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國高校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
聯盟區塊鏈專委會對全國部分高校區塊鏈專業建設進行前期調研,經過梳理發現,已經有33所高校開設了區塊鏈相關課程并在軟件學院、計算機學院、信息管理學院、
金融學院等專業下設置區塊鏈方向。
此外,少數院校已經開辦區塊鏈學院和區塊鏈研究院并開設了相關課程,包括:《區塊鏈原理與應用》、《區塊鏈與數字資產》、《
區塊鏈技術原理與開發實戰》、《區塊鏈與創新創業》等,從區塊鏈方向課程總體布局來看,大部分院校課程內容設計專注于區塊鏈原理、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應用,也有一部分高校從區塊鏈與本專業相結合的角度開設課程。
人才培養不僅局限與高校課程的培訓,現行的社會學習與能力測試也在積極進行中。12月21日,30名考生在
上海師范大學徐匯校區參與了全國首次《區塊鏈技術能力測試(初級)》。考生組成中有來自于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等高校學生,也有一半是已就業人員,其中不乏有工作二十來年的金融業從業者等。參與考試通過后獲得中國電子學會頒發的專業技術能力證書,以具備進入區塊鏈領域的初級專業技術知識。《區塊鏈技術能力測試(初級)》的前期準備中,包括高校教材《區塊鏈技術原理與實踐》(機械工業出版社,2020年1月)的統籌編寫,相關培訓教師的組織,《區塊鏈技術能力測試(初級)》考試大綱的專家評審,一直到相關試題庫的推出。考試知識模塊由6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區塊鏈系統知識、區塊鏈網絡通信、區塊鏈安全機制(含加密算法)、共識機制、智能合約、區塊鏈應用操作。測試命題根據考試大綱各部分的認知程度“知道”,“理解”,“掌握”命題 ,最終呈現以是非題、選擇題以及實驗操作題設置。考試時間全場120分鐘,全程為閉卷考試。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