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區塊鏈技術正在全速發展。近日,多家機構對涉及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作出美好期許。不過,夢想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來實現的。回到當下,區塊鏈技術將如何演繹?對于現貨類交易場所而言,區塊鏈技術又能帶來哪些變革呢?
2月20日,根據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I的一份報告,受區塊鏈驅動全球網絡安全市值到2027年將超2800億美元。2月16日,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了《IDC FutureScape:2020全球區塊鏈市場預測——中國啟示》報告,對未來五年的中國區塊鏈市場進行預測。在支付方式與
數字貨幣方面,IDC預計,到2023年,中國40%的一線
金融機構將繞過SWIFT和中央銀行基礎設施,使用區塊鏈網絡處理點對點的跨境支付;到2023年,中國10%的城市將開始使用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貨幣,以促進經濟穩定性和
電子商務發展。此外,IDC還對分布式治理、專業服務認證、AI與區塊鏈、區塊鏈身份、數字版權管理、區塊鏈基礎設施、分布式
供應鏈方面進行了預測。
眾所周知,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還并不豐富。眾人一致看好下,其今年會有那些變化呢?鄭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杰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區塊鏈上升為國家戰略,全國很多地方政府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都開展了業務場景調研、項目立項報批等工作,今年我國將迎來區塊鏈技術和產業融合創新快速發展的元年”。
談及誰是最先受益于區塊鏈技術的領域,周杰表示,區塊鏈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數據存儲做到了業務數據的公開與透明,上鏈業務數據的不可篡改、可追溯性讓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互信,基于區塊鏈技術建立了一個可信互聯網環境,依托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教育、社會救助、慈善
公益、政務、保險、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溯源等多領域開展互聯網業務都具有非常廣闊的迫切現實訴求。可以看到,區塊鏈技術已在電子發票開具、司法存證等方面取得良好社會成果。
可以注意到,大宗商品交易場所也在做區塊鏈技術的有益探索,甚至有的已落地。那么,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大宗行業哪些問題,帶來哪些變化,行業人士應注意什么呢?周杰告訴記者,大宗商品行業與其他行業一樣,也完全能夠根據區塊鏈技術分布式、去信任、不可篡改、價值可傳遞等特性,通過發揮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實現培育大宗商品流通供應鏈產業生態,打通大宗商品流通的創新鏈、應用鏈、價值鏈,助力傳統產業升級的目標。
區塊鏈技術可解決大宗商品行業多處痛點,周杰表示,第一,倉儲數據真實性問題,促進商品流通。將商品入庫、在庫、過戶、出庫、質檢、質押等數據信息上鏈,涵蓋了倉單的開具、流轉、注銷的全生命周期,對業務相關方實時公開信息,數據透明不可篡改,這就杜絕了虛假倉單、重復質押、數據造假等現象。第二,真實可信交易問題,提高協同效率。大宗商品供應鏈涉及環節眾多,生產、供應、采購、倉儲、物流、銷售、分銷等,傳統金融服務業務過程中的授信、增信、審核等環節效率低下,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應用就可保證業務是真實可信的,能夠規避虛假貿易,切實提高多部門多崗位業務協同的效率。第三,實現價值傳遞,解決融資難問題。在供應鏈金融市場上,最需要資金的是中小微企業,我們把他們針對大型企業形成的應收賬款數據上鏈,鏈上數據可溯源、不可篡改的特性,實現了大型企業信用傳遞,實現了底層資產穿透,解決了大型企業上游多級供應商的融資難、融資貴難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