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保險在理賠的程序上總是不盡人意,近期流行的智能合約仍無法大幅提升速度,因為基本的審核與形式驗證等程序無法簡化。但區塊鏈之于保險的應用是,可以將配合單位的資料全部上交至一個區塊鏈分享平臺,試圖達成自動理賠的目標。
以人身保險為例,當各醫院診所的電子病歷都上傳到區塊鏈上,并與保險公司配合,當保戶在醫院被診斷出患有某種疾病,透過智能合約模式的自動履行功能,理賠金將自動匯入受益人賬戶。
然而,在法律層面上,由于智能合約尚未擁有一套完整的契約法約束(當前智能合約法律效力視各國契約法規范而定),將類似病歷這種個人資料放上公開的區塊鏈平臺上,是否又有個人隱私法的疑慮?這是區塊鏈保險當前較難突破的實務困境。
據《科技報橘》報道,2017年,愛沙尼亞已與區塊鏈數字簽名系統公司Guardtime合作,將該國超過100多萬筆病歷上鏈,也就是說,區塊鏈病歷已經實現,保險自動理賠早有可能性,就差在法律實務上能不能針對這項應用提出更好的修改罷了。
“一出車禍馬上拿到理賠”-在2020年,這類保險廣告很可能會出現在您周遭。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