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智能合約存在的隱私、安全、性能以及統一標準等問題,隨著
區塊鏈技術的研究進展和突破,國內越來越多的學者也在關注著智能合約的優化研究。如王璞巍等人[44]通過對現有智能合約的實現進行分析和對比,提出了一種面向合同的智能合約的形式化定義方法,并且給出了參考實現。在構建智能合約的研究中文獻[45]使用領域特定語言(DSL)和
區塊鏈技術構建去中心化的點對點分布式模型,實現智能合約的可編程性和執行環境的可信性。在區塊鏈技術應用中,文獻[46]實現了Fabric 的跨境匯款追蹤平臺,并詳細給出了其智能合約的主體結構以及方法級權限控制,是技術與應用的真正結合。為提高智能合約的魯棒性以及抗擊打能力,文獻[47]通過提出基于安全多方計算(SMPC)的智能合約框架、面向線性秘密共享的公平 SMPC 算法設計、以及非阻塞信息傳遞接口技術明確定義了基于多方計算的智能合約模型,通過規范基于SMPC的智能合約執行流程、語言結構,增強了智能合約的安全執行。針對市面上的智能合約大多是面向開發者且過分依賴開發平臺以及開發技術的不友好問題,文獻[48]開發了通過安卓端即可接入合約網絡的智能合約平臺。為便于檔案數據的記錄和有效保存,使得檔案數據不被篡改,文獻[49]通過智能合約和數字簽名技術實現了數字檔案館的身份認證和檔案所有權的確定來實現基于區塊鏈的檔案數據保護與共享方法。文獻[50]通過定義新的操作碼表示字節壓縮,進行部署后有效地節省智能合約的存儲空間。為了保障智能合約的隱私性,文獻[51]中,引入盲簽名技術和改進PBFT算法來提高智能合約的隱私保護。對于智能合約的管理和查找,文章[52]引入代碼分類思想來對智能合約進行分類管理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基于語義嵌入模型與交易信息的智能合約自動分類系統。針對區塊鏈性能的研究,以及區塊鏈的吞吐量的研究,文獻[53]提出了
以太坊平臺上基于智能合約的可信存證系統,提高了數據存儲的安全性和效率,保障數據不被篡改和丟失。
總體來看,有關智能合約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特別是智能合約的優化方面,還沒有形成有效的方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