出售國有資產籌資300億美元。印度政府日前宣布了計劃,在下一個財政年度中通過出售國有企業和其他公共資產籌集近300億美元的資金,以應對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放緩帶來的公共財政壓力。

    但是,在末公布預算案之后,國內政治反對派和需求疲軟可能使政府難以實現其目標。新的私有化和撤資目標將難以實現。因此,實現今年的財政赤字目標將是一項重大挑戰。

    隨著私人投資的消沉和企業尋求公共開支以支持疲軟的增長,該國脆弱的公共財政日益受到關注。由于印度正努力應對連續六個季度放緩的增長,財政預算公告中表示,在今年的稅收收入遠遠低于預期之后,新德里將無法實現其財政赤字目標。

    相反,2019-20財政年度的赤字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8%,而新財政年度的赤字目標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5%。相比之下,最初的預測分別為3.3%和3%。這些新目標還不包括新德里的“表外借款”,預計今年的實際財政赤字占GDP的4.5%,而明年則占4.3%。


    因此,莫迪政府希望通過出售國有資產解決這一財政缺口,其中包括國有壽險巨頭,印度人壽保險公司(LifeInsuranceCorporation),虧損的國有航空公司印度航空(AirIndia)和多家國有銀行,這些資產是印度政府希望出售的新資產,以尋求新的收入來為公共支出提供資金。但是政府可能會面臨反對黨甚至黨內的政治阻力。

    作為投資者信心下降的跡象,孟買證券交易所Sensex在星期六的特別交易中下跌了2.5%,這是十年來最糟糕的預算日表現。作為打擊富人的一部分,新德里已決定以印度富豪們作為目標,其中許多人每年在國內度過不到182天的時間,就躲避了印度對其全球收入的沉重稅收,從而確保了“非永久居民身份”。莫迪政府表示,如果印度公民在印度居住120天,他們現在將被視為印度居民,因為這一稅收可能會打擊許多富裕的印度人,他們現在在印度和其他地方謹慎地分配時間。政府還著眼于經常往返印度的印度公民以至于設法避免成為任何國家的稅收居民。

    但目前尚不清楚新的政策將有助于產生多少額外收入,這只會鼓勵富人在印度花費更少的時間或選擇放棄其印度國籍。同時,莫迪先生的政府也發出了強烈的貿易保護主義勢頭,對進口商品征收大量稅款,似乎回到了以前貿易受到嚴格限制的時代。

    (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趨勢

    1、黃金

    黃金價格保持漲勢。全國諸多風險頻發,黃金價格再度刷新高。金融市場動亂,最受益的還是避險產品。市場避險情緒高漲,全球衛生公共事件,美國伊朗沖突與美國俄羅斯等地緣政治,全球經濟共振性放緩以及全球主要央行寬松或偏寬松等因素,均助推了金價上漲。

    中國以外疫情出現擴散,這令市場避險需求急升。金價一度大漲。韓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超過200,此前,韓國曾實現連續5天新確診病例為零增長,僅僅在短短三天時間里,韓國的疫情嚴峻,主要是因為出現了“超級傳播”事件并引爆疫情連鎖效應:當地一名感染者在確診之前四處活動,共4次前往教堂參加聚會,已有1001名教徒被隔離。韓國疫情的惡化,令投資者對發達醫療體系面對病毒的抵抗力產生質疑,恐慌情緒有所升溫。

    另一方面,美國2月美國商業活動經歷金融危機以來首次收縮,主要問題出現在服務業,服務業活動為四年來首次下降,制造業生產也因新訂單增長近乎停滯而遭受打擊。同時PMI數據惡化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部分關系,主要因各行各業需求減少,旅游、出口及供應鏈等遭到打擊。此外,其對于今年選舉前出現更廣泛經濟放緩和不確定性的擔憂加劇。

    黃金價格繼續走高,在成交量較大時,金價走勢呈拋物型波動。盡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看漲的,但回調即將到來。如果這將是一個長期牛市,它們需要看到一些獲利了結。所有的反彈因素都已經準備好了,但是從現在開始最健康的行動是回調向支撐。

    2、石油

    國際油價震蕩走低。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原油需求,原油價格迅速回落。此前美原油一度刷新2月以來新高至52.65美元,但是市場仍對于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等不確定性因素的負面影響抱有疑慮,隨后自逾兩周高點快速回落,失守52美元關口。美原油現報51.92美元,跌幅0.76%。

    公共衛生事件或對全球經濟反彈形成阻礙,進一步限制原油需求。近期,為了緩解公共衛生事件對經濟的影響,多國央行實施了降息以支撐經濟,這緩解了市場的擔憂情緒。新加坡承諾采取“強有力的”一攬子預算措施,菲律賓,泰國和馬來西亞的央行已下調利率。盡管刺激措施短線有助于緩解市場的擔憂情緒,但是近期公共衛生事件對于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料下調0.2%。

    預計衛生風險不僅會阻止本季度反彈,還會造成經濟下滑,料進一步限制原油需求。近期市場對于原油空頭的押注已經停止,且石油交易商押注原油需求將逐漸復蘇,這都限制了油價的下跌。同時各國近期出臺的刺激措施也緩解了市場的擔憂情緒。但是考慮到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已經對原油需求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同時供過于求的風險依舊存在,在出現更多的利好之前,油價將繼續承壓。在亞洲原油需求恢復正常之前,仍需警惕短時間仍存在下行的風險。

    沙特和科威特兩個油田開始試生產,恐將進一步抵消OPEC的努力。此外,沙特和科威特共有的兩個油田的總產量到年底將達到55萬桶/日,目前這兩個油田將開始試生產。石油生產率將逐步提高,直到達到“正常水平”。法赫爾指出,到今年年底將恢復近55萬桶/日的正常生產水平。

    共有油田恢復生產是否會加大OPEC減產的難度。此前市場的預估是隨著公共衛生事件的不確定性OPEC可能會將當前的170萬桶/日的減產延長至2020年末,且不排除在在此期間將有額外的減產措施。但是如果沙特和科威特共有油田恢復55萬桶/日,將抵消2019年達成的額外減產50萬桶/日,這將對油價構成壓力,尤其是在利比亞如果迅速恢復產量的情況下,將進一步抵消OPEC減產的努力。

    3、人民幣匯率

    人民幣匯率呈震蕩走弱態勢。從近期的市場走勢看,春節假期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1月23日,在岸人民幣匯率收報6.9300,離岸市場收報6.9292。1月27日,離岸人民幣市場在假期后恢復交易,人民幣匯率當日即下行0.8%,以6.9855收盤。此后離岸人民幣一直呈震蕩走弱的態勢,1月31日的收盤價為7.0001。從過去的經驗看,在岸市場與離岸市場人民幣匯率的走勢關聯度非常高,因此2月3日在岸人民幣匯率開盤走弱并不意外。

    目前來看,走勢反映出市場具有一定的擔憂情緒,其主要來自近期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疫情目前仍然處于爆發期,前景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使得部分投資者出于避險的考慮減持人民幣,增加持有避險貨幣;二是從春節假期期間香港股票市場和A50指數期貨的表現來看,部分交易活躍的國際投資者同樣出于避險的考慮,可能選擇賣出其持有的中國股票和債券資產,或造成短期的國際資本外流,增加外匯市場需求,對人民幣匯率產生壓力;三是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疫情認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眾衛生事件(PHEIC)可能產生外溢效應。雖然從國際經驗看,相關疫情被標注為PHEIC對有關國家出口的影響不明顯,不會顯著改變其相對于其他經濟體出口的趨勢;但短期而言,疫情造成的春節假期延長則可能對2月貿易數據造成較為明顯的負面影響,月度出現貿易逆差的可能性非常高。這同樣會引發投資者對于人民幣匯率短期走勢的擔憂。

    投資者應理性看待人民幣匯率的短期波動。其一,疫情的發生和發展的確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但其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已反映在人民幣匯率當前的走勢當中,未來還需要密切評估疫情的下一步發展及其產生的實質性影響。雖然疫情來勢突然且影響顯著,但是有關的應對措施同樣得到及時的貫徹和執行。目前,在局勢尚未明朗的情況下,金融市場容易出現一定程度的恐慌而導致資產價格超調。其二,央行對于人民幣匯率的態度始終是希望發揮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投資者應更為適應和接受日內±2%漲跌幅內的匯率波動。其三,2017年以來,在岸市場人民幣匯率事實上是在(6.2370,7.1962)的區間內雙向波動,有升有跌。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應該能看到,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因素非常多,而目前的疫情很可能只是短期沖擊,無需基于此短期因素恐慌操作。

    二、國內經濟形勢

    (一)國內主要經濟指標

    1月中國主要經濟指標總體平穩。2019年全年GDP(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同比增長6.1%;2020年1月份,CPI(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4%;2020年1月份,PPI(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0.1%,環比持平;2019年1-1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551478億元,同比增長5.4%;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0382億元,同比增長3.8%;2019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1.5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3.4%;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98.65萬億元,同比增長8.7%。

    1、GDP

    1、GDP2019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比上年增長6.1%,符合6%-6.5%的預期目標。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三季度增長6.0%,四季度增長6.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0467億元,比上年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386165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534233億元,增長6.9%。

    2、CP

    2020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4%。其中,城市上漲5.1%,農村上漲6.3%;食品價格上漲20.6%,非食品價格上漲1.6%;消費品價格上漲7.7%,服務價格上漲1.5%。

    3、PPI

    2020年1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0.1%,環比持平;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0.3%,環比上漲0.2%。2020年1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0.1%,環比持平;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0.3%,環比上漲0.2%。

    4、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1-1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551478億元,比上年增長5.4%,增速比1—11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從環比速度看,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44%。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311159億元,比上年增長4.7%,增速比1—11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

    5、財政收入

    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0382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9305億元,同比增長4.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01077億元,同比增長3.2%。全國稅收收入157992億元,同比增長1%;非稅收入32390億元,同比增長20.2%。

    6、對外貿易進出口

    2019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1.54萬億元人民幣,比2018年增長3.4%。其中,出口17.23萬億元,增長5%;進口14.31萬億元,增長1.6%;貿易順差2.92萬億元,擴大25.4%。

    7、M1、M2

    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98.65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個和0.6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57.6萬億元,同比增長4.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個和2.9個百分點。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