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鏈難得三全法:安全、擴容、去中心。不論以太坊高去中心化、弱擴容性,還是EOS高擴容性、犧牲中心化,安全、可擴容性與去中心化這三者難以兼顧。
在埃默里大學上學期間被導師帶著買比特幣,2015年接觸到以太坊開啟區塊鏈認知的鐘家鳴,于2017年時開始研究以太坊的問題——其主打的方向是做平臺不是貨幣,結果與比特幣殊途同歸——去中心化、很安全,別的想象卻不足。能解決以太坊擁堵的EOS,簡單粗暴的采取21個超級節點的方式也一定失去了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初衷。
在與目前團隊CTO探討后,鐘家鳴認為,做一條不同的公鏈是可行的。對此,IOST采用了高速式分片、PoB共識機制,誕生就得到了真格基金等機構的投資。
近日,耳朵財經在飛鳥論壇上采訪了IOST的創始人鐘家鳴,面對以太坊和EOS之爭,鐘家鳴說,我們想做的事情很簡單,年底或者19年初上線時表現上不輸于他們太多,更符合區塊鏈邏輯,綜合來講是一個更好的區塊鏈。

?作者 路陽 | 編輯 葭明
關于以太坊、EOS與IOST
以太坊強調中心化、EOS強調高擴容,IOST介于兩者間
根據介紹,IOST要做的是基礎鏈,一條保證安全且支持擴容的公鏈。
如果與以太坊和EOS對比,鐘家鳴表示他們沒有以太坊那么去中心化,也沒有EOS那么高的擴容性,“行業之間一定會有取舍和選擇,但是項目只說自己提高的部分不說犧牲的部分就很扯。”
在安全性和可擴容上,他舉了一個例子:一個班主任,想要提高全班人的成績,卻懶得教書,于是找了一個人來做題,讓其他人來抄。EOS的超級節點就是這個道理,在去中心化上犧牲了太多。于是在技術層面上很少有人談EOS,他犧牲了去中心化,也有可能被篡改。因為EOS只有21個節點,相對容易相互串通形成團伙等,于是嚴格涉及安全的場景也許就那么不適合EOS了。
“我們想做的事情很簡單,年底或者2019年初上線時表現上不輸于EOS太多,更符合區塊鏈邏輯,綜合來講是一個更好的區塊鏈。我們是要給在線服務用的,不需要EOS聲稱的百萬吞吐,但是需要更高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
鐘家鳴在一定程度上否認了公鏈之間的競爭,因為區塊鏈行業與傳統軟件行業不同,不會出現一兩個操作系統獨占行業的情況,更多是各取所需。如有些行業只要安全不在乎速度,就完全可以使用以太坊,有的行業只要速度不怎么在乎去中心化或強安全性,EOS也完全可以滿足。
IOST的高速式分片與PoB共識
IOST采用了高速式分片和PoB共識。
如何理解高速式分片?將分片理解為將100個人分成10組,借此提高效率,那么IOST高速式分片與傳統分片相比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分片上的隨機做得更好,二是分組變得更快且不會中斷。不會中斷是指沒有分組驗證后重新抽簽再分組的步奏,“我們會不停循環組成新組,同時進行組員與組員之間的部分對換,不需要回去重新抽。”
PoB共識可以理解為是在PoS上引入了信用機制。PoS會導致有錢的人越有錢,PoB不然,它還需要有一個好名聲。好的名聲需要在社區中做善事確定,名聲大小決定獎勵的多少。獲得的獎勵之后會被消耗,消耗后需要再次做善事獲得。換句話說,在這種機制下你需要持續的做善事。
綜上述,IOST不需要全節點驗證,100個人里前10個信譽最好的說好,另外90個抽查便可以完成驗證。
鐘家鳴表示,如今IOST的理論處理速度是每秒數千到上萬筆交易,幾千筆的速度已經是足夠的,無論是支持去中心化的交易所還是虛擬物品交易。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這個上限還可以繼續提高。
還沒有一個項目能兼顧可擴容性、去中心化與一致性
目前,可擴容性、去中心化與一致性三者無法同時滿足。鐘家鳴以存儲空間為例:比特幣一筆交易是500Byte,1萬筆每秒5M的數據,10萬筆是每秒50M,100萬筆便是每秒半個G,民用電腦和網絡很難去滿足,并且,按每秒半個G的數據計算,一天下來,數據量非常驚人。
從這些上情況看,似乎可以理解EOS的選擇,EOS21個超級節點跑什么共識都可以較輕松的達成高擴展性。但是鐘家鳴認為,這已經違背了區塊鏈的初衷。
可擴容性三大問題
鐘家鳴認為,可擴容性需要解決的三個問題,分別是1、交易延遲要低,2、每秒處理交易數量要多,3、理想情況下節點越多處理越多。
擴容性為什么重要?他舉了一個廣告的例子:在谷歌、百度上投放廣告,他們想黑你錢很容易,點擊量多少等等由他們說了算。這點上用區塊鏈可以改進,但是目前還看不到。這不是說谷歌、百度惡意作弊并不想換,而是區塊鏈的吞吐量還達不到。以太坊一秒才20筆交易,而谷歌、百度上廣告一秒要被點擊多少次。
很多人對去中心化的理解不正確
關于去中心化的問題,現在有許多人理解是錯誤的。有人認為比特幣不是去中心化的、礦池掌握了挖礦種種,這種認知,鐘家鳴認為是不完全正確的。任何人都可以投入、都可以買礦機、都可以去挖礦,去中心化可以理解為幾乎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以加入作為節點。而EOS只是通過其選舉產生的21個節點,這相比于許多人都能參加的平臺,在去中心化程度上完全沒有可比性。而完全中心化就類似于谷歌服務器,壓根沒有競選機制,也不會接受除自己主體外的任何人加入作為節點。
一致性問題的解決方案大多犧牲了性能和安全性
一致性問題。傳統區塊鏈是全序方式排列,在執行智能合約的時候,每個節點在廣義時間范圍內的數據是一樣的。“比如你我都是活躍的節點,理論需要數據是一樣的,但實際可能有延遲。如果節點之間的數據不一樣,智能合約又要按照順序執行,便可能出問題。這種時候可以加一些鎖,或者加Overcode協議,能勉強解決,但是會影響性能和安全性。”
解決擴容問題的一種方向:DAG
同時,鐘家鳴認為,DAG是解決擴容問題的一種方向,但是這種方向會大幅度犧牲數據一致性。舉個例子,依舊是一個班的同學,100個人一起做題,大家都選A就是A,現在3個人做一道題,3個人說ok就ok了,比如大家熟知的IOTA就是采取類似這種的形式,只和身邊的人驗證即可,在這種情況下,對智能合約的支持往往會受到很大的局限。
關于區塊鏈行業
區塊鏈行業有些變味了
對于公布代碼的必要性,鐘家鳴覺得,現在區塊鏈行業已經有些變味了。原來項目公布代碼不是為了展示進度,而是為了吸引開發者來做開發。目前大部分項目的發展還沒到需要開發者做開發的地步,但是還是要先開放部分代碼了,因為現在社區有看到項目進展的需求。
“今年4月9日我們開始逐漸開源,預計今年年底會完成全部開源。”
此外,2018年IOST預計在6月底上線公開的測試網絡,主網也會相應提前,可能會于2019年第一季度上線。
除了技術研發,IOST還打算內部孵化團隊做基于IOST的應用。
“甚至在主網上線前,先預備搭載一些應用。”
“我們是做一個操作系統,就像是windows,希望出廠時候帶有office等一些程序。”
區塊鏈行業投資本來就不該那么快
盡快IOST受到了不少傳統大牌投資機構的青睞,鐘家鳴覺得“將投資機構分為傳統、不傳統的很扯,不能因為進來的晚一些就叫人家傳統投資機構。區塊鏈技術也好,互聯網公司也好,從投資的角度看沒有太多區別。”
而對于傳統機構的投資節奏是否不適應區塊鏈行業,鐘家鳴覺得,投資節奏快慢一個原因是金額的高低。不論是其他行業還是區塊鏈行業,好的公司的融資都很順利,“這是市場的選擇”,且“對區塊鏈行業的融資本來就不該那么快”——2017年包括2018年第一季度,市場上破發了許多項目,大家也學習了更多的知識。“一方面大家都長教訓了,一方面對技術的理解也更深刻了,投資的時候自然也就理智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