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能源管理一直是高度集中化的行業。能源生產者和使用者不能直接進行交易,需要通過公共電網或可信的私人中介。
作為區塊鏈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數據的不可篡改性,而區塊鏈在電力領域的應用和這一特點是密不可分的。

區塊鏈技術的使用將使每一度電的“前世今生”都會被記錄在區塊鏈網絡上:
比如,某度電于某年某月產生于某核電站,經過某條線路輸送到了我們的家里,在使用了幾個小時的燈泡后這度電消耗光了,這些信息都將實現透明化。
所以,在未來區塊鏈+電力可能會有以下幾種發展方向:
這就可以從根源上杜絕偷電、漏電現象的發生,因為當一切行為都被記錄在一個不可修改的賬本中時,任何的無中生有或是突然消失都會作為異常情況被處理。
我們現在的電力系統其實已經有智能化的影子,購電和斷電都可以經由一個智能化的電表來完成。而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可以讓我們和隔壁的鄰居交易剩余的電。
未來我們可以針對每一度電建立一個數字映射關系。

比如在家里裝了個太陽能發電器,每天能產生1度電,但我們每天只能使用0.5度電,剩余的0.5度電就會歸集到總網絡中,隔壁的鄰居想要用電的時候就可以直接選擇與我們交易。
區塊鏈讓分布式的能源共享成為可能。
我們都知道,基于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三者的結合,可以打造出一個能源生態體系中的“烏托邦”。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應用這三種技術建立起了一個能源生態系統,然后把設備供應商、專業運維服務商、使用設備的業主以及負責金錢流通和報價匯總的金融系統打包扔進這個系統做測試。
然后,接入這個系統的每一方都能得到一個基于該系統的查詢密碼,使用這個密碼可以查詢加密后的任何人接入系統后的任何動作。
這樣一來,這個系統中的四方或者說所有參與者就將形成一種交互監督、交互信任的關系。
系統也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直接計算出最適合業主的方案,并通過智能合約經由金融機構自主完成購買或者維修行為。
未來,基于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能源智能化調控,智能設備與互聯網信息可以經由區塊鏈連接在一起。
想象一下,某市區的攝像頭捕捉到郊區某一輸電設備突然異常斷電,與其他相關節點反饋的信息——比如報警器的鳴響或是某一區域燈光突然熄滅等對比并確認真實后,信息直接傳遞給維修總部,總部設備會根據智能合約的規則設定自動派出相應維修設備去往現場維修。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能源智能化調控時代,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安心。

此前,有媒體報道,全球首個能源區塊鏈實驗室成立。該實驗室主要從事的工作是自主研發區塊鏈平臺,為能源金融產品的開發審核、登記、交易提供全流程的協作工具。
“未來的儲能,更可能是基于分享經濟的儲能。儲能的利用率單體就是單個企業購買的儲能的利用率,它其實是非常低的,因為不可能一天24小時都把儲能利用起來”
實驗室創始人之一、信達證券能源互聯網首席研究員曹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但在區塊鏈技術之下,儲能可以像滴滴和優步的出租車一樣,周邊的用戶都可以通過使用權的分享,調用某用戶名下的儲能設施,然后基于儲能的收益付使用費給儲能的所有者。”
可見,區塊鏈自身的典型特征決定了其在能源領域也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并已經逐步開始付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