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柏林區塊鏈周應該是今年全球規模最大的、最綜合性、最全球化的區塊鏈活動。雖然名為區塊鏈 “周”,但其實橫跨兩周時間,如果算上之前以及之后的一些預熱和總結活動,柏林的整個八月其實都是區塊鏈周。
在柏林區塊鏈周內,各路團隊舉辦了近 200 場的各類活動,平均每天有十七八場活動,在參會期間,每天都要跑差不多 4 到 5 個甚至更多的活動,從清晨區塊鏈瑜伽(當然我沒有去)、早餐會,正式會議開場,午餐會,還有很多 Workshop 和 side event,晚上有十幾場酒會,之后還有柏林特色Clubbing。
同往年一樣,今年柏林區塊鏈周也是非營利性,提倡極客精神。今年的柏林區塊鏈周更為全球化,不僅有大量來自歐洲本土的項目,還有為數不少的硅谷項目,日本項目參加,此外也見到了印度項目,南美項目,東南亞項目。柏林區塊鏈周的舉辦方式非常區塊鏈化的,由各區塊鏈社區主導,分布式組織,開放式參與,任君自由選擇。
DOTCON是大會形式,有主會場,有workshop,我很榮幸能夠以PolkaWallet的顧問身份,作為嘉賓發表演講,給大家介紹了波卡生態上的 DeFi。

以太坊社區是這次柏林區塊鏈周的主要支持者以及主要活動舉辦方。DAPPCON 由柏林本地以太坊項目 Gnosis 主辦。
DAPPCON 活動選擇在柏林科技大學主辦,會場上以太坊上的一些明星項目給大家介紹了最新進展。比如當初 The DAO 的開發團隊 Slock.it 演示了他們最新的超輕客戶端,Realitio 介紹了他們研究的分叉經濟學,主辦方 Gnosis 也發布了他們的 multi-conditional token 標準等等,Nervos 的 Toya 作為唯一的中國項目代表在會議上做了主題分享。

圖:MakerDAO的meetup
這次 DAPPCON 有一個亮點,V 神(Vitalik Buterin,以太坊創始人)和 Joe Lubin(ConsenSys 創始人)在圓桌討論環節作為神秘嘉賓登場,同兩位區塊鏈懷疑論者同場辯論什么是以太坊的成功。
雙方一直在試圖艱難的達成共識,但從我看來兩邊唯一的共識可能就是區塊鏈現在仍然很早期,V 和 J 希望反對方能夠認識到以太坊未來的巨大潛力,V 舉了跨國公司遠程雇傭非洲工程師并支付加密貨幣的例子,以及多簽技術如何保護以太坊基金會的財產,但生活在不同維度的反對方律師并不買賬,看起來又是一場雞同鴨講,結束之后一切照舊的日常辯論。

ETHBerlin Zwei 由神秘組織Department of Decentralization主辦,這是一場以太坊社區為期五天的盛大節日,有演講,有游戲,有冥想,有演示,當然,這場節日的主體就是以太坊黑客馬拉松。
這次黑馬空前盛大,來自全球的 730 名以太坊開發者蒞臨現場,最后提交了 88 個項目,這次參加黑客松的選手實力都不錯,項目令人眼花繚亂,具體就不一一介紹了,感興趣的可以看 Multicoin 合伙人 Kyle 寫的項目介紹:
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345488422867.htm。
我想在這里重點指出的是,本次黑客松超過五分之四提交的項目都是 DeFi 項目,而往年比較常見的游戲、物聯網、實體產業應用等項目幾乎不見了,以太坊成為世界去中心化金融的底層賬本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全社區的選擇。
此外,在本次的 ETHBerlin Zwei 中,我看到了以太坊社區的開發范式的切換。

以前,我們更多關注的是以太坊基金會和V神。但這一次以太坊柏林的活動體現出了一個被我們中國很多區塊鏈從業者所忽視的一個現象:
未來以太坊 2.0 的開發很可能會由幾個 “黑幫” 主導。這個黑幫是引號的,他們就是 DAO ,比如 MolochDAO、Meta Cartel、YoungDAO 和 Ethereum Magician 等。
這些組織由以太坊開發者 KOL 牽頭,比如 MolochDAO 由 SpankChain 創始人阿明創建,之后 Joe Lubin 和 Vitalik 加入,以合作開發以太坊 2.0 的基礎設施為目的。Meta Cartel 則由十幾個以太坊項目在上一次布拉格的 Devcon 上聯合組成,為了解決 Meta Transcation 問題,后來又擴展為以解決以太坊 2.0 通用性問題為主要目的。

圖:波卡團隊展示開發進度
這些組織之間是競合關系,雖然都是為了實現以太坊 2.0,但是大家對于如何實現,以及具體路線圖,卻有著不同的觀點。
其實是也因為各個團體利益不同,能力不同。這些原本獨立的以太坊開發團隊或項目方,基于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技術愿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迅速組織成各種 DAO ,為實現自己心目中的以太坊 2.0 。
這些 DAO 本身也在裂變,甚至像 MolochDAO 還鼓勵開發者從 MolochDAO 分叉。這些 DAO 也在影響 V 神和以太坊基金會對于以太坊 2.0 的愿景和路線。

比起表面上的影響力競爭,其實更多的是合作,比如說 MetaCartel 的聯合發起人 Peter Pan 也參與了 MolochDAO ,MolochDAO 的成員所在企業中也有人參與了 Meta Cartel 。
而且 MolochDAO 又鼓勵分叉,在 MolochDAO 里面的開發者、參與者如果因為愿景不同,對于具體 Proposal 不滿意,可以選擇怒退( Ragequit ),或者可以選擇拉幫結派,從原生的 DAO 里面拉一批跟你意見相同的人快速分叉做個新 DAO 。但是這幫人再怎么分叉,他們大的愿景是一致的,就是為了實現以太坊 2.0 。 所以,我對于以太坊 2.0非常期待,先看看這些DAO到底能搞出什么名堂。
這次柏林活動,參會成員、項目方和觀眾,來自于全世界五湖四海,美國非常多,來自日本的韓國的也很多,中國去的人其實不少,但是比較出挑的項目方很少。

圖:波卡全球開發者聚會
在柏林,我們看到的中國的公鏈項目只有 Nervos ,我們中國17-19年公鏈狂熱之后交出了一張不及格的成績單。
不僅中國公鏈項目少,中國的 DAPP,Layer2也沒在柏林看見。背后原因,一是因為語言問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們中國其實已經和國際區塊鏈,尤其是同歐美的區塊鏈主流技術發展、理念模式、應用方向發生了分叉。如果倒推的話,這個分叉我覺得是從18年八九月開始。
18年八九月份,整個數字貨幣市場發生了一輪絕望的暴跌,導致很多區塊鏈項目方失去了信心,對區塊鏈的開發失去了信心。
雖然說數字貨幣價格的暴跌對全球的項目方都造成了信心打擊,但這種打擊,對中國項目尤其大,背后也有文化心理上的原因。
中國人喜歡從眾,樂觀的時候會集體放大樂觀的情緒,這使得我們的牛市比別人更牛,我們的熱鬧比別人更熱鬧;但在熊市的時候,我們也會受到周圍的影響,會比別人更恐慌,會比別人更悲觀。
還有一個原因,我們中國人太聰明了,一旦事情苗頭不對了,馬上就換方向,然后新的人也就不進來了。
但是在歐洲那邊,他們比較鈍,腦子比較慢,神經末梢不會像我們這么敏感。就算碰到熊市,該做什么還做什么。以一種比我們更淡然的方式應對波動,不會因為價格一時漲跌而切換方向。
但我們中國項目方更多從短期商業利益考慮,一旦發現不賺錢,就會開始換新的方向。同時,機構投資者發現套現暴富無望,也立即180度大轉彎,對區塊鏈項目避之唯恐不及,他日小甜甜,今日牛夫人。
所以從去年八九月份的一輪暴跌開始,歐美和中國的區塊鏈項目方,在理念上就開始了深層次的分道揚鑣。
一年后的結果呢?
眼下在中國,能讓人眼前一亮的的區塊鏈技術底層項目越來越少,但像礦池、錢包、交易所、量化,此類現金流和商業模式非常明確,兩三句話就能跟投資人講清楚,并且有明確回報的數字貨幣賽道卻發展的異常繁榮,導致老外們覺得中國沒有區塊鏈技術。
而歐洲人因為腦子慢,神經比較鈍,仍然在開發底層基礎設施,同時又開始了更深度的思考,在做社會文化認知方面的研究和試驗,所以才會有了這下半年以來DAO的復興。像上面我介紹的Meta Cartel,這個社群就是在從去年8月份布拉格 DevCon 4開始醞釀的。
此外,在中國,還有另外一個現象,從去年開始,很多開發者和投資者開始追捧模式幣,追捧資金盤。
模式幣,資金盤這種東西,用最簡單的邏輯能力思考一下,就知道必然會崩盤。但是在去年年底及今年年初的時候,甚至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項目方對模式幣和盤圈趨之若鶩,完全沒有任何價值的東西,比如貝爾鏈,Plustoken 這種。所以我覺得這其實是我們去年從 8 月份的大分水嶺以來,結下的最惡劣的這個果。菩薩畏因,凡人畏果,那這個因和果是什么?
我們現在看到的中國區塊鏈和全球區塊鏈的這個大分叉。看起來是果,但背后的因其實在于,我們坐不住冷板凳,靜不下心,缺少深度思考和獨立思考能力。

圖:在柏林工業大學舉辦的以太坊柏林大會
為什么中國就出不了V 神和Gavin Wood一樣的人?中國的區塊鏈行業,大家其實都是因利聚,當然也會因利散,這其實沒問題,也沒錯,生意本應如此,但是,區塊鏈本不應是生意。
我們太過務實,可能還不是特別適合區塊鏈所提倡的去中心化和自由的精神。
不過,從一年前的分水嶺到如今,中國區塊鏈的發展是不是真的永遠落后了?其實并非如此。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畢竟我們有非常強的產品實現能力,同時又有龐大的工程師紅利,歐洲沒有一個像 BAT 級別的公司。所以說我們只要重新回到區塊鏈精神的本源,更積極的,更多的和國際區塊鏈社區進行深度交流,虛心學習,我相信很快我們就會趕上這失去的一年。
最后再介紹我這次在柏林區塊鏈周上看到讓人比較有意思的項目。
除了以太坊 2.0 和波卡,我還看好 Near Protocal。這是一個更務實的,更開發者友好和客戶友好型智能合約開發平臺,在分片方面有超越以太坊2.0的創新,能提供更好的 TPS 。
還有一些工具性項目,比如 The Graph ,這個項目提供了新的鏈上數據查詢方式,開發者可以方便地在多條鏈上查詢鏈上數據,雖然目前只能在以太坊上查詢鏈上數據,但未來可以跨鏈查詢,這對跨鏈互操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Gnosis 和 Aragon 這兩年他們也算是非常靜下心來做了一些事情,尤其那些做 DAO 基礎設施的項目讓我眼前一亮。
不過,雖然我今天狠狠捧了一把DAO,但歸根到底,Gnosis 和Aragon,日活也就只有幾十不到一百, DAO 雖然火,但仍然叫好不叫座,需要更多的開發者,基于有活力有需求的場景開發。
還有一些項目就不多一一介紹,其實這一次讓我眼前一亮的新項目,大部分來自于以太坊黑客馬拉松里面涌現出來新項目,這些項目有很多是基于 Compound 和 MakerDAO 在做,Compound 和 MakerDAO 的確給大家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
最后總結下,這次的柏林區塊鏈周給我留下更多的是對于未來 Web3.0 發展的信心,對公鏈技術發展的信心,同時也給了我們中國區塊鏈開發者和項目方很強的緊迫感,我們必須立即跟國際重新接軌,摒棄模式幣、傳銷、資金盤,回歸初心,實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