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11日,累計完成出口應收賬款融資31筆、21.3億元人民幣
發起融資申請、審核融資信息、核驗報關單、發放貸款……12月9日,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跨境
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中信銀行
太原分行工作人員一氣呵成地完成操作,為太原市某出口企業成功辦理了17.2萬歐元和42.3萬美元的2筆融資。近期,國家外匯管理局
山西省分局積極引進
區塊鏈應用場景,推動我省成為全國第二批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試點省份。平臺于10月28日在試點銀行上線,至12月11日,累計完成出口應收賬款融資31筆,融資金額折合人民幣21.3億元,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進行了有益嘗試。
為貫徹落實中央有關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工作部署,國家外匯管理局今年開展了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試點工作。國家外匯管理局山西省分局將這項工作列入重點,與首批試點地區對接對標,積極爭取總局支持,為試點落地創造條件。10月12日,山西獲批為試點省份后,該局第一時間進行部署,確定了全省16家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參與試點。上線首日,中行山西省分行、中信銀行太原分行分別為2家中小企業辦理3筆融資業務,融資金額折合人民幣243.1萬元。
據了解,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是目前國內級別最高、規模最廣的區塊鏈應用平臺。目前,平臺已上線了“出口應收賬款融資(發貨后)”和“企業跨境信用信息授權查證”兩個應用場景。主要利用區塊鏈可信的技術特點,實現實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合一”,降低銀企信息不對稱,構建跨境金融領域信用生態環境。
試點銀行反映,平臺上線后,在提高信息可信度、解決重復融資難題、提升融資效率、管控融資風險等方面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中信銀行太原分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與過去他們辦理傳統進出口貿易融資相比,平臺可以解決許多難點痛點:一是對出口合同、發票、報關單等紙質單據,難以判斷真實性;二是對外貿易中實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鏈條長且范圍廣,線下紙質單據運轉效率較低,操作風險較高;三是各銀行獨自開展業務,信息不共享、不對稱,易發生重復融資等。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上線后,企業融資申請、受理、審核、放款登記、還款登記的全流程都在平臺上管理。通過區塊鏈的數據不可篡改特性,平臺可以對出口報關單進行查驗,計算可融資余額,這樣既防止了重復融資,又提高了服務效率。“一筆業務從申請到發放,僅需十幾分鐘就可以完成。平臺上線以來,我們已為企業辦理了14筆融資,金額達316.79萬美元。”該工作人員說。
國家外匯管理局山西省分局負責人介紹,下一步,總局將陸續推出更多的
區塊鏈應用場景。省局將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積極申請新的試點,不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