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和上海再次對“虛擬貨幣”發出了整治的信號,并明確點名比特幣和以太幣。基于以往的經驗,及早打消幣圈蹭熱度的念頭,是對民眾的一種保護。
幣圈炒作的目的,自然是要借著區塊鏈的名義去吹捧虛擬貨幣的價值,然后吸引一波韭菜來砸錢。這都是他們的常規操作了,可謂輕車熟路。
其實,這都是套路。
筆者一貫支持一些專家的看法,區塊鏈是區塊鏈,虛擬貨幣是虛擬貨幣,兩者雖有聯系,但必須區別對待。但遺憾的是,更多的“專家”把兩者混為一談,還有媒體寫稿時,也會稀里糊涂地給區塊鏈的文章配比特幣的封面圖,著實不專業。
業界不專業的“專家”,是大有人在的。
有些人,早期翻譯了幾篇國外關于區塊鏈的文章,然后在國內搞搞ICO,發發幣,就敢自稱是專家了,然后名字前面一堆堆的名號和頭銜(趕得上《權力的游戲》里的龍母,丹妮莉絲·坦格利安了)。有些人則看著人家說去中心,自己也不研究,跟著就去說去中心。于是,我們好像到處都可以看到區塊鏈的專家。
而實際上,區塊鏈這一行,哪兒來的那么多的專家?
區塊鏈中的所謂的“去中心”,很多人都提,但實際上這個提法并不靠譜。
早期,幣圈是很愿意提它的。
因為這個“去中心”,除了標榜的“制造信任”外,暗含的一層意思是“去監管”。這也是為什么,很長一段時間里,有些人會把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誤作避險資產加以購進,成為造成導致其價格快速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
幣圈如此猛力灌輸去中心的概念,自然是吸引更多人參與幣圈的投資。
為么“去中心”不合適?筆者在《區塊鏈去中心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一文中說過,“區塊鏈的去中心,是想節省中間交易信任成本,而不是革掉中心。”,所謂“去中心”更像是多中心。而從目前看到的區塊鏈發展狀態來看,多中心的聯盟鏈或許是比較落地的設想或方案。
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于2017年9月4日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后,對ICO和虛擬貨幣交易場所進行清理整頓,境內虛擬貨幣交易規模大幅下降,有效避免了虛擬貨幣價格暴漲暴跌對我國金融市場的沖擊。
監管對維護金融市場穩定,保證民眾的合法利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近期,幣圈在面臨監管的壓力時,也開始淡化“去中心”的提法,聲稱擁抱監管的介入,這或許可以理解成為一種求生欲的表現。
所以,區塊鏈的專家們還是很有必要就“去中心”的提法做個限制,或者再深入理解一下。
幣圈的歷史比區塊鏈的長,幣圈一直火熱,熱心“鉆營”的人很多,所以套路多,操作手法也多。但區塊鏈還比較新,對民眾而言,太多概念還比較模糊,專家們不能隨便編幾句瞎話,就去騙大家,大家掙錢都不容易。
最后,有人問,此文小編是專家嗎?明確告訴你,不是!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