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百科 查看內容
    • 2326
    • 0
    • 分享到

    工作量證明——比特幣區塊鏈的共識機制

    2019-12-24 10:11

    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簡稱PoW)由比特幣引入,可以保證惡意節點不超過51%即可達成共識,是目前區塊鏈最經典、也是最久經考驗的共識機制。其基本流程如下:

    1)當節點進行數據傳輸時,傳輸的信息不會被各節點立即儲存,而是被標記為“未確認的”存入內存池。

    2)區塊鏈系統中每隔一段時間產生一個新的區塊,不同的區塊鏈協議產生的時間不同(例如比特幣區塊鏈中是10分鐘產生一個區塊)。各節點在內存池將收集所有未確認的信息,打包在新的區塊中,構造出候選區塊。由于我們上述提到的問題,對于給定的信息集合,各節點區塊中打包的信息可能不一致。

    3)區塊打包信息后會設置一個“密碼謎題”,即在信息后添加一個隨機數,然后對整個信息列表(包括隨機數)使用哈希函數轉換成一個哈希值。

    4)各節點需要利用所得到的哈希值計算出該隨機數。根據上文所提到的哈希函數的性質,逆向計算不可行,只能使用窮舉法,因此,要計算出這個特殊數字需要進行海量的計算,這個過程就叫做工作量證明,可以簡單理解為解“數學謎題”的過程。

    5)當網絡中某個節點率先找出隨機數時,該節點會向全網廣播,其他節點進行有效性進行驗證,當51%的節點驗證通過后,則區塊會被自動鏈接到區塊鏈的后面,無法通過驗證的將重新進行計算。率先完成工作量證明的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既能激勵全網各節點進行主動存儲信息,又能避免節點存儲錯誤信息——因為驗證失敗后的收益遠遠小于其成本。

    例如在比特幣區塊鏈中,區塊中包含一定量的幣基,既率先找出隨機數的節點通過驗證后,即可獲得區塊中的新幣獎勵。由于這個過程與挖金礦有相似之處,因此使用PoW機制的數字貨幣的產生過程被稱形象地稱為“挖礦”。


    PoW的意義在于增加了各節點廣播信息的成本,且該成本遠大于發布虛假信息的收益,各節點就不會有做“叛徒”的動機。因為如果節點對信息有任何的修改,就會完全改變哈希值,哈希函數雖不易逆解但容易驗證,當無法通過51%節點的驗證時,該節點必須重做工作量證明,既會花費大量成本,又會降低率先完成的概率從而降低獲得獎勵的概率。其次,由于率先算出謎題的節點是隨機的,所以我們無法得知下一個爭得記錄權的節點,各節點也無法掌控自己將獲得哪個區塊的記錄權。

    以上過程通過PoW機制解決了單個區塊內信息儲存的共識問題,但不能保證系統(整個區塊鏈)的最終一致性。因為兩個不同節點同時挖出區塊(解出謎底)的情況也可能出現(由于網絡通信問題,每個節點的區塊信息可能不一致),這時區塊鏈會出現分叉,網絡各節點需要對哪條區塊鏈上的交易能夠得到確認形成共識。

    整條區塊鏈的共識遵循最長鏈原則,只有最長鏈上的交易能夠得到確認,也就是包含的工作量最大的那條區塊鏈。“分叉鏈”不可持續,在下一次區塊競爭時,每個節點會選擇在某條分叉鏈上進行下一次記賬權的競爭,由于存在巨大的工作量證明,同一時間內兩個節點同時挖出區塊的概率將呈指數級下降,因此,很快就會有“最長鏈”出現,最長鏈上的交易將獲得確認,同時,較短鏈上的交易信息也會隨之釋放,重新標記為“未確認”,打包在下一個區塊中。

    但PoW機制并非完美,它有以下三個缺點:

    1)51%攻擊:當攻擊者掌握了全網51%的算力時,其攻擊總能成功,因為他總可以讓自己的鏈成為最長的鏈。因此,全網節點越多,抗攻擊能力越強,安全性越好。

    2)高延遲:區塊出現時間的間隔不能太短,出塊時間過短意味著挖礦難度降低,會增加多個節點同時算出答案的概率,導致頻繁分叉。但出塊慢意味著確認時間長、高延遲。

    3)資源浪費:計算機計算密碼謎題需要大量的算力,需要高性能的計算機設備、消耗大量電力等資源。根據digiconomist的評估,比特幣2018年度排放的二氧化碳達34.73百萬噸,相當于丹麥的碳排放量;耗電量達73.12兆千瓦時,相當于奧地利的耗電量;產生電子廢物9.8克拉,相當于盧森堡產生的電子廢物。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標簽: 工作量證明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