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天
來源:鏈上觀

我想大部分區塊鏈從業者都面臨一個困惑,如何體面的向別人介紹自己的職業?
新技術,密碼學,數字經濟,Token 模型,社區自治經濟體,去中心化組織。。。。等等,無論怎么解釋,對方都聽得云里霧里,最后來一句,你們公司發的什么幣,割到韭菜沒,財富自由了吧,和那個孫宇晨做的是一樣的吧,仿佛有一個聲音冒出來(chuan xiao)吧。
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對區塊鏈技術的認知上,社會普遍存在的認知分歧比較大。少數極客和投身從業者心懷信仰,在持續暴跌的熊市當中依然咬牙死磕,堅信會有雨過天晴的那一天;而大部分人依然還抱著炒幣思維來看待圈內的一切,然后看到傳出各種“割韭菜”、“空氣幣”、“傳銷幣”、“跑路”、“詐騙”等各種新聞,然后對這個行業形成一個普遍的認知:騙子集聚地。
可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由于上層監管模棱兩可的態度,區塊鏈到底是什么并沒有一個權威的蓋棺定論。
昨天,高層指出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突破口,一下子燃爆整個網絡媒體,搶占了各大新聞網站的頭條。這意味著行業的監管模糊狀態正式雨過天晴,以后區塊鏈從業者在被問到做啥工作時,終于可以很體面的說一聲“區塊鏈”。
然而,偏見一旦形成,想徹底扭轉太難了,很多人還是會認識區塊鏈=炒幣=騙子集聚地。
之所以大眾對區塊鏈造成極大的偏見,原因有三:
1、2014年以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行業認知度遠遠高于區塊鏈技術,其成千上萬倍增長的“財富效應”吸引了大眾的眼球,部分參與進來的人也只是關心挖礦和買賣交易的獲利本身,那個時候,幣圈還只是少數極客和部分挖礦投資者的天下,對比特幣背后的區塊鏈技術和其應用價值思考甚少,更多還停留在比特幣作為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對未來移動支付場景的變革。
2、2014年以后,隨著代表區塊鏈2.0的以太坊智能合約橫空出世,很多人發現比特幣的造富神話可以借以太坊的東風重新上演。創業者發現可以用極低的成本,搭建一個智能合約發個幣,寫個白皮書,搞一波媒體宣傳,上架一個交易所,吸引一波人投資參與,就能讓自己發行的代幣升值。這顛覆性實現了投融資模式的變革,讓很多創業者看到了借助區塊鏈行業獲取創業成功,實現財富自由的可能。確實也有一大批項目諸如小蟻、量子鏈等幣種復制出了比特幣的“成功”,讓不少屌絲逆襲實現了財富自由。
直至2017年 IC0 的幣圈大牛市,橫空出世了成千上萬個各種各樣的“區塊鏈項目”,什么阿姨幣、狗狗幣、玩客幣諸如此類,一度讓投資、媒體輿論都陷入了癲狂狀態,一大部分人這個時候進入幣圈,結果一次94,大部分被套牢灑淚告別了。這些項目都以區塊鏈之名做創新路上的技術革新者,然而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有幾個是真正做技術,沉淀價值的。事實上,大多數眾籌認購的區塊鏈項目,都沒能如期交出一個滿意的答卷,幣價早已跌得一塌糊涂。區塊鏈=炒幣的偏見也正是這個時候形成的,畢竟只有受傷的人才懂得。
3、2018年以來幣圈迎來了一次大熊市,在幣價大跌的大背景下,一大批空氣幣、傳銷幣以及諸多資金盤項目開始作妖了。靠二級市場賺不了錢,一些人就把目標下沉到了很多對區塊鏈認知差的大爺大媽身上,打著做數字錢包投資一個月可以月息翻倍甚至更高的噱頭,忽悠大部分人參與進了“盤圈”。
后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以 PlusToken、TokenStore、區塊狗等為代表的知名項目,卷款數十億跑路,無辜牽連的受害者高達上百萬,上千萬人。全世界幣圈也就三四千萬人,然而一些以區塊鏈之名招搖撞騙的資金盤項目,吸引的“編外人員”竟如此之多,其社會危害之大可想而知。這讓區塊鏈徹底淪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被完全妖魔化了。
區塊鏈=炒幣=騙子集聚地的偏見也就此形成。
那么,“炒幣”之外,區塊鏈技術究竟還有什么?現在互聯網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發展而來的產業,網民基于 TCP/IP 網絡協議在網絡上免費獲取信息、制造信息、傳遞信息,信息是連接和創造價值的載體。但信息化的互聯網本質上是復制粘貼,當信息冗雜到一定層次,以假亂真,詐騙、騷擾、隱私侵犯等亂象就會層出不窮,前不久大數據爬蟲引發的行業共震就是很好的說明。互聯網能解決信息傳播豐富且高效的問題,但傳遞給你信息的是人還是狗,其實是無法分辨的。這樣持續下去,互聯網會一步步透支本已脆弱的社會誠信體系。
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互聯網2.0是價值互聯網,通過數字簽名和哈希算法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價值的連接和流通,讓產權和所有權得以在一個區塊鏈搭建的虛擬信任網絡里傳遞,而不用擔心被復制,被篡改,還能夠追溯(尤其在金融領域),這對現有的互聯網模型是一次跨越式的升級和發展,能通過底層架構的提升,促進社會誠信體系的搭建,讓區塊鏈落地到政務、民生、金融等亟需信任重塑的各個行業。這應該才是國家高瞻遠矚決議大力發展區塊鏈技術的根本原因。
當然,我很認可朋友圈轉發的一個說法,歷史告訴我們,正規軍進山,第一件事就是剿匪。幣圈的炒幣、盤圈的作惡,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區塊鏈技術的發展。
一個公鏈項目,上來就搞 IEO,結果早期的投資者大多是為了“炒幣”,項目上線項目方需要拉盤,吸引了一波二級市場投資者,拉盤完之后早期投資者砸盤,把項目砸至破發,原本大眾還存在期許的一個好項目,就因為這種炒幣風氣下的 Token 流通機制而陷入氤氳。毫無疑問炒幣的行業風氣已經嚴重阻礙了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要知道區塊鏈行業也有踏踏實實做技術、做安全、做服務、做媒體、做產業落地探索的一大批好的項目。以偏概全惡化整個行業,讓新技術人才止步,新資金恐慌,真正做事的人離開,對整個行業造成的損失才是不可估量的。
至于為何這個區塊鏈行業數年以來會亂象不止,也是有很多緣由的。
1)區塊鏈項目基本都是全球化無國界的,這給政策監管帶來了挑戰,一國封禁換一個地方照樣可以重立山頭;
2)Token 激勵機制無價值評估體系約束,Token 原本是用于平衡社區貢獻值做公平回饋的,卻演變成了早進場的收割后進場的資金盤,原本想解決分配不平衡的 Token 如今卻成了導致籌碼和利益分配不均衡的罪魁禍首;
3)區塊鏈技術存在去中心化、效率和安全的不可能三角問題尚需時日攻克,現階段在去中心化問題上依托數字簽名和哈希算法實現了,但無論是比特幣的中本聰共識驗證模型還是后來基于分片、側鏈、POS 上做的探索,目前尚不足以滿足效率上的需求,安全問題更是區塊鏈領域目前面臨的難題,亟需各位行業同仁持續的鉆研和攻克。
總而言之,我相信監管的到來會讓這個行業守得云開見月明,會給大部分踏踏實實為行業貢獻技術和力量的從業者打一針強心劑,也會讓幣圈盤圈那些發幣作亂的不法分子洗牌出局。價值互聯網的滾滾歷史車輪正在駛來,只要做的是有的價值鉆研和,終究會笑到最后。
這是我仰望的星河,and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