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
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市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記者發現,兩個報告中多次提到信息技術對于檢法工作的促進,以
區塊鏈為代表的新型技術正在全面為檢法賦能。
數據顯示,2019年,市高級人民法院上網公開裁判文書495241份,應公開文書上網率達99.96%,比上年提高0.56個百分點,網上直播庭審195758場,比上年增加9.88倍。北京在全國率先建成集約送達中心,建立電子送達數據庫,全年發送電子送達50.1萬件,電子送達使用率達到50.8%。
法院“天平鏈”技術和智能合約技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天平鏈”是利用了區塊鏈技術,解決了互聯網審判當中電子證據的取證難、存證難、認定難“三難”,目前已近完成跨鏈接入區塊鏈節點19個,跨鏈存證數據上億條。自動合約技術則實現了調解協議的自動執行立案。檢察院的“兩中心兩平臺”也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中檢查線索信息分析平臺對線索進行流程上的統一管理,在辦理情況跟蹤、信息分析利用方面也有很大幫助。
代表聲音:
新興技術創造了更多可能性
“法院有信息化系統,執行的每個節點都在系統里有體現,在智能化和數據化的應用上下了很大力氣。互聯網法院‘天平鏈’,應用區塊鏈技術解決電子證據的存證難、取證難、驗證難的問題。法院第一時間把最新的技術應用于審判工作,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市人大代表、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宇清在審議時說。
北京市人大代表、中文在線董事長兼總裁童之磊認為,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新興技術,讓未來的檢法工作進入了新的階段,極大提升司法效率。“比如電子送達,過去紙質送達,成本既高周期又長,電子送達則極大提升效率。區塊鏈技術的使用解決了司法取證難題,有效固定了證據,解決了傳統解決不了的難題。這種新興技術創造了更多可能性,法院進入全新時代。”童之磊說。
因此,在這次人大會上,童之磊等代表聯名提了相關議案,建議強化新技術應用的統籌協調,加大“智慧法院”建設的投入。
北京市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張一麗在審議時表示,北京營商環境排名上升,北京法院做出了貢獻,特別是互聯網法院,在互聯網辦案新模式下,有很多新亮點工作,通過智慧法院建設,創建審判新模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