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tois和Bahack學者通過實際的實例分析,發現惡意礦工也可以從“扣塊攻擊”中獲利。在扣塊攻擊中,某些已加入聯合采礦池的惡意成員不布任何挖到的區塊,從而降低了采礦池的收益,浪費了其他成員提供的算力。這種攻擊也被稱為“破壞(Sabotage)”攻擊,通常惡意礦工不會有任何收益,但“扣塊攻擊”的主要危害是浪費礦池算力資源,減少礦池收入。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扣塊攻擊”會使礦工和采礦池都受不同程度的損失,相對于礦工很低的成本,采礦池的損失則比較大。從利益方面考慮,發起“扣塊攻擊”多為互相競爭的采礦池,一般礦工則較少。盡管“扣塊攻擊”理論上成立,但是實際上實施該攻擊卻很難。這是因為“扣塊攻擊”的代價非常大,這一點與
比特幣的51%攻擊相似,即發起該攻擊必要的基礎是需要掌握巨大的算力,所以基本上“扣塊攻擊”在現實中極少發生。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