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交易金額 500 億美金,全球超 10000 家,加密貨幣交易所已成為整個產業鏈中最不容忽視的環節。從無到有,從幼小到壯大,每天我們看到新交易所出現,又看到老交易所悄然退場。
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浪潮中,交易所們發家、破產、隱退的故事總會讓人們津津樂道,鑒于 2019 年新入場的用戶對過去歷史不甚了解,區塊律動 BlockBeats 將開始復盤各家交易所的「發家史」,希望能給讀者、行業從業者以啟示。
本文為系列第二篇,區塊律動 BlockBeats 將為大家介紹這家曾為該國最大交易平臺,在 2018 年「泡菜溢價」中聲名鵲起的韓國交易所 Bithumb。通過本文,我們將解密韓國最老牌交易所 Bithumb 的前世今生,了解它如何在加密貨幣的草莽期中迅速崛起、立足腳跟,如何在加密貨幣全球化浪潮到來后,又悄然布局 Bithumb Global 的幕后故事,面對日新月異的加密貨幣行業競逐,Bithumb 有了哪些新的謀劃?
如果你還想看其他加密貨幣所的發家史,歡迎參與文章底部的投票,票數高的交易所,我們將盡快安排稿件撰寫。
五年光輝歷史
在所有加速加密貨幣產業全球化推手中,交易平臺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而在整個發展歷史中能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平臺并不多,中國有如比特幣中國、OKCoin、火幣網,日本有 Mt.GOX,韓國有 Bithumb 和 Bitstamp。
于 2014 年 1 月成立的 Bithumb(最早名稱為「Xcoin」,2015 年 7 月改名為 Bithumb),是世界上最早一批在比特幣還處于萌芽時,就創立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創始人兼前首席執行官為 Daesik Kim。
上線 2 個月,早早占領先機的 Bithumb 很快成了韓國比特幣交易量最大的交易所,隨著韓國成為繼美國、日本后,世界上加密貨幣市場第三活躍的國家,Bithumb 同樣享受到了加密貨幣早期爆發帶來的巨大「紅利」。
很長一段時期內,Bithumb 一直作為韓國最具標志性、最大的交易所,走在全球加密貨幣隊伍前列。
2014~2018 年,這是屬于 Bithumb 的高光時期。數據顯示,最高峰的時候,韓國有 30% 人口接觸過比特幣,超過 10% 的人都是 Bithumb 的用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Bithumb 總交易量始終穩定在全球前五。
龐大的用戶基數自然帶來可觀的收入。僅 2017 年,Bithumb 在交易手續費方面的收入就超過 3 億美元。不過,隨著加密貨幣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新創業者不斷涌入,Bithumb 的國內頭部交椅開始受到后起之秀的挑戰。
2017 年 12 月,「韓國版微信」Kakao 旗下數字貨幣交易所 Upbit 宣布,依靠 Kakao Talk 的龐大用戶基礎,Upbit 超越 Bithumb,成為「韓國最大的數字貨幣交易所」。憑借著多年的積淀,Bithumb 當然沒有很快被超越,因此,接下來一段時間內,Bithumb 和 Upbit 兩家交易所 App,在應用商店的排名不斷輪換。

不過,新的趨勢已經閃現苗頭。雖然 Bithumb 還把持著韓國 70% 的本土數字貨幣交易市場份額,但該平臺此時僅支持 12 種數字貨幣,遠低于 Upbit 的 120 余種。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隨著 ICO 狂潮愈演愈烈,通過上線大量新的加密貨幣,給平臺帶來的引流效應已經顯山露水,憑借著「大膽」、「激進」、「寬松」的上幣規則,這些新的交易所很快「后來居上」,比如中國的元寶網、比特時代、聚幣網等新玩家,開始猛烈沖擊老牌交易所。
「大開大合」的新玩法大行其道,不少交易所被迫改變原來的打法。
而這時候的韓國,由于政府在加密貨幣領域對資金管制的政策限制,以及韓國交易所為保護韓國投資者的謹慎態度,讓交易所很難伸展拳腳,加上原有玩法框架的束縛,韓國的加密貨幣市場,相對「孤立」。
這直接引發了接下來的一場「狂歡」。隨著價格不斷攀升,全球掀起了一股比特幣狂熱,2017 年 12 月 12 日,美國 CNN 第一次報道韓國市場的加密貨幣熱,并將其稱之為「泡菜溢價」。由于韓國市場上可交易的 Token 種類偏少,國內供不應求,導致價格與全球脫鉤,看到套利機會的投資者紛紛前往「搬磚」。
借此契機,Bithumb 一度成為全球投資者「最受歡迎」的搬磚平臺。
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由于平臺存在巨大的「價格扭曲」,2018 年 8 月,韓國銀行拒絕與 Bithumb 繼續合作,這意味著 Bithumb 很有可能被定為非法經營。事件后果很快顯露,短短 2 個月里,Bithumb 從全球第 5 名掉到第 13 名。
屋漏偏逢連夜雨,一邊是合規問題讓 Bithumb 大傷腦筋,另一邊,連續三年發生的安全事件,埋藏的負面影響也開始爆發:2017 年 7 月,由于員工電腦受損,約 30000 名 Bithumb 用戶數據被盜,部分用戶資產遭受損失;2018 年 6 月,平臺遭到黑客攻擊,價值超 3000 萬的加密貨幣被盜走;2019 年 3 月,Bithumb 再遭被盜,最后確認竟是內部人員作案。
合規進展緩慢、安全事件頻發,Bithumb 聲譽和地位降至低谷。
Bithumb Global 創立背后
內外交困的 Bithumb,急需「改頭換面」。
鑒于屢次被盜,安全問題備受爭議,Bithumb 開始將目光轉向更安全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相對于中心化交易所,DEX 將資產存放在智能合約中,由用戶獨立控制,即使交易所受攻擊,不存在資產丟失的問題,布局 DEX 或許會是一個新的契機。
去年 10 月 15 日,Bithumb 選擇攜 500 萬用戶接入 R1 協議,推出 Bithumb DEX,該舉措還被用戶解讀為「Bithumb 想通過 DEX 在全球市場上與其他交易所進行競爭。」此外,Bithumb 對生態公鏈研發也開始有序推進。
此外,由于韓國銀行與加密貨幣交易所合作時謹言慎行,Bithumb 干脆自己在海外開設新的入金通道。今年 2 月,Bithumb 在香港開設有韓國背景的比特幣 OTC 公司 Ortus,為資金雄厚的機構投資者提供虛擬貨幣的場外交易服務。
不過,值得玩味的是,Bithumb 似乎刻意與 Ortus 保持距離。Bithumb 母公司 BTCKorea.com 的代表接受采訪時刻意撇清兩者關系:「Ortus 與 Bithumb 沒有直接的關系,Bithumb 不打算配合其運作」,「Ortus 是使用 Bithumb 品牌作為合作伙伴公司,因此,Bithumb 沒有開設實際的場外交易操作平臺。」
Bithumb 忙著拓展市場、恢復聲譽,而隔水相望的中國這邊的加密貨幣行業,也在經歷著風起云涌的變化。
2017 年的「94」,讓很多交易所不得不關停國內平臺、出海淘金。10 月底,火幣創始人李林透露轉型海外場外交易,「建立總部位于新加坡的「火幣全球專業站」,11 月 4 日,Huobi Global 上線。繼火幣、OK 之后,成立海外站、搭建全新國際化團隊,成為了很多無法在本國開展業務、開拓全球市場的新做法,走到十字路口的 Bithumb,也需要這樣一個新的「面孔」,國際站的計劃開始醞釀。
今年 5 月 14 日,籌備了數月的 Bithumb Global,作為 Bithumb 的國際站正式上線。
「我們和 Bithumb 的關系,就像 Huobi 和 Huobi Global、Bittrex 和 Bittrex International 一樣,Bithumb Global 是 Bithumb 定位于全球化交易所的品牌,由不同的團隊分別運營。全球站可以借助 Bithumb 多年來累積的資源與經驗,給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據了解,目前,Bithumb Global 旗下已經開設或正在籌備多個分站:加拿大站、拉美站、歐洲站、菲律賓站、越南站和列支敦士登站。
Bithumb Global CMO Sunny 曾在采訪時表示,「相對于 Bithumb,Bithumb Global 的定位是開放友好。」她介紹說,Bithumb Global 最強大的部分是系統/業務擴展性極高,「可以隨時上線一些客戶必須的功能,包括法幣業務等等。」
從數據來看,這家新交易所發展確實迅猛:今年 7 月,上線僅僅 2 個月的 Bithumb Global 就已經躋身全球交易所 TOP50,24h 交易量達到了 1.88 億美元。
不過,加密貨幣交易這門生意并不簡單,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進場,每天有很多新平臺涌現,又有不少平臺宣布關停、退出歷史舞臺,Bithumb 這家老牌交易所,能否借助新面孔 Bithumb Global,重現往日的輝煌?
Bithumb 的下一站
簡要梳理會發現,其實這家走過了五年征程的交易所,在加密貨幣領域的版圖已經覆蓋了去中心化交易所、公鏈、OTC、全球站等關鍵板塊,Bithumb 這家老牌交易所,似乎正在呈現著新的面貌,這背后,也不乏資本運作的身影。
在這漫長的五年時間中,Bithumb 至少經歷了兩次大的內部變動。
事實上,自 2014 年推出 Bithumb 以來,其背后的 BTC 韓國控股公司一直保持低調,且鮮有公開信息,因此,直到 2018 年 3 月,Bithumb 的 CEO 和對外發言人都是 Daesik Kim。此前,Netmarble 與 Kakao 等韓國 IT 企業都曾嘗試購買 Bithumb 的股份,但由于經營權、簽約門檻等種種問題,最終不了了之。
2018 年是個多事之秋,深受黑客攻擊和合規問題困擾的 Bithumb,年初剛剛經歷新的變動。3 月 5 日消息,Daesik Kim 離開 Bithumb,加入 Bezant,后者是一家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支付協議和應用程序公司,正在進行 ICO 融資。

Daesik Kim
Bithumb 換將,控股公司也悄然發生變化。去年 10 月,新的財團 BK Global Consortium 與 BTC 韓國控股公司達成收購股權協議,入主 Bithumb,Kim Byung Gun 成為 Bithumb 的實際掌舵人。不過,大半年過去了,這筆收購似乎仍未塵埃落定。
據韓媒報道,BK Global Consortium 只支付了 1 億美元首付,其余款項尚未全部付清。不過,Bithumb 回應稱,即便這次「交易失敗,不會對交易所有任何影響。」
這場 Bithumb 內部的權利交替何時能結束,如今還沒有具體的時間,但走到 2019 年的加密貨幣交易,已經不是一門簡單的生意。
當下 Bithumb 平臺上僅有的現貨交易,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用戶對加密貨幣的多元化需求,作為 Bithumb 全球化重要抓手的 Bithumb Global,自然要承擔更為重要和艱巨的角色。據了解,在交易板塊,目前 Bithumb Global 陸續上線了 BG Staking、BG Stagging 等創新產品。「對交易所來說,現貨和場外是最基本的板塊,BG Stagging 和 BG Staking 是根據市場需求,推出的創新服務。」Sunny 如此分析當下 Bithumb 的交易產品組合。
另外我們也發現,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平臺相繼推出加密貨幣衍生品服務,期貨合約成為越來越多交易所的標配,不過,無論是 Bithumb 還是 Bithumb Global,目前都尚未開通相關服務。
「到 2025 年,公司年銷售額達到 1 萬億韓元,運營利潤達到 6000 億韓元,并招聘 1000 名員工。」面對加密貨幣交易這片星辰大海,BTC 韓國控股公司今年制定了最新的目標,并把愿景的時間維度拉長到了 6 年后。而作為 Bithumb 最重要的交易布局的一環,Bithumb Global 會不會成為其再次搶占交易所領先地位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