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還混跡于幣圈,而不去了解每一個Token背后的價值,那么割韭菜的故事仍會上演。
上周的火熱行情還未持續多久,市場便再次回到了“平易近人”的局面,盡管素有“一根大陽線,千軍萬馬來相見”的至理名言。
但現在的整體行情或許短期內再難見到年初時的熱火朝天。
我想對于大多數幣圈的投資者而言,現在的賺錢效應已經跌到了近半年來的一個新低,這也是圈內人氣在減弱的一個原因。
畢竟大部分人進入這個圈子都是抱著“一幣一別墅”的愿望來的,但現實正在告訴大家,“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當然,對于一些精英投資者而言,他們現在看到的卻是另一個冉冉升起的巨星,因為這個賽道再次陷入了價值洼地。
無論是區塊鏈的火熱,還是一些商業模式的創新,讓以前單純炒幣的投資者看到了不一樣的曙光。

圖片來源于網絡
“蒼老”的股份
八九年前的幣圈還單單只是炒幣、挖礦這樣粗獷的盈利模式,那時候也沒有純粹意義上的I*O,所以公司還是公司,代幣仍是代幣,股權還是股權。
但是現在的情況卻不再能用單純來形容,更準確的說是百花齊放,尤其是在商業模式的演變上,我們不得不佩服人類的智慧。Token的引入不單單改變著融資方式,也在改變著以前傳統的股權架構甚至組織形態。
合伙經營
在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中提到了歷史上最早股份制公司的起源,從14、15世紀開始,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在歐洲的一些采礦業中,出現了自由民之間或手工業者之間的以人、財、物各項生產要素的一項或幾項為聯合內容的合伙經營的經濟形式。
但在合伙內容、經營方式、分配辦法等方面,都沒有明確的規范,更沒有形成嚴格的股份制度,這便是股份經濟的原始形式。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但這樣的模式并沒有維持多久,因為外來資本的介入使得原本單一的股份結構變成了資本家的“傀儡”,股權也在悄然間變得格外重要。而到15至16世紀初時,全球貿易往來開始加大,靠單個資本家經營已經很難做的順風順水。
合股經營
于是,一種合股經營的叫做“康梅達”的經濟組織便產生了,康梅達從事海外貿易,負責籌集資本,由專人經營,利潤在集資者與經營者之間協商分配。
后來到了16世紀中期,伴隨著西方冒險家掀起的尋找東方財富的狂潮,股份制公司開始廣泛成立并獲得迅速發展。其后,為滿足投資者股份轉讓的需要,證券交易所這類集中的交易場所便在各國紛紛出現,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因此,我們現在熟知的股份制公司其實已經存在了5個世紀之久,并且除了股權投資的變化,這種模式似乎一成未變。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幣一Token
但是巧合的是隨著去年I*O的火爆以及比特幣帶來的幣圈投資熱潮,一些有趣的股權架構開始被重新提及,同時單一的股份制公司也似乎找到了新的寄托。因為我們對I*O中的代幣不能僅僅理解為一種數字貨幣,更準確的定義會偏向為“通證”,具體含義為“可流通的加密數字權益證明”。
這也是為什么在眾多區塊鏈創業公司中,他們不再通過傳統的融資渠道去獲得資本增益,而是像證券一樣發行了自己的Token。這種募資方式基本顛覆了傳統VC的認知,因為他們不再需要出售自己公司的股權而是用這類Token來交換資金。
不過我們暫且拋開那些圈錢性質的I*O,從Token本身來看待這些創新點和優勢。
Token本身有哪些優勢呢?
眾所眾知,對眾多創業公司而言,他們長期的目標都是為了上市,都是為了獲得資本和股民的認可。為此,很多創業公司在初期可能是為了發展某項產品。
但漸漸地他們會迷失在資本的漩渦里,就像大部分人進入幣圈一樣,收益已經占據了利益的現狀,往往會失去方向。

圖片來源于網絡
當然,就目前的區塊鏈創業公司而言,絕大部分公司發行的Token還在實驗階段,即沒有一個絕對意義上的應用層面,很多都是停留在一種未來的預期里。
至于未來會走向何方,現在大多是一種信仰,這也是幣圈常說的信仰幣,一如“一幣一別墅”,但事實是“一幣一Token”。
此“幣”非彼幣
因此,我們在考慮一個長期的投資市場時,常常會選取一個穩定增長的品種來作為投資目標物,如同十年前選擇騰訊股票或者二十年前選擇IBM一樣,當然這種投資思路更偏向于巴菲特式的價值投資。
我們知道股票投資中常常會有各種版塊性的投資參考,例如最近火熱的南海版塊以及集成電路版塊,這樣的選擇往往會給眾多中小投資者指明一個中短期的投資方向。
擺在幣圈來說,盡管現在也分出了基礎鏈、社交通訊、物聯網、數據儲存等版塊,但大部分版塊還僅僅是概念階段。我們縱觀幣圈現在的收益脈絡,首當其沖的必然是交易平臺、然后是礦機設備,這也是最傳統的兩大業務,但如今依然活力旺盛。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談到區塊鏈創業公司發行Token時,我們往往會忽略交易平臺這樣一個大金主,因為其具備了好投資品種的標準模板,穩定的現金流、穩健的成長、較低的成本損耗,這擺在股票市場就是個高成長性股票。
但問題也在于包括像火幣、OK這兩個傳統的大交易平臺,離上市仍然還有一段距離,想持有其股票也是可望而不可及。
于是我們將視線鎖定到了類似于火幣這樣,已經發行了全球通用積分的交易平臺。
簡單的理解,雖然HT的官方說法為積分,但精明的投資者都會明白這代表著一定的權益,好比傳統的股票或者股權,只是這是一種沒有絕對控制或者投票權的股權。
但也因此,其具備了作為上市公司股票同樣性質的權益,包括分紅、價值共享等,至于未來會不會像騰訊公司股票這樣“大獲全勝”,我們看行動即好。
正因如此,我們要拋開投資其他代幣的傳統思路,應用落地就不用說了,交易平臺的應用現在可以說是最大的了。
然后我們觀望其他交易平臺的發展,會發覺,HT背后的金主似乎更擅長布局未來,否則怎么會陸陸續續有傳統投資大鱷加盟呢?這些投資分析人士至少比絕大多數投資者要精明得多。
股份制公司雖然發展了500多年,但我們會驚訝地發現,互聯網時代的陰影下許多奇怪的事正在發生。
區塊鏈經濟帶來的變革更像一場運動,不僅僅是Token經濟的應用,更包括那些已經獲得資本青睞和市場認可的主體,他們才會是巴菲特找尋的下一個“護城河”,也是投資者們夢寐以求的“滾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