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自媒體 查看內容
    • 2277
    • 0
    • 分享到

    胖協議創始人最新演講:如何看待價值

    2019-10-26 15:21

    來源: shhl_qukuailian

    摘要:區分經濟成本與會計成本,價值獲取與投資回報。以及如何將價值捕獲原理應用于協議和應用程序。


    來自風險投資公司Placeholder的聯合創始人Joel Monegro帶領我們從宏觀到微觀再回到宏觀經濟框架來分析市場均衡,從經濟成本的角度來理解價值。

     

    (注:PlaceholderVC 是一家位于紐約的加密貨幣風險投資合伙企業,管理著超過 1.5 億美元的資本。愿景是加密網絡將改變全球市場結構,通過去中心化數據,財富和權力來消滅全球的不平等。

     

    Joel Monegro,推特賬號 @jmonegro,前 USV (聯合廣場投資)分析師,他在 USV 時寫的“胖協議”曾被很多加密貨幣投資人奉若圣經。

     

    在本文中,Joel解決了經濟成本和會計成本之間的混淆,以及價值獲取和投資回報之間的區別他在DeFi堆棧的上下文中將價值捕獲原理應用于協議與應用程序,最后提出了對未來工作的見解:

     

    分配成本分配價值;

    協議通過使成本曲線變平來增加總價值;

    在應用層尋找新的商業模式成本中心。

     

     

    以下為Joel Monegro演講概要:

     

    今天我要談談價值。我可以分享一些我的挫折,關于我們有時如何思考或談論價值。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宏觀框架來思考經濟價值。

     

    這將涉及到更廣泛的價值積累和加密的問題,然后我們將嘗試對其進行調整,并討論一下DeFi。然后我們將討論經濟價值和投資回報之間的區別,這在不同的情況下會引起很多混淆。最后,我們將討論加密應用程序和協議之間的不同價值捕獲原理,以及一些用于DeFi的應用程序。

     


    成本如何決定價值

     

    通過研究基本的經濟模型來理解價值獲取和均衡分配。

     

    我們將從成本如何決定價值開始。我將依賴于經濟學101講的內容,即經濟均衡的概念。現在,我們只有10-15分鐘。所以我們不會深入探討這些概念。但是如果你以前學過經濟學,那么所有的這些都是有意義的,如果你沒有學過這些,你也會很熟悉的。我想留給你們一些基本的啟發或概念然后你們就可以獨立學習了。

     

    市場均衡(Market equilibrium)

     


     

    這是大多數經濟學教材中的均衡,x軸是需求量水平,y軸是價格水平。這可能已經觸發了一些事情,例如,MV=PQ(貨幣供給量×貨幣流通速度=價格水平×商品交易量)和其他經濟模型,它們已經在不同的環境中應用于加密領域。

     

    從宏觀上看,經濟均衡基本上是指供給與需求相匹配。這很容易理解。我們可以看到,當供給與需求不匹配時,不同的價格水平和不同的產出水平會發生什么。

     

    下降的綠色曲線就是我們所說的需求曲線,根據模型它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狀。上升的紅色曲線是供給曲線。均衡點是價格水平和產出水平,在這個水平上供給與需求相匹配。這就是最優點的原因。為什么叫均衡,是因為在較低的價格水平下,生產不足,在較低的價格水平和均衡水平上,需求大于供給。所以你留下了很多價值,沒有將價值最大化。

     

    當市場價格水平高于均衡價格時,就會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然后是另一種市場失靈。因此,當價格高于或低于均衡時,市場就會出現不健康的動態,這會將價格水平或產出水平推回到均衡。在供大于求的情況下,你可以看到,在輸出軸,如果你在P1,需求曲線顯示了人們需求Q1。但是如果你沿著供給曲線,供應方面是生產Q1,那么你有很多供應超過需求,經濟失去平衡。

     

    邊際效益=平衡下的邊際成本(MB=MC at equilibrium)

     


     

     

    所以我們可以深入到更深的層次,采用相同的框架,討論邊際分析,也就是采用相同的概念,相同的思想,并將它們應用到微觀經濟學中。

     

    這里我們開始討論某物的邊際成本,或某物的邊際效益或價值。在經濟學中,邊際效益實際上是某物的價值。它被稱為利益,因為它非常廣泛,有很多不同的細微差別,我們今天會講到。但從根本上說,我們可以把效益看作是一件東西,一項活動,一件物品,或者一項經濟產出的價值,用它的價格來衡量。所以我們回到價格水平的y軸。一旦我們深入到微觀層面,使用同樣的一般經濟框架,我們會發現:在均衡狀態下,邊際效益等于邊際成本,這是經濟學的另一種基本原理。

     

    一些相同的原則也適用。現在的細微差別有點不同了。這里的情況是,當價格水平低于某物的邊際成本時,它就無利可圖。如果產出的價值低于成本,經濟或公司就無法運作。同樣,當一件東西的價格遠遠高于成本,那么消費者手中的價值就太多了,而生產者手中的價值卻不夠。

     

    這里的理論是,經濟均衡或價值在邊際效益等于邊際成本時達到最大化。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兩件事來觀察或研究: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生產者剩余基本上就是生產者的價值,因此,當價格高于邊際成本時,生產者就有收益,因為成本是x,如果價格高于x,生產者就有剩余。同理,對于消費者,只要價格水平低于邊際效益曲線,生產者就會得到額外的利潤,因為他們得到的價值大于他們支付的,或者商品的價值大于他們支付的成本。

     

    但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市場試圖做的是價值最大化。當邊際效益等于邊際成本時,也就是沒有消費者和生產者剩余時,總價值就會最大化。此時,生產者能夠在所有成本上實現盈虧平衡,而不會造成經濟損失。消費者支付盡可能低的價格,直到邊際效益等于邊際成本。

     

    總價值=均衡下的總成本(TV=TC at equilibrium)

     


     

    現在我們再回到宏觀層,考慮總價值和總成本。我們從邊際分析中得出的結論是總價值基本上是市場經濟環境中所有邊際效益的總和。總成本是所有邊際成本之和。

     

    更有價值的理解是:在均衡狀態下,總價值等于總成本。當價格水平低于TV=TC時,我們可以觀察到同樣的行為。它是次優的,因為一種商品或服務的需求大于供給,所以你可以增加生產來滿足需求。類似地,如果你發現自己處在價格水平更高的情況下,一般而言,你的處境是生產無利可圖,這也是市場的不良狀態。理解總價值等于總成本給了我們一個有趣的工具來開始更廣泛地思考價值。

     

    理解成本

     

    現在我們再來討論一下。所以我們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考慮成本,而不僅僅是從會計的角度來考慮成本。這是一個很大的混淆,經濟成本包括各種成本。

     

    例如,在邊際分析中,讓人們感到困惑的是,在現實世界中,企業是有利潤率和利潤的。因此,當邊際效益等于邊際成本時,價格處于均衡的概念可能有點令人困惑。這是因為如果你從會計的角度,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這是沒有意義的。但在經濟環境下,一切都可能是一種成本。

     

    舉個例子,如果你有一個業務產生收入,減少多余的收入或多余的收入,它可以在這個框架下把錢重新分發給股東,這是一種成本,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資本成本,因為這是公司購買運營所需資本的成本等等。所以當你出去探索這些模型的時候我們必須理解的一件事就是成本的全部范圍是這些洞察力的驅動力。

     

    價值流向成本所在的地方

     

    第二,理解價值趨向于成本所在的地方。雖然我們不能討論所有關于平衡的細微差別,我們能從這個基本概念中得出的是,均衡時的總價值等于總成本,對宏觀環境下的價值行為做一些有根據的假設,這能幫助我們更廣泛地理解價值積累的問題。

     

    試圖弄清楚價值是如何運作的是抽象的,而且很難預測未來的價值是特別困難的,但是觀察成本是一個非常實際和客觀的事情,我們可以做來估計未來價值的行為。

     

    應用總價值=加密經濟學中的總成本(Applying TV=TC to cryptoeconomics)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這一見解的一些方法是,從成本結構的角度比較Web與加密服務模型。例如,理解價值和成本往往是相關的,價值傾向于成本所在的地方,如果沒有某種形式的成本,就不可能有價值,這讓我們可以研究不同的服務模型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分配價值。

     

    (詳參:Web與加密服務模型、成本結構和價值分布:https://www.placeholder.vc/blog/2019/8/19/web-vs-crypto-service-models-cost-structures-and-value-distribution)

     

    在這篇分析中,我們研究了web服務模型,該模型具有集中的成本結構,在此意義上,單個公司通常承擔生產服務的所有成本。因此,來自該活動的價值集中在承擔這些成本的實體中我們現在可以看到不同的分布式成本結構,就像在加密中使用分散的開放式生產模型,不再是一個公司承擔成本,但每一家礦商、每一位投資者,甚至每一位在某種程度上照顧自己私人密鑰的用戶,都承擔了部分生產成本。因此,成本越分散,價值越分散。這是我們可以從總價值等于總成本中得到的。

     


     

    我們還可以用它來計算協議和應用程序之間的傳統值。這可能是我對胖協議最大的失望之處混淆了從經濟角度獲取價值和投資回報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經濟價值獲取與投資回報

     

    很多人認為協議層捕獲更多的價值意味著協議層在捕獲所有的回報。總價值捕獲作為一種指標,更多的是對總潛在市場(TAM)的一種輸入,與投資回報無關,因為投資回報有更多的變量。

     

    因此,在較高的層次上,價值捕獲更多的是在不同的層上有多少價值可用的函數回報還有更多的關系:成本基礎,指的是在一個層面上資本的效率或成本,當你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某項投資的所有權集中度,以及增長率。

     

    這在協議和應用程序中表現出來的方式是在協議層,你將承擔大部分成本,因為生產成本、數據和功能是在協議層處理的。因此,如果你遵循TV = TC,大部分的價值必須去協議層。但是應用程序和協議之間的返回配置文件可能完全不同。

     

    如果我今天投入1000萬美元在以太坊工作,并購買該網絡的幾個基點,以及我可以得到5倍的風險投資回報,但為了讓以太坊給我1000萬美元的10倍,今天它必須增加720億美元的市場價值才能實現。然而,如果我投資100萬美元在一個種子期股權公司建立一個應用業務,我可以購買20%的業務,我可以得到比5倍更高的收益,但要想得到相同的5000萬回報,公司不需要為了給我提供相同的美元回報而增加20億美元的價值,它只需要增加5億美元的價值。

     

    理解經濟價值獲取和投資回報之間的差異是理解什么值得投資,什么不值得投資,什么值得做,什么不值得做的關鍵。

     

     

    價值(DeFi)協議VS應用程序

     

    最后,我將介紹一些關于協議和應用程序之間的價值捕獲機制的哲學。

     

    協議往往通過網絡效應的自我主權和流動性來建立防御能力。這些想法有些不成熟。但是有兩件事是我們在網絡中作為防御的驅動因素時經常提到的以及它們是相互關聯的。

     

    1、自主權基本上是一個加密網絡獨立的程度。所以當你的系統有一定程度的集中化時,它們就不那么自主了。但是,自主權是一個多維度的對象,它是可辯護性的驅動因素,因為它與信任和規模有關。

     

    2、流動性具有網絡效應,隨著我們繼續投資,這種情況不斷出現。有時我們會發現,流動性更強的網絡,不僅在金融市場方面,而且在礦業、基礎設施和使用方面也有流動性。這是我們正在觀察的一種新的網絡效應。這對我們來說很有趣,它與我們在其他服務模型上看到的網絡效應是非常不同的。

     

    最后,應用程序業務模型仍然不清楚。我們剛剛討論了應用程序層業務或機會可能產生投資回報的場景,我們甚至可能發現,在你考慮了所有條件后,在應用層而不是協議層有產生更多回報。

     

    但問題仍然是,他們如何最終為自己增加價值和創造業務價值。我們在應用公司所追求的商業模式方面帶來了很多有趣的創新。總的來說,我們認為很多常規業務可能會繼續收取交易費或訂閱費用,但是,從技術上講,由于加密服務體系結構的成本較低,因此它們的成本可能要低得多。所以我們可能會發現很多相同的東西

     

    我特別感興趣的概念是,如果一個應用程序是建立在許多協議之上的,這個應用程序應該在它構建的協議上有利害關系,并且它可以通過基本的向底層協議添加功能或添加價值來為自己獲得巨大的經濟價值。這開始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出現。例如,當我們看錢包業務時,我們現在看到錢包開始考慮他們的資產負債表上應該有多少ETH,因為在某個時間點購買ETH可以讓你在未來的gas價格上有一個選擇。那么,你是如何管理你的內部金庫來處理你所參與的所有底層協議的呢?


     

    我還有三個總結:

     

    1、考慮成本的分配。你要設計價值的分布來匹配成本的分布。這是TV=TC或邊際分析的一種方式,或者我們看到的其他模型,可以引導我們這樣做。如果我們理解均衡,我們的成本和價值需要相等。那么當我們設計令牌分布模型或通脹模型并決定那些價值應該去的時候,你就需要沿著成本線畫一條線。因此,人們落入陷阱的一種方式是我們已經看到了經濟模式超越了資本和勞動力的體制,在體制啟動和構建的方式上。這樣就會導致系統失去平衡。

     

    2、協議通過使成本曲線基本變平而增加了市場的總價值。所以如果我們回到模型圖,協議或開源的一般情況下,它們傾向于使成本曲線變平最終降低價格,但創造更大的整體產出。因為Q隨著P的減少而增加,當你使曲線變平時,P*Q最終會變成一個更大的數。這是一種哲學原則,關于價值在哪里被廣泛地創造在協議和應用之間。

     

    3、最后,在應用層定義業務模型,尋找新的成本中心。因此,我們還可以通過另一種方式使用相同的模型來確定構建應用層的業務模型。如果真的很難在不產生成本的情況下獲取價值,那么我們可以開始利用這種洞察力來確定,在應用層的成本在哪里?那么它們是如何變成有價值的呢?或者他們如何成為商業模式。

     

    我喜歡用Coinbase作為例子。在我看來Coinbase是一個錢包,但是他們在構建傳統金融系統和KYC的整合上承擔了大量的成本作為非常昂貴的基礎設施來讓Coinbase以這種方式運行。

     

    因為他們已經付出了這些成本,所以他們有動機,有理由在此基礎上建立自己的企業。所以,如果你想一下Coinbase圍繞自身建造的護城河,它必須承擔所有這些成本。做了所有這些投資之后,他們就可以在成本中心獲取價值。但是,舉例來說,他們并不能向你收取比比特幣網絡更高的比特幣交易費,因為在那一點上,他們并沒有真正付出任何代價。所以在平衡狀態下,他們不會向你收取任何費用。

     

    當我們處理將所有生產成本和功能外包給下面的加密網絡的應用程序或數據應用程序時,可能很難找出允許這些公司建立業務的應用程序層的成本中心在哪里。

     

    我們在DeFi中看到了有趣的迭代,我們投資了像Zerion這樣的應用程序,以及像InstantDapp這樣的競爭對手。你可以打一場功能之戰,然后在一個所有dapp都提供完全相同功能的地方結束。但是當涉及到每一個時,在上面建立業務,他們將不得不弄清楚如何創建額外的功能層,這些功能層的成本是底層協議所不能覆蓋的。就是這樣。

     

    原文及視頻鏈接:

    https://medium.com/wtf-dao/defi-wtf-how-to-think-about-value-368b7fdd5836

     

    整理來源:DeFi.WTF

     

    編譯:共享財經Neo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