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真的能解決
公益行業由來已久的信任問題嗎?公眾又是如何看待該項技術在公益行業的價值的?
圍繞該話題,公益時報曾推出過一項調查——《區塊鏈助力公益能提升公眾信任度嗎》。調查結果顯示,目前超半數網友并不了解什么是區塊鏈;近40%的網友認為
區塊鏈技術并不能完全解決善款流向公開透明問題,“公信力問題不會因為一種全新的技術就得到徹底解決”。
對于“區塊鏈+公益”的短板,42.2%的網友認為“信息上鏈工作耗時耗力,公益組織要付出大量的精力”;41%的網友表示“公益組織是否上傳、如何做出正確的應用選擇是一個現實問題”;22.9%的人表示,用戶需要一個很長的接受過程,區塊鏈技術也要逐漸成熟。
作為該領域的專家,螞蟻金服區塊鏈工程師朱海偉表示,目前機構和平臺工作重點還是聚焦在募款方面,對新技術手段的了解和投入不高。“有時候我們也看到,項目是好項目,解決的也是真問題,但公眾參與公益積極性不高且不持續,根本原因可能還是透明度以及品牌信任度的問題。”
他談道,如果更多公益行業相關部門、機構能夠了解到新技術有可能給公益帶來的改變,或許會迎來新的改變,“完善公益監督和反饋流程,或許能更好地激發人人參與的社會氛圍”。
朱海偉告訴記者,據他所知,目前不少公益機構都在嘗試“上鏈”。不過一些公益機構也考慮到了“上鏈”的成本問題,有所顧慮,比如機構信息化水平比較低或人員技術能力比較弱等。“20年前流行的一個詞是‘上網’,今年流行的詞是‘上鏈’。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觀念問題,觀念改變了機構自然有動力去做,平臺也會在技術上提供相應支持。”
然而,就目前國內公益機構、項目總量和已經“上鏈”的機構數量比例來看,區塊鏈技術在公益行業的普及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很多人對此還是充滿期待。
蔣國飛認為,區塊鏈的本質是構建信任機制,所以未來的應用也會是泛行業的。在數據和價值需要流轉的地方,在效率比較低、流程特別長的地方,其發展速度尤其快。
他談道:“我們正在快速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在這樣的時代,區塊鏈將構建信任機制的基礎設施,為線上資產流轉、交易提供非常好的基礎。未來,區塊鏈會像移動支付一樣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成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區塊鏈也會像水電煤一樣,充實現有的生產力、生產資料與生產關系。”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