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資金涌動,聯盟鏈正來勢洶洶,公鏈紅利已過?
2019-11-27 09:30
來源:
coindesk_chinese
“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 一個月前,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再次將區塊鏈技術提升到一個新的戰略高度。這一番話,不僅鼓舞了整個區塊鏈行業的從業者,甚至來自其他行業的人也開始紛紛討論,“什么是區塊鏈?”、“區塊鏈能做什么?”、“央行數字貨幣又是什么?”實際上,早在去年 5 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就將區塊鏈與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動通信、物聯網一同列為新一代信息技術代表。可見,“區塊鏈” 不再是此前大眾認知中的 “區塊鏈即虛擬貨幣”,不再是 “欺詐”、“洗錢” 和 “勒索” 等負面新聞的代言詞,而是 “未來中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數據庫,是由一串密碼學相關聯數據組成的賬本,由于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性,《經濟學人》將其稱為 “信任的機器”。回顧區塊鏈行業 11 年的發展歷程,區塊鏈或許是所有前沿科技中最波折、也最具爭議的技術之一。從第一枚比特幣誕生到 ICO 泡沫徹底破滅,從比特幣 “數字黃金” 到以太坊 “世界計算機”,從 Facebook 的 Libra 到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DCEP),從自下而上、由密碼極客推動的公鏈到自上而下、已獲政策支持和企業巨頭青睞的聯盟鏈,區塊鏈行業已是千變萬化,唯一不變的是區塊鏈技術背后隱藏的巨大潛在價值。盡管近來區塊鏈行業 “高光” 時刻不斷,但相比于傳統金融市場,其規模還非常小,機遇與風險仍然共存,但一項技術能否實現規模落地還要看市場的實際需求。在 11 月 16 日下午由題跋派執行委員、DeepTech聯合創始人張嵐主持,題跋派和CoinDesk 中文版聯合舉辦的「題跋面對面」“區塊鏈構建下一代互聯網,抓住時代的新機遇” 分享會上,陳序表示,“在互聯網的整個發展過程中,最初奠定互聯網基礎的科學家或企業家,其實并不是在現今互聯網世界中享受最大福利、占有最多市場份額的人。因為每一項通用技術在成熟時,其市場形成的時間窗口也不一樣。我們要搞清市場發生變化的根本動力是什么,以及是否與區塊鏈技術真正相關。”如今,區塊鏈的落地場景不再只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貨幣,從螞蟻金服的 “雙鏈通” 到百度的 “百度圖騰”,再到騰訊的 “電子發票”,從比特幣到 USDT,再到 Facebook 的 Libra 和央行數字貨幣(CBDC),傳統科技公司、金融企業和政府機構開始紛紛入場。但區塊鏈并非萬能,一旦用不好,甚至還會徒增新的問題。科技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人工智能已有 60 多年歷史,但依舊沒有在現實生活中實現規模化應用,當前既有 AlphaGo 戰勝李世石的歷史時刻,也有 Deepfake 危及個人隱私的負面案例。區塊鏈行業也是如此,“行業仍處早期”,“落地方向不明”,“技術迭代很慢”,ICO、空氣幣、偽區塊鏈概念也是層出不窮。圖|陳序,CoinDesk 中文版聯合出版人、DeepTech 聯合創始人對此,陳序表示,“2017 年出現的 ICO 熱潮將區塊鏈市場推向了一個歷史高點,但 ICO ‘沒有監管’,沒有出現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監管體系的快速應變和監管技術的迭代,這勢必會不可避免地變成一種炒作行為,市場難免會被操控。” 如今在有國家層面關注的情況下,區塊鏈市場會比原來受到更多的關注,流量支持和資金支持也會隨之而來,但能不能有效地用到市場中以及產生非常好的效果,仍需拭目以待。“公鏈時代正在沒落,很多有名的公鏈活躍度都已經輸給了 Libra。” 國家特聘教授、賽迪區塊鏈研究院名譽院長蔡維德一針見血地說。如今談及聯盟鏈,政府機構、傳統巨頭企業確實在積極 “擁抱” 聯盟鏈,而且已經有很多現實落地場景。反觀公鏈,其技術迭代較慢,落地場景少之又少,但其未來影響力更具顛覆性,仍需看長期。事實上,公鏈相比于聯盟鏈,目標愿景更大,難度也確實大很多。公鏈是一個更具創新性的底層基礎設施,從比特幣到以太坊,再到基于 DPoS 共識的半中心化公鏈 EOS,經歷了多次技術演變。區塊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降低信任成本,而公鏈的各種性能存在讓很多現有商業模式發生顛覆性變化的可能性。“不管是在金融領域,還是在其他行業的應用案例中,聯盟鏈只是起到了一種 ‘改善’ 作用,實現效率的提升,但并不是一個顛覆性的創新,” 廖志宇如是說。此外,她還認為,“從商業模式上來講,聯盟鏈的核心其實是一個 B2B 的企業服務,是否可以贏得影響力,其實并不在技術,而在于是否有資源、有政策去推動這件事。”張元杰認為,聯盟鏈迎來了新機遇。“之前聯盟鏈存在一個問題,它缺少一個非常強大、自上而下的動力來推進規則變化。不管是 ConsenSys 基于聯盟鏈的諸多實踐,還是螞蟻金服、微眾銀行、趣鏈,還是平安科技的金融壹賬通,都已基于聯盟鏈進行了相當長時間的實踐,但總體來說,他們的業務數據都不是非常好看。但在政府近來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后,國家部委、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等可能會看到這個機會,自上而下推動聯盟鏈業務的發展。”此外,針對 “聯盟鏈和公鏈孰優孰劣” 的問題,蔡維德教授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公鏈已經享受了 3-4 年的榮景。如今在國家的政策指引下,做聯盟鏈有非常好的前途。如今國家支持技術創新,打壓加密貨幣,那些曾經發過幣的人,請低調做人,不要再炒作。”投資人石建平非常辯證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區塊鏈的演化路徑和數據的演化路徑一模一樣。對企業來說,其實聯盟鏈和公鏈技術的演化是一件好事,先選擇一個沒有那么具有顛覆性的路徑,去嘗到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基本福利,然后再做公鏈相關的工作,也是一個不錯的演化路徑。這對大部分企業來說,是一個可接受的方案,對于整個國家的政策和區塊鏈的市場生態來說,也是一個比較務實的想法。”6 月 18 日,Facebook 正式發布 Libra 白皮書,其目標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貨幣和服務幾十億人的金融基礎設施。此后,Libra 不僅在美國遭受了巨大的滑鐵盧,而且在全世界范圍內也遭到了 “群起而攻之” 的反對。“盡管 Libra 還沒有上線,但只要順利上線,就可能是一個遠超現有部分公鏈規模的聯盟鏈。” 安宇的這一說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 Libra 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確實,其在全球范圍內對區塊鏈行業甚至傳統行業產生的影響絕不容忽視。對此,陳序表示,“區塊鏈市場一直是一個講政治的市場,大家很關注區塊鏈為貨幣性金融體系所帶來的改變,但恰恰因為這個原因,所有在戰后建立美元金融體系的參與者都對此非常敏感。” 也許,美國、歐盟以及其他國家對 Libra 的反對與抵制,恰恰是因為這個原因。如今來看,基于政府背書的央行數字貨幣或已大勢所趨。事實上,各國政府也正積極開發屬于本國的數字貨幣。8 月 10 日,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上就表示,經過 5 年的研究,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已是 “呼之欲出”。10 月 28 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在首屆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對于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研究已有 5、6 年,已趨于成熟,中國人民銀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對此,蔡維德教授表示,英國在數字法幣領域是行業的領先者。“今年 8 月,英國央行行長麥克·卡尼(Mark Carney)在美國演講時表示,‘美元時代應該結束,以合成霸權數字貨幣取代美元成為儲備貨幣’,這絕不是隨便講講,而是有備而來。數字法幣不只是數字化的法幣,不只是全球通用貨幣,還可能是世界儲備貨幣。”圖|蔡維德,國家特聘教授,賽迪區塊鏈研究院名譽院長
早在 2015 - 2016 年,英國央行就提出了數字法幣的概念,加拿大央行、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也相繼跟進;2018 年 3 月,國際清算銀行(BIS)提出批發數字法幣的概念;同年 7 月,IBM 發行穩定幣并將其認定為數字美元;11 月,英國、加拿大和新加坡 3 國央行聯合推出跨境支付報告,指出數字法幣既可以是零售數字法幣,也可以是批發數字法幣,可以為參與者提供 24 小時可用性、匿名性和消除交易對手信用風險等多種優勢;12月,瑞士銀行推出數字貨幣的第一個監管框架。可見,以上各國都在進行數字法幣的研究,未來競爭必將更加激烈。“Libra 事件是數字法幣的真正開始。” 蔡維德教授說。
落地場景多元,依舊任重道遠
據中國信通院《區塊鏈白皮書(2019 年)》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全球區塊鏈產業累計投融資金額為 103.69 億美元。其中,2017 - 2018 年是區塊鏈產業投融資最活躍的時期。截至今年 8 月,2019 年區塊鏈投融資交易規模僅為 20.28 億美元。區塊鏈企業種子輪、天使輪、A 輪投融資交易共 273 筆,涉及資金 6.74 億美元,均低于去年同期的 374 筆和 9.69 億美元。從數據上來看,2019 年的區塊鏈產業投融資交易熱度有所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區塊鏈行業正趨于冷靜。事實上,在近期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大量資金即將流入市場,聯盟鏈的機會來了。“我了解到已有千億資金準備投向區塊鏈行業,有 18 個省已經決定大力投資區塊鏈。” 蔡維德教授如是說。盡管區塊鏈源于加密數字貨幣,但其目前正向供應鏈、稅務、司法存證等多領域拓展。“前幾天,在和中國移動討論區塊鏈技術在醫療大數據方面應用的相關話題時了解到,中國移動明年將在全國多個城市開展 500 多場會議,全部是基于區塊鏈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探討。大家一致認為,市場還處在一個市場普及的初級階段,我們需要讓更多人知道什么是區塊鏈以及區塊鏈技術可以做什么。” 愛佰互聯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Tonny Chen 說。國外亦是如此,來自普華永道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大量來自美國金融機構的 CIO 和 CEO 已經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并研究如何用區塊鏈技術賦能傳統行業。那么,在這么多資金的扶持下,已經或者潛在的區塊鏈技術落地應用場景有哪些?ConsenSys 全球戰略咨詢顧問陽靳光(Jerry Yang)認為,當今整個區塊鏈生態已經愈發成熟,如果把所有區塊鏈產品和技術拉開來看,其大致分層也已非常明顯。“但如果從整個互聯網的發展史來看,其實區塊鏈行業在其中只占很小一部分,所以區塊鏈行業仍處在發展的早期階段,未來需要走的路還特別漫長。”
圖|陽靳光(Jerry Yang),ConsenSys 全球戰略咨詢顧問區塊鏈正在優化我們的生活,但這一過程并非一路平坦,其面臨的真正難題在于是否可以為某個行業帶來更好的商業模式。ConsenSys 在區塊鏈行業的實踐案例或許對區塊鏈從業者未來的實踐方向有很好的啟發。2017 年,ConsenSys 與菲律賓聯合銀行做了一個跨島支付項目,以解決各偏僻小島上的錢莊或私人銀行不具備跨行或跨島支付能力以及 KYC 和 AML 認證等問題。2018年,ConsenSys 與英國殼牌等 15 家金融機構成立了一個 komgo 項目,通過使用區塊鏈技術將信用函通證化,成員使用共享賬本實現同時辦公,在一年的時間內,效率提升 60%,費用降低 40%。很多大型機構每年會收到上萬次捐款,每個項目都會有自己的資金需求,傳統的管理方法是使用 Excel 和簡單財務軟件進行管理,其實內部非常混亂。ConsenSys 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聯合做了一個慈善資金的溯源項目,將所有資金統一管理,通過區塊鏈的投票機制對款項的流向進行分配和追蹤,每年會統一把這些數據拿出來做審計。豐厚資本執行董事胡新高一直關注包括區塊鏈技術在內的新技術發展動向,近年來看過很多區塊鏈項目。他舉了一個游戲相關的案例,比如打游戲會有裝備,一套服裝、一個造型出現后,很容易被別人抄襲、然后被放到網上去賣,很難界定原創作者是誰,如果通過區塊鏈技術把 IP 上鏈,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另一個案例,中信集團與第三方合作搭建了一個供集團總部與各個子公司、二級子公司優化處理內部事務流程的系統,將包括與人事、行政相關事項(比如報銷、購物)在內的所有流程全部打通,明顯提高了辦事效率。除了以上案例,區塊鏈技術在電子發票、供應鏈金融、版權保護、溯源等領域也有了具體實踐,騰訊、螞蟻金服、百度、華為、京東等國內巨頭公司在這些方面取得了諸多成績。區塊鏈電子發票是騰訊區塊鏈的一個標桿實踐。“假票真開,真票假開” 一直是傳統發票領域的痛點,而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騰訊區塊鏈發票直通稅務局數據底層,基于區塊鏈多點共識不可篡改的技術,實現全流程可監控、可校驗,降低開票成本、提升票據流轉效率。在企業融資領域,區塊鏈技術也大有可為。一直以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就是一個難以全面解決的問題。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螞蟻金服通過跟擔保機構合作,給當地規模較大的企業進行征信、授信,然后驗收賬款。根據供應鏈的流程,自動從大企業流轉到了末端小微企業,從本到末很好地解決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數字化政府也是一個很好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案例。政府數字化改造存在一個問題,即政府有一套目錄系統,各委辦局有數據系統,但目錄和數據是兩個互相不掛鉤的系統,存在 “不知道有什么數據”、“不知道這些數據是否準確” 等問題。華為區塊鏈搭建目錄鏈系統為數據訪問提供授權,用探針來查看數據的變更。由于區塊鏈消除了數據變更的隨意性,并用來記錄數據的使用歷史情況,過去數據使用責任不明造成的委辦局之間 “不敢共享、不愿共享” 的問題被解決了。可見,區塊鏈技術正慢慢 “飛入尋常百姓家”。隨著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斷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性以及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企業、項目方和投資人等將再次入場。在不遠的將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和 5G 等新興技術的不斷融合以及與滿足市場需求的不斷嘗試,區塊鏈行業或將進入一個健康、持續的黃金發展期。但區塊鏈行業仍存在技術不成熟、監管政策不完善等諸多問題。區塊鏈不等于數字貨幣,區塊鏈也并非萬能,國家鼓勵技術創新,堅決打擊加密貨幣投機、炒作。正如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所言,“幣和鏈不能混為一談,不能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