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自媒體 查看內容
    • 5301
    • 0
    • 分享到

    全球2800家公司ESG評級出爐,中國最好也僅平均水平|這份ESG最全解讀拿去惡補下?

    2019-11-29 21:22

    來源: jmfcsr



    11月25日,知名指數供應商明晟公司(MSCI)公開了其對2800多家公司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評級(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簡稱ESG)評級。據了解,MSCI的ESG評級分為7個等級:領先水平的AAA和AA,平均水平的A、BBB和BB,以及落后的B和CCC。


    從MSCI的ESG評級頁面查詢可知,微軟獲得最高的AAA評級,谷歌母公司Alphabet、IBM、寶潔被評為AA,蘋果、特斯拉、LVMH被評為A,Facebook、阿里巴巴、騰訊、Uber被評為BBB,亞馬遜、嘉能可被評為BB級,奈飛、京東被評為B,百度被評為CCC。


    MSCI的介紹提到,道德考慮仍然是ESG投資的重要動力之一,愈來愈多全球投資者視ESG為建立更優越投資組合的關鍵因素。MSCI同時表示,計劃于2020年全面完成并公開MSCI ACWI IMI指數中共7500家成分公司的ESG評級


    這一趨勢同時又與企業社會責任成為全球共識直接相關。而為了進一步推進ESG投資、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聯交所也于數年前發布了《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并在2015 年對指引的要求提升為“不遵守即解釋”。來自責揚天下管理顧問最新的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監測到的全部354份報告均明確說明采用聯交所ESG指引編制,并積極回應聯交所ESG指引要求


    無論對于投資者優化投資,還是對于企業提升管理,ESG毫無疑問正變得越來越重要。而今天讀者下面要看到的這篇《ESG進展觀察報告》,就較為全面的回顧了ESG相關政策、文件和實踐的進展,同時綜合了目前各界對于ESG的最新態度和認知的基礎上,以期厘清ESG信息披露的基本邏輯、理順ESG與CSR的關系、明確ESG信息披露的原則與價值,進而為企業如何推進ESG治理提供建議。



    1. 緣起Origin


    1.1.ESG的提出


    20世紀20年代,排除與宗教倫理觀相悖的投資領域(如煙草、軍火等)的“倫理投資”概念出現,成為最早考慮社會影響的投資。


    20世紀90年代,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企業環境表現成為投資價值判斷依據之一。1989年,環境責任經濟聯盟(CERES)成立并提出《瓦爾德斯原則》,倡議企業界采用更環保的方式履行企業對環境的責任。與此同時,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的凸顯,區域和全球性金融危機,社會價值創造和“公司治理”逐漸納入投資考量之中。


    2004年6月,“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及治理(Governance)”一詞出現在聯合國《全球契約》中。2006年,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PRI)正式成立,提出ESG框架并列舉部分考量因素;同年,《高盛環境政策:2006年終報告》發布,正式將E/S/G三個看似并無關聯的名詞并列在一起。


    1.2. 監管機構的重視


    2018年5月21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表示,要研究建立上市公司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報告制度, 2018年9月30日,證監會對《上市公司治理準則》進行了修訂,修改內容之一是借鑒國際經驗,確立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


    1.3. 股票交易所的行動


    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73家股票交易所響應聯合國可持續證券交易所倡議(UN Sustainable Stock Exchange Initiative,簡稱UNSSE),中國上海和深圳兩地交易所分別是第65、67家加入倡議的伙伴交易所。

     

    在中國,2006年9月,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鼓勵上市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主動發布社會責任報告。2008年5月,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承擔工作暨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鼓勵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公司社會責任報告;2018年,《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指引》進入征求意見階段;10月,深交所起草ESG信息披露指引,并三次召開征求意見座談會。


    2011年12月,香港聯交所發布《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的咨詢文件;2012年8月,發布推行ESG報告指引咨詢總結;2015年7月,聯交所再次出臺咨詢文件,并在同年12月發布《ESG報告指引》,將其納入《上市規則》之中。2015年12月,香港聯交所正式發布《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以下簡稱《ESG報告指引》)。


    香港聯交所發布ESG報告指引出于以下考慮:

    ? 源自更多投資者將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納入評估和投資策略;

    ?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已經在披露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信息;

    ? 對上市公司大有裨益,比如風險管理加強、融資能力改善、應付供應鏈需求的能力提高、營運成本減低等。


    《ESG報告指引》是發行人(上市公司)結合要求并根據自身實際進行盡可能詳細披露ESG信息的指引,其中包括環境和社會兩大范疇指標,具體包括排放物、資源使用、環境及天然資源三類環境指標以及雇傭、健康與安全、發展及培訓、勞工準則、供應鏈管理、產品責任、反貪污和社區投資八類社會指標。


    針對上述內容,香港聯交所要求發行人在年報或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中列明其有否在相關財政年度遵守《指引》所載“不遵守就解釋”的條文。“不遵守就解釋”包括上述環境范疇和社會范疇的一般披露項,以及環境范疇下的12項關鍵績效指標。



    2. 進展Progress


    2.1. 《ESG報告指引》披露進展及上市公司的反響


    香港聯交所《ESG報告指引》發布前后,多輪征詢了上市公司意見。


    回復征詢意見的多數上市公司對《ESG報告指引》表示歡迎。2018年5月,《ESG報告指引》出臺兩年半后,香港聯交所發布《有關2016/2017年發行人披露環境、社會及管治常規情況的報告》,主要以2016年12月31日、2017年3月31日及2017年6月30日為財政年度年結日的上市發行人為對象,按行業分布比例隨機抽選400家發行人進行調查。

    主要結果:

    整體來說,發行人高度遵守《指引》,但報告質量參差不齊。

    ——部分發行人報告水平十分優秀,內容詳盡、清晰。

    ——部分發行人似以“例行公事”的態度編制其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或只簡短敘述而無任何解釋或細節,或長篇累贅當作回應披露規定,或篩選出重要的層面但未有披露如何做出此決定的過程。

    ——部分發行人充分披露其遵守法律及規例的情況或沒有符合披露要求。


    2.2. 評級機構的聲音


    評級機構是金融市場上一個重要的服務性中介機構,主要服務投資人的投資選擇,并通過評級幫助上市公司進行改進。


    在全球資本市場,主要評級機構將上市公司ESG因素納入評級依據。其中包括: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富時指數、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又譯“明晟”)MSCI等。上市公司披露的與ESG相關的資料,成為評級的重要依據。


    在國內,上海中證指數公司于2018年12月10日正式發布了國內首支ESG指數——中證180 ESG指數。


    全球關注ESG的知名指數與評級機構


    2.3. 投資機構的參與


    隨著可持續性發展成為全球各國的共同課題,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投資在資產管理行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和廣泛關注。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PRI)一直在推行ESG投資理念。截至2017年,全球已有50多個國家1714家機構投資者簽署了UN-PRI合作伙伴關系,旗下管理資產超過68萬億美元資產。


    中國綠色金融與責任投資正在快速發展。


    2008年,興業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家引入社會責任投資理念的公募基金公司,并發布國內首只社會責任主題的基金產品——興全社會責任證券投資基金。


    2015年,在中國人民銀行支持下,中國金融學會成立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系統性地提出構建中國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的建議。


    2016年,G20杭州峰會首次將“綠色金融”納入議題并寫進峰會公報。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于2016年聯合印發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為通過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支持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提供了首個基本政策框架。


    2017-2018年,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鵬華基金、博時基金先后加入UN-PRI,倡導在投資決策過程中充分考慮社會環境因素。



    3. 關于ESG的主要問題Issues on ESG


    3.1. ESG信息披露的目的和基本邏輯是什么?


    推動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首要目的是降低因忽略環境、社會等要素而帶來的投資風險。ESG是上市公司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客觀上有助減少上市公司的決策、運營和管理對環境、社會等可能帶來的危害,更加清晰地幫助上市公司識別ESG機遇與風險,形成公司和環境、社會積極正向的互動,從而有助于推動企業的長期可待續發展。


    ESG報告指引和評級的出發點,在于希望上市公司首先要從環境和社會因素的風險合規管理入手,進而增強公司的價值創造能力,提高包括投資者在內的利益相關方對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的信心。


    國際公司治理發展聚焦在強化風險管理、監管提升與股東維權、投資者與股東溝通、ESG報告與可持續發展四個方面。

    ——香港特許秘書公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

    姜國梁


    3.2. 做好CSR就是做好了ESG嗎?


    做好CSR管理,從某種程度上說滿足了對上市公司ESG的要求,而且讓公司更具長遠價值創造。


    但畢竟《ESG報告指引》對于上市公司ESG管理提出了更為實質性的要求,建議企業從對標開始入手,將《ESG報告指引》內容與公司目前的管理指標、管理措施逐一比對;基于對標結果,需要提出管理對標清單,將清單提交給各個相關業務部門;建立起定期共同討論缺失項管理改進的工作機制,針對不能在報告期改進的工作事項,提出改進計劃安排,以不斷提升公司ESG管理水平。


    3.3. CSR報告需要更名ESG報告嗎?


    “ESG報告”和“CSR報告”本質相同。但在目標讀者、內容側重點、表達方式等尚有一定差別。ESG報告更聚焦于投資者和監管機構,在報告內容上更側重于ESG風險的識別、管控及可量化的績效數據。CSR報告的目標讀者則更為廣泛,包含政府、投資者、員工、公眾等多個利益相關方,因此披露的事項更多更豐富,公司的屬性和特點更突出。


    因此,一份高質量的“CSR報告”完全可以滿足“ESG報告”對信息披露的要求。如果上市公司發布了“ESG報告”后,還應進一步考慮“CSR報告”。


    3.4. 僅僅披露ESG指標數據夠嗎?


    ESG信息披露不僅是ESG指標披露。指標屬于管理范疇,指標的選取及多少,反映管理范圍;指標的質量則衡量管理水平。高質量ESG報告在于將ESG指標披露和ESG管理披露結合起來。即指標來源于管理制度和措施,管理制度和措施來源于對指標在公司運營中作用的理解。公司還應結合行業屬性和公司特征,披露可能沒有被《ESG報告指引》提及但對公司非常重要的指標。


    ESG管理對企業具有重大價值和發展潛力,企業社會責任應該是滿足利益相關方全面的需求。因而,ESG管理不能僅僅停留在社會捐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發布上,要切切實實融入公司決策和運營。

    ——中國工商銀行非執行董事 程鳳朝


    3.5. 金融機構如何扮好雙重角色?


    作為上市公司的金融機構具有雙重角色。一方面,他們需要遵循《ESG報告指引》的要求,自身要做好有效的ESG管理和指標的信息披露;另一方面,他們同時也承擔著通過投資引導其他上市公司注重ESG管理的角色。


    金融機構通過信貸等金融工具,可以支持企業客戶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引導和鼓勵企業增強社會責任意識,這都對于企業ESG管理提升有著方向引導上的影響。


    3.6. ESG報告是資本市場評級的唯一依據嗎?


    ESG報告是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評級的重要依據之一,但不是唯一依據。評級機構所收集上市公司ESG信息的來源是多渠道的。


    除了上市公司的ESG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之外,還有公司在官網、官方微博微信等發布的有關ESG的信息,以及權威媒體對公司相關ESG影響上的報道等。


    高質量的ESG報告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評級水平,但公司還需要利用多方面的披露渠道,將ESG信息披露常態化、全面化、立體化。對于內地上市公司來說,除了ESG中文信息披露,還需重視ESG報告、網站等英文版。


    3.7. 當前ESG信息披露的主要問題?


    根據“金蜜蜂2018年社會責任報告指數研究報告”,企業ESG信息披露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ESG信息實質性不足。“有什么就選擇披露什么”,不管是否是公司關鍵影響的核心信息,較少考慮投資者等利益相關方的關注點,其原因在于公司在ESG管理中,缺失較為科學規范的利益相關方識別和實質性議題分析。

    ESG信息規范遵循性有待提升。一些上市公司往往更多關注指標要求,而忽視了對ESG信息披露基本原則的運用。如,聯交所《ESG報告指引》中對信息披露中ESG的重要性、平衡性、完整性、一致性原則,和GRI Standards 界定報告內容的原則、報告質量的原則。

    ESG信息完整性和準確性不高。公司ESG信息披露中往往只關注指標的淺層要求,缺少對指標更深層的內涵和范圍的關注。如上市能源公司對溫室氣體的披露并未按照重要性細化ESG指標,而是停留表層。《ESG報告指引》要求披露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及密度,公司在披露總量的基礎上,可細化分為“范圍一”“范圍二” “范圍三”等層面的排放量。一些公司對于信息披露時間范圍、實體范圍,定量數據缺乏統一的計算標準、計算方法,導致數據準確性、科學性較差,可信度不高。


    當前ESG信息披露存在“重操作、輕研究;重發布、輕效果;投入不足,形式單一”等實質性問題。企業應重視信息披露單向性和對象差異性上不足,不斷更新自己的披露方式。

    ——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 周衛中



    4. 最佳實踐Good Practices on ESG


    ? 蘇寧易購ESG信息披露的實踐


    AA級(AAA為最高),是MSCI對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寧易購)ESG表現的評級。這是一個優于86%被評估的全球同業公司的表現。


    評估機構認為,蘇寧易購在勞工管理(Labor Management)、隱私及信息安全(即社會表現)方面表現突出,公司治理方面表現較好。


    蘇寧易購ESG信息披露主要載體為其每年隨財務報告同期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這份報告無論是相關內容的完整性,還是數據的詳實度,與評級要求高度一致。


    如勞工管理:

    來自《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7社會責任報告》


    如隱私與信息安全:

    來自《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6社會責任報告》


    蘇寧易購創立于1990年,2004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2009年發布首份社會責任報告,是中國上市公司中較早主動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公司,至今已連續十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社會責任報告不僅是蘇寧易購披露公司履責實踐,增進與利益相關方溝通的工具,同時也是促進公司社會責任管理的重要抓手。


    高層管理者“真抓”。公司高層管理者全程參與報告編制,在報告編制前與報告編制組進行充分交流,分析過去一年發展機遇和挑戰,回顧公司戰略方向和運營策略,明確當年公司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的重點議題。


    CSR專業團隊“實干”。公司組建專門的CSR報告編制組,各部門有專門聯絡人,不只進行基本數據收集,而對管理思想、制度、措施、績效進行收集、匯總、評估,對關鍵議題進行調研訪談和實地考察。


    利益相關方“參與”。公司開展專門的利益相關方調研,了解相關方對蘇寧易購社會責任議題的期望及建議,并進行反饋與回應。


    蘇寧易購十分注重報告信息的準確性和可信度,連續發布的十份社會責任報告,全部經過第三方專業機構的審驗。蘇寧易購重視社會責任信息的傳播與溝通,除了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官網專門開設社會責任欄目,及時、全面披露社會責任信息。



    5. 趨勢與建議Trends and Suggestions


    5.1. 自上而下的重視和全面覆蓋的管理


    高質量的ESG信息披露,必須以公司自上而下的重視和全面覆蓋的管理為重要保障。公司如何提升ESG信息披露水平和質量,責揚天下提出“ESG全過程管理導入模式”。


    建立自上而下全員參與的ESG文化圈。企業最高管理者應該樹立典范,帶頭踐行和宣貫,并不斷向企業各層級延伸,推動融入到員工日常行為規范和利益相關方合作原則中,形成企業ESG文化圈。企業最高管理者公開承諾可以培養一種優先考慮ESG相關原則和創造可持續價值的文化。董事會也應關注和定期監督和推動企業形成良好ESG文化圈,實現可持續長遠價值。


    建立全面覆蓋的ESG管理機制。推動ESG融入公司戰略、公司治理、職能管理、運營管理以及供應鏈管理,搭建起符合自身需求和特色的ESG管理體系,實現全方位覆蓋,全產業鏈覆蓋的P-D-C-A閉環管理。


    建立立體式的相關方溝通機制。公司首先要準確識別利益相關方及其期望和訴求,并根據相關方特點采取最佳溝通傳播方式和載體;其次,企業應對整合協同利用自身各種信息披露載體和渠道,實現ESG報告、ESG議題專項報告(如環境報告、員工報告等)、年報、公告、新聞稿、投資者溝通會、股東大會、利益相關方溝通會等立體式披露體系。


    5.2. ESG是工具和路徑而不是目的


    ESG信息披露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是作為一種工具或管理方式,其背后的根本目標是通過ESG信息披露促進企業管理提升,從而防范經營風險,發現新的機遇,創造長期可持續價值。


    公司在ESG信息披露過程中除了要遵守相關指引規范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理解ESG與企業自身戰略和業務的潛在影響,識別EGS相關風險和機遇,改進管理。


    5.3. 從ESG再出發


    建立更高的ESG披露標準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一些領先的公司已經開始深化ESG信息披露的內涵,應用更高的披露標準和管理指南,關注更多元的可持續發展議題。


    因此,建議公司在遵循《ESG報告指引》基礎上,應根據自身行業屬性和發展階段,以ESG信息披露為新的起點,積極參考和應用國內外主流可持續發展相關標準,比如GRI Standards、ISO 26000、SDGs、全球契約、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GB/T 36001)等,打開公司可持續發展之門,在創造商業價值的同時貢獻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參考資料

    1. 上交所/深交所有關ESG相關指引

    2. 聯交所有關環境、社會及管治的刊物

       ?有關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的咨詢文件 (2011年12月)

       ?有關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的咨詢總結 (2012年8月)

       ?有關檢討《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的咨詢文件 (2015年7月)

       ?檢討《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的咨詢總結 (2015年12月)

       ?有關2016/2017年發行人披露環境、社會及管治常規情況的報告

    3.《蘇寧易購2017年社會責任報告》

    4. 聯合國《全球契約》

    5. MSCI ESG Ratings Methodology, April 2018

    6. ISO 26000 and the SDGs, October 2018 ↓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