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哥本哈根學派的中國氣候安全化比較分析
2019-12-9 17:35
來源:
accr_journal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8.161
馬欣, 王文濤, 張雪艷, 等. 基于哥本哈根學派的中國氣候安全化比較分析 [J].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9, 15 (6): 693-699
Ma X, Wang W T, Zhang X Y, et al. Analysis on China’s climate securitization based on Copenhagen School [J].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19, 15 (6): 693-699
眾所周知,國家作為主體需要應對諸多領域的威脅,而國家能夠分配的用于應對安全風險的資源是有限的。哥本哈根學派提出“安全化”的分析方法,認為氣候安全是安全化實施者與公眾之間互動的動態過程,若蓄意夸大存在性威脅,過度占有國家和社會資源,會出現過度安全化;若將明顯的生存性威脅作為普通公共問題處理或置之不理,就是欠缺安全化。
本文借助哥本哈根學派安全化理論方法,對美國和中國氣候安全化水平進行對比分析。
中國處于由政治權威、科學權威作為安全化主體的高強度“安全化”過程中,而美國正處于由政治權威引導的“反安全化”過程。
另外,中國氣候安全化的主體間性與氣候安全化進程不協調,表現為中國政治高層的氣候安全化水平較高,而公眾的安全化水平相對較低。通過引入全球視角和圖形化等方式增強存在性威脅表達效果,可以提升中國氣候安全化水平。
全文鏈接:
http://www.climatechange.cn/article/2019/1673-1719/1673-1719-15-6-693.shtml
第一作者:馬欣,副研究員
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Email:maxin02@caas.cn
通信作者:王文濤,研究員
單位: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Email:wangwt@acca21.org.cn
朱松麗. 從巴黎到卡托維茲:全球氣候治理中的統一和分裂
陳蘭, 王文濤, 朱留財, 等. 綠色氣候基金在全球氣候治理體系中的作用和展望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