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區塊鏈就是比特幣
真相:比特幣只是區塊鏈的一個應用
近兩年,比特幣成為全球熱門詞,以至于不少人將比特幣與區塊鏈等同。“比特幣只是區塊鏈的一個應用。”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郭兵介紹,區塊鏈需要很多人來記賬,如何激勵大家參與?發幣就是一個很好方式,記賬最多、記賬能力(算力)最強的人可以獲得比特幣作為獎勵。比特幣本質也就是一串數據,因為應用了區塊鏈模式,所以也有難以被篡改、相對可信等特點。
比特幣有啥價值?成都共創未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吉中介紹,可以把它想成是一種網上論壇積分,“如果積分能兌換商品、服務,就有價值。”
誤區:區塊鏈絕對安全、不會被篡改
真相:沒有絕對安全,節點多寡、掌握在誰手里很重要
信息放在區塊鏈上,就絕對安全、不會被改動?多位專家指出,沒有絕對安全。以比特幣所在的公鏈為例,目前有超過2000萬臺機器參與記賬,“如果黑客通過病毒或其他手段,控制其中51%,就可以隨意修改數量——當然這很難,但不是絕對不可能。”
區塊鏈分為公鏈(所有人想參與記賬都可以)、私鏈(要參與記賬,需要經過某種準許)等。國內企業自己架設的往往是私鏈,節點遠少于比特幣2000萬臺機器這個數字。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區塊鏈研究中心副主任康立表示,參與記賬的節點有多少、掌握在誰手里,對公信力大小都有影響。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假設一條鏈有10個節點在記賬,但這些節點的服務器都是由一兩家公司出錢維護,他們說了算,那么這條鏈上的信息要被篡改,只要這一兩家公司同意就行了。
誤區:區塊鏈會比現有技術都更好
真相:選對應用場景,區塊鏈才有優勢
區塊鏈技術,是否適用于所有場景?郭兵的答案是否定的。以比特幣為例,由于在存儲和驗證等方面技術限制,如今交易一次比特幣,需要上千萬臺機器同步修改記錄,“也就是說,你到交易所賣個比特幣,要5、6分鐘才能確認。”
安全的成本也不小。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省內一個水果溯源項目,系統軟硬件建設總價170萬元;如果用傳統方式,只建一個服務器、編寫一套軟件,價格在80萬元以內。
“區塊鏈對應用場景選擇是有要求的。”郭兵表示,場景選對了,優勢很大;場景沒選對,反而效率更低,還比不上傳統方式。
哪些領域更適合用區塊鏈技術?綜合專家觀點,票據管理、產品溯源、存證取證、版權保護、數據共享、智能制造等領域具有更大潛力。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