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們在能源交易這件事上花費了很多心思,但真正帶來巨大改變的或許是因為區塊鏈技術的加入。
盡管目前分布式能源交易已經獲得了國際上不少國家的支持,但該領域所面臨的壓力仍然不小,不僅僅來自于傳統電力公司的威脅,還有新興能源交易平臺本身發展的不確定性。
不過,好在傳統電力公司也在謀求轉型,從而應對那些新興的能源公司,因為他們深知現在的一小步很可能會成為未來的一大步。
例如,荷蘭知名能源創業公司 PowerPeers 建立的電力共享平臺,讓消費者可以自由的選擇購買綠色電力能源,包括可以購買隔壁鄰居的屋頂太陽能電池面板。
但PowerPeers公司背后隱藏的出資者其實是瑞典國營電力公司Vattenfall。于是PowePeers的競爭者不但包括了國營電力部門,還有市場中其他的再生能源公司。

圖片來源于網絡
當然,類似于PowerPeers這樣的能源共享公司,其交易流程仍然不夠流暢。
于是2016年5月,一家名為Power Ledger的太陽能創業公司和澳大利亞最大的區塊鏈軟件公司Ledger Assets在澳大利亞巴瑟爾頓,開發并試運行了澳大利亞首個P2P能源交易網絡,當時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先進的運行網絡。
緊接著他們通過與新西蘭最大的能源網絡業務公司VectorLtd合作,在奧克蘭的監管配送網絡中迅速推出了世界上首個支持P2P區塊鏈驅動的能源交易平臺。
能源系統三大挑戰
全球能源系統面臨以下三大挑戰:
而通過Power Ledger自己開發的Platform Ledger Platform,旨在解決以上問題。

Power Ledger網頁截圖
團隊創新之處
該團隊最大的創新之處還在于,他們基于區塊鏈技術開發出了兩類Token,分別是Sparkz和POWR。
Sparkz代幣專門限于在全球不同市場中代表電力單位的標記值;
POWR代幣可允許應用程序宿主及其消費者訪問P2P交易功能和其他Power Ledger應用程序;
Sparkz和POWR代幣可以交換,連接生態系統的其他功能。
另外,在Power Ledger平臺上除能源P2P交易外,還有其他功能:
為新型零售商提供智能化的需求和供應管理
嵌入式網絡交易
分布式能源的批發市場結算
可再生能源資產管理等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Power Ledger打造的生態系統中,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只要有分布式能源中的空閑能源都可以通過該網絡進行交易。
區塊鏈Token的接入也可以使得能源這一固定空間下的物質在Power Ledger的全球生態中自由流動,而不僅僅局限于本國的能源使用。
于是Power Ledger生態系統的利益消費者和消費者,可以在全球各地轉移并獲得清潔綠色能源信用額。
我們可以看到,建立在區塊鏈網絡上的分布式能源交易,不但提高了全球能源交易的流動性,還可以在電能產生之初就確定電能的所有者,緊接著通過一系列的交易協議完成電能所有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交易,大大縮短了交易時間也節省了交易成本(去掉了傳統的電力中介機構)。
正如Power Ledger的首席執行官Jemma Green講道,
“這個系統在電能的生產者和使用者之間建起了直接的聯系,他們可以直接進行交易,而不是通過一個充當中介的電力公司。直接交易的優勢就是省錢、省事,并且能最大化清潔能源的使用”。
作為分布式能源交易中較成熟的區塊鏈項目,Power Ledger已經快滿兩歲生日。相較于其他的熱門區塊鏈創業項目,這個已經具備應用價值的能源項目似乎選擇了低調做事的方式。
當然,拋開之前牛市漫天飛舞的時刻,其Token本身的價值也似乎符合其發展邏輯。目前整體市值上算是能源項目中的龍頭,不過現在我們不去評論Token的價格,單純看看Power Ledger本身的生態系統。

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前所述,Power Ledger為了適應全球范圍內的能源交易,推出了Sparkz和POWR兩種Token,而我們在交易所看到的是POWR的代幣。
同時,Power Ledger的生態系統中合理的將這兩種Token相結合,開發出了兩大類交易系統,一個是P2P的能源交易,另一個是以能源公司為主的交易模式。
以Sparkz為例。
Sparkz是一種本地市場的代幣,并按其部署的交易所所在地進行市場定價,比如,在澳大利亞,1 Sparkz =1澳分。
Sparkz保持本地市場電價與POWR代幣交易價間的穩定兌換率。用戶通過使用無錨貨幣購買和兌換Sparkz,且使用獨特的交易平臺進行能源和Sparkz之間的閉環交易。
通過雙系統(代幣)成功地將基于區塊鏈技術的Token與基于無錨貨幣的金融交易區分開來,并且滿足銀行業務的監管要求。最終,用戶可以通過使用本地無錨貨幣的監管網絡與系統中的其他人進行P2P能源交易。
P2P的交易模式相對來說較為簡單,參與者僅需要在Power Ledger系統內購買POWR代幣,然后再兌換到當地的Sparkz便可以直接與當地的個人能源交易者進行購買。
而以能源公司為準的模式相對復雜一些,前兩步與P2P交易相似,購買POWR代幣,但同時會生成等價值的Sparkz債權,于是能源公司作為零售商,僅需要在生態內售賣Sparkz便可以讓能源在系統內流動。
因此廣泛的理解,我們可以將Sparkz看成是各國本地的貨幣,它可能是美元、澳元、甚至人民幣。

圖片來源于網絡
那么POWR代幣呢?
交易者若想在平臺上使用服務,每個應用程序使用者必須擁有 POWR 代幣,以在本地管轄范圍內使用 Sparkz。
因此,一旦應用程序使用者用完了所有的 POWR 代幣,其將無法繼續在平臺上進行交易,直到獲得更多的 POWR 才可獲得平臺訪問權限(可以理解為去網咖上網時的網費)。
首先,POWR在整個Power Ledger生態體系內還充當著價值流動和價值激勵的角色。
按照其官方的說法,所有生成可再生能源的企業與購買可再生能源的消費者均可免費獲得 POWR 代幣。忠誠獎勵計劃通過對平臺上所有的 P2P交易收取少量費用,然后部分費用用于購買交易所的 POWR 代幣,并將其分配給用戶,鼓勵可再生能源的生成。
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新能源使用獎勵計劃,相對于現在喊口號似的宣傳新能源,這樣的激勵計劃來的或許更實在。
其次,POWR在交易系統內還扮演著另外一個角色——擔保者。
在使用Power Ledger的全球能源交易系統時,必須提供POWR作為平臺擔保,然后才可以換取基于當地貨幣錨定的Sparkz,當然,也可以設想為一種鼓勵用戶使用其自身平臺幣的“機關”。
然后,用戶為了使用其錨定的貨幣Sparkz,自然會托管更多的POWR代幣,這也使得POWR的全球分布性大大提升,也加快了流動性。相對于目前其他代幣的使用頻率,Power Ledger的設計規則似乎顯得更聰明些。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另外,針對一些能源使用或者能源驅動較為頻繁的個體,Power Ledger還貼心地提供了能源資產管理項目。
用戶可以將自己的能源資產分配到不同的渠道和項目上。當然,還可以將POWR代幣本身分配到不同的交易地址上,便于定期管理自己的資產。
因此,縱觀整個Power Ledger的生態系統,我們會發覺:
Power Ledger巧妙地將區塊鏈Token和能源交易項目本身有機的結合了起來,并且雙代幣的存在為其在全球范圍的能源流動提供了可靠的支撐。
Power Ledger最早的使命是這樣描述的:
“我們旨在實現電力民主化,將技術的利益帶給消費者,降低電費,提高過剩可再生能源的價格,使用更清潔的能源。”
時間跨度到2018年,在能源交易這條賽道上,他們踩著的“風火輪”,寄托著全球越來越多的新能源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