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應用于中國司法領域的首例案件已經誕生。
2019年12月19日,
杭州互聯網法院對一起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進行公開宣判。
該案中,被告通過某
電商平臺向原告租了一部手機,雙方在電商的平臺上簽訂了《用戶租賃及服務協議》。可是,被告在手機到手后僅支付了首期租金。于是,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買賣價款及逾期付款違約金。
如果是傳統合同,簽完合同后很容易出現扯皮空間。比如:被告可以主張簽約時描述得不細致,存在一定的漏洞。這就給后面違約創造了潛在可能性,不得不通過仲裁或訴訟來解決。違約成本很低,但卻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
這起案件到最后,法院審理認為:原被告通過電商平臺簽訂的《用戶租賃及服務協議》合法有效。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雙方簽訂的是基于
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合約,這是一種完全合同,雙方的所有行為,包括何時下單、簽訂合同等行為都自動在司法區塊鏈上進行了存證,沒有留下扯皮的空間。即使當時人想違約,證據也無法掩蓋。因為只需把合同里的關鍵要素用智能合約保存好,程序會根據合約內容自動執行,不存在“反悔”一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