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各大媒體新聞頭條,都被區塊鏈霸屏,政策指示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這則消息一出,鏈圈一片沸騰,相應的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資產行情也一夜爆發。
但更多的是普通網民們的不解,區塊鏈是什么東西?完全摸不著頭腦。實際上區塊鏈已經不是新鮮事物了,它因為“去中心化,去信任,公開共享,不可篡改”等特性,被很多人看好,甚至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來對待,到目前為止,更多人認同它是價值互聯網的底層技術基石。
區塊鏈的概念源于比特幣,是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被人們所認識,但是它的發展歷程卻是一波三折,它經歷了從比特幣(區塊鏈1.0)到以太坊(區塊鏈2.0)再到規模商用生態階段(區塊鏈3.0)的演變,目前仍然處在第三個階段的初期階段,前景是很值得期待的。但是,一路走來,區塊鏈走的一點都不輕松,甚至可以說很尷尬,從2013年被提出來后,基本就是籠罩在數字貨幣的光環之下,尤其在經歷了2017年的9.4事件后,艾西歐被定為非法,整個區塊鏈領域備受牽連,而進入蕭條。

進入2018年,區塊鏈技術開始被監管部門認定為創新技術,進而與數字貨幣等進行區分,甚至在2018年3月份,曾經提到過要大力發展區塊鏈技術,包括互聯網領域的巨頭BAT,華為等,都已經在區塊鏈領域進行了較多的布局,但是很遺憾的是,時至今日,區塊鏈產業的落地應用,依然緩慢且不盡人意,更多人還是把目光投向發行各類通證當中。真正的能夠產生效應的區塊鏈落地應用還寥寥無幾,此次消息一出讓整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心情激動的原因,因為憋屈太久了!
一方面認識到區塊鏈有價值,是未來重要趨勢,另一方面卻受制于技術和市場,沒有辦法找到讓市場爆發的應用場景,甚至還要承受著被罵傳銷騙子等的風險。有多少區塊鏈的從業人員,都不好意思跟別人說自己是做區塊鏈的,因為說了之后,就會陷入無盡的質疑和解釋中。
然而存在即合理。為什么區塊鏈誕生以來,除了成為數字貨幣莊家的炒作噱頭,受到無端牽連外,本身也并沒有很多能讓公眾認識的應用出現,而依然更多停留在概念層面,應用場景和創造的價值微乎其微,這一切也都是有原因的,區塊鏈的大發展,價值互聯網的真正落地,仍然沒有找到突破口。

此次消息至少釋放兩個信號:
一.我國已進入到了必須要創新的階段了,傳統經濟的發展已經來到了瓶頸,不進行創新,未來會更艱難。
二.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突破口,就說明區塊鏈的發展空間足夠廣闊,但是還需要主席來呼吁,這更說明區塊鏈領域的發展已經出現了問題。
這就好比一個家長,看著自己的小孩子很聰明很有前途,但是這孩子就是不用心,不走正道,急迫的心情溢于言表,甚至久而久之,會“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區塊鏈整個行業的發展,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找到方向,簡單來說,區塊鏈還沒有回答“該為誰服務”這個最根本的問題!區塊鏈是虛擬世界的支撐技術,更是價值互聯網的基石,但是,很可笑的是,目前這個行業的思維除了發幣圈錢外,就是按照傳統思維來發展,包括讓區塊鏈賦能實體產業,這個不就是個笑話嘛!

區塊鏈目前都還沒有擺脫生存危機,很多從業人員和組織,生存都是問題,又怎么能夠去幫助其他實體呢,何況互聯網時代下,賦能從來都不是直來直去的賦能,目前的區塊鏈若不突破,除了會把實體企業引導去做變相艾西歐,別無它途。
所以歸根結底,區塊鏈重要的是找到它的服務對象,進而才能夠像信息互聯網一樣,形成自己的生態,并且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區塊鏈從誕生開始,因為它的特性,就讓它進入到了一個最簡單的陷阱,就是營銷學中所說的“當你把全世界的人都當作你的客戶時,你將沒有客戶”區塊鏈正是因為看著功能太強大了,似乎什么都可以干,是個人都能夠用到區塊鏈,結果導致到現在連生存都困難的境地,更別說真正的造福社會了。
這個才是區塊鏈發展的根子,不解決區塊鏈應該為誰服務的問題,不要說區塊鏈生態的建立,就是繼續生存都會是問題,如果從業人員還按照從前的傳統思維發展區塊鏈,那么就是欺人,更是自欺,再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不過是竹籃打水,最后一地雞毛而已!

區塊鏈的服務對象,無疑是人,但是,又不是我們普通意義上的人,人是可以有很多的角色和結構的,就好比互聯網的出現,出現了網民這個人的另一個新角色,而正是這個角色,成為互聯網經濟和生態的根本與核心,阿里巴巴,淘寶、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的發展,都是因為在圍繞著這個根本與核心,才走到了今天。
作為第二代互聯網的價值互聯網,以及其底層技術區塊鏈,首先要尋找并服務、甚至要創造的,應該是類似于網民的這個角色,然后才能真正迎來區塊鏈的大爆發時代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