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證券時報發布文章稱,以
區塊鏈技術在銀行跨境交易上的應用為例,它對
金融機構來說是一個窗口期,但對金融機構的運營效益提升和實際收益的作用,可能是一把“雙刃劍”。所以,現在談論區塊鏈“施壓”銀行業,為時尚早。
從國內銀行業人士的反饋來看,當前區塊鏈節約基礎設備的效果還并不明顯,它更多是降低多方合作的整體成本,尤其是信用成本和交易成本。而這些成本的降低,往往需要先行增加IT成本為代價。也正因此,
區塊鏈技術目前還主要集中于銀行非核心業務應用,銀行業并不擔心區塊鏈會“顛覆”整個金融業。
區塊鏈金融在國內資產證券化、保險、
供應鏈金融、資產托管、貿易融資、權交易收割、銀團貸款等場景上的應用,盡管目前還有待規模化和進一步完善,但是不難想象,未來一旦進入實際應用階段,對銀行業的影響必然也是喜憂參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