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ews 報道 火幣pro 4月16日在其官網上發布了Huobi Token(HT)第一季度回購信息披露的公告,火幣稱拿出收入的20%來進行回購(收入折合USDT以3月31日收盤價格計算)HT,2018第一季度在二級市場回購了933.29萬個HT。
以3月31日收盤價格計算,粗略估計火幣第一季度收入達到了5億人民幣左右,這是火幣首次官方透露收入數據。

虛擬貨幣漲漲跌跌,價格起伏,投資者或一夜暴富,或傾家蕩產,這在幣圈都不是新鮮事。但無論市場如何波動卻總有穩賺不賠的,那就是交易所。
當前,虛擬貨幣還處在熊市,交易所卻依舊賺得盆滿缽滿,究竟他們以何種模式獲取這么高的收入?
因此,Bianews調查分析了火幣交易所的的盈利方式和相應數額。
模式一
交易手續費 一天成交額90億
各大交易所明面上的收益即交易過程中收取的手續費,火幣網法幣交易區目前仍是免手續費,而在幣幣交易區則收取0.2%的手續費。

依據今天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交易排行榜,火幣PRO在24小時內交易額為94.36億人民幣(不排除有水分)。如果全部按0.2%的手續費計算,一天的交易手續費可收入1887萬元,幾乎可以等于純利潤。
從手續費上看,火幣的收入簡直驚人,但手續費只是擺在明面上的收入罷了,或許只占營收的一小部分。
模式二
上幣費仍在臺面下,行業多在千萬級
發幣項目如何才能登上交易平臺?有無嚴格的標準?嚴謹的審核評估?目前,尚未有哪個交易所將上幣詳細標準或評估條件完全公開。
而火幣在網站上公開了上幣申請的基礎條件,為以下幾項:
其中所提到的SMARTChain區塊鏈資產評級則是由火幣自身建立的一個評價模型,有諸多指標對發幣項目進行評價。

所以,綜合來看,上幣與否還是由交易所說了算。
此前,據中國經營報1月份報道,代幣發行方在進交易所之前,需要繳納一筆“上幣費”。
上幣成本方面分3部分:
1. 上幣費,不同的交易所的費用不同;
2. 空投福利,代幣發行方需要拿出一部分代幣給交易所,用于吸引投資者注冊投資;
3. 交易所會要求以低價格投資一定比例的代幣。
Bianews從行業人士處獲悉,不同的交易所收費標準不同,小的交易所上幣費幾百萬元,大的交易所一千萬、兩千萬,多數還需要收項目份額。“越大的交易所越復雜”。


統計數據顯示,在火幣交易的幣種多達200多個。若按1000萬元的上幣費計算,上幣費收入達20億。
事實上,交易所的上幣規則和標準還是處于無監管模式下,評級可能形同虛設,不排除有“給錢就能上”的可能,交易所與投機者共舞。
報道稱,此前,代幣BEC上線另一大交易平臺OKex,而蔡文勝則是該交易所的投資人。白皮書中并未對美鏈團隊進行介紹,居然過審上架,著實讓人驚奇唏噓。
加上目前無一家交易所公開上幣費,顯然,讓交易所自律就不要完全指望了。
模式三
創新區投票上幣:獲得收入超5億
或許是直接收取上幣費的模式太易引起爭議,火幣等交易所在創新區推出了所謂的“免費投票上幣”。火幣推出了自己HT(Huobi Token)代幣,用戶支付HT對項目進行投票,0.1HT即1票。
第一期投票上幣,前三名加起來花了1.2億,以前20名計算,火幣網借助這次投票可獲得近5億7000萬元。這還僅僅是創新區的玩法。
火幣最新的“投票上幣”規則大致為幾個步驟:
首先,由火幣邀請的機構作為超級節點對申請發幣的項目進行投票,投票結果按降序排列成進入公眾投票的項目列表;
然后,進入公眾投票環節的發幣項目需向火幣平臺繳納保證金,保證金不超過200萬HT;
接著進入公眾投票環節,每投1票,需支付0.1HT,每個用戶最多只能投10萬票。
而如何能達到上幣所需票數呢?火幣采取了得分的算法,即項目最終得分 = 用戶投的HT數量 * 70% + 保證金HT數量 * 30%;當前,依據最新投票上幣規則,勝出的項目需要獲得至少60萬以上的得分。
此前,Bianews曾報道火幣投票上幣情況,(詳細報道請看火幣投票上幣慘烈廝殺:第一名上幣費4700多萬元,投票被指造假,滋生刷票產業鏈),當時調查顯示,第一名EGCC投票花費近4800萬元。
火幣平臺稱HT為通用積分。盡管名為“總量恒定、只送不賣”,但用戶要獲得HT代幣,首先需要充值購買點卡,才能獲得贈送的HT。
而現在,在火幣網站獲取HT方式只能通過幣幣交易來兌換。

所以不難看出,所謂的投票上幣還是需大量火幣交易所的代幣HT,而獲取HT是要付出資金或其他代幣進行兌換。而因為“投票”的這種形式,上幣成了拍賣競標的形式,也滋生了專門刷票的投票的產業鏈條,絕大部分支出都需發幣團隊承擔。

專為上幣項目刷票的QQ群
此前被曝光的與刷票團隊對話的QQ聊天截圖:


那對于投票收入的大量HT,火幣是如何處置呢?火幣稱保證金部分會放在指定地址上,分12個月退還;而用戶投票部分,則和交易手續費收入一樣均為平臺運營收入,火幣稱將其計入所謂的投資者保護基金,此基金據稱會用在各類突發事件中,保護投資者。

模式四
回購HT,左手倒右手
火幣推出HT即宣稱“總量恒定”,供發行3億左右的HT,同時承諾拿出收入的20%來進行回購。昨日火幣披露的第一季度HT 回購信息顯示,市場總量約3億個,而鎖倉數量7千萬左右,其中2千9百萬投票收入被鎖倉,另外有2.3億HT仍在流通中。

從披露的信息來看約有7千萬的HT在火幣手上,按今日HT價格,約價值8億4千萬人民幣。這部分是完全由火幣處置,此后‘’投票上幣”將使得更多火幣自己發行的HT集中在自己手中,而市場流通的HT則越來越少。
總結起來,火幣自己發行了HT,投資者用資金或其他代幣兌換HT,然后火幣通過“投票上幣”等HT應用場景回收HT,暫時鎖倉減少市場流通,HT市場需求進一步增加,HT升值。火幣則是最大的HT擁有者,左手倒右手,HT不斷升值,既而出貨,獲利最大的自然還是火幣。
交易所成為了最大贏家
在幣圈中,不少人將比特幣等數字貨幣視為信仰,也有不少人將其視為投機手段,每天盯著交易數據苦苦盤算,留意著風吹草動,掐準時機買進賣出,為幣價漲跌或欣喜或沮喪。
一直在背后偷笑的確實各大交易所,幣價沖破天際?好事!幣價腰斬?不怕!反正你都得在平臺交易。
交易所的存在是合理的,但不合理的是,這樣的一個涉及上巨額交易的場所的安全性竟多靠運營者的自覺和良心,而因為虛擬貨幣的投機性,無數人仍一擁而上,敞開自己的錢包去購買自己也不大理解的投資產品。
區塊鏈去中心化、透明性的特點使其被寄予可以帶來跨時代的變革,數字貨幣更是被稱為是區塊鏈最優秀的應用之一。
然而,交易所們所提供的交易平臺卻完完全全的一種中心化運行方式,交易所有服務器,有賬號,儼然成了虛擬貨幣交易的天貓淘寶,并集央行、證監會、交易所、支付平臺為一體的超級中心。這種超級中心所帶來的也一定是生殺予奪的超級影響力。
所謂的去中心化也不過是形成了新的中心,而這些新的中心還更野蠻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