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王遠鴻
一、外部經濟環境明顯趨緊
l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國博弈加劇、保護主義蔓延,美對我的打壓遏制不斷升級是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外部不確定因素
l 美國對我的打壓遏制,不僅對我外貿、外資、金融市場產生直接沖擊,也進一步加大對我國供應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沖擊
l 世界經濟和貿易總體上延續復蘇態勢,但復蘇動力弱化,增速同步放緩
l 2019年8月1日美聯儲宣布降息。截至8月中旬,全球已有26個國家的央行宣布降息,歐洲央行在北京時間9月12日晚間宣布,下調存款利率10個基點,并重啟QE, 全球貨幣政策轉向寬松。
l 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普遍回落。美國前兩季度同比增速分別為2.7%、2.3%,比去年同期分別降低0.2、0.9個百分點;歐元區一、二季度同比增速分別為1.1%和1%,比去年同期下降1.2個和1.4個百分點;日本前兩季度同比增速為1%和1.2%,均比上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二季度經濟環比增速為-0.1%,同比增速為0%。
l 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同樣普遍回落。一、二季度,印度經濟同比增速為5.8%和5%,比上年同期回落3.1和3個百分點。長期以來,印度各項經濟指標之間不匹配,印度前首席經濟顧問認為自2011年以來印度經濟增速每年都被高估了約2.5個百分點。越南經濟異軍突起,上半年增速達到6.7%,前七個月工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速保持在8.2%-10.2%之間。
l 全球多邊體系面臨挑戰,WTO地位和作用受到嚴重削弱
l 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因素增多
l 全球金融市場避險情緒加大,全球主要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大宗商品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大幅波動
美國經濟相對較強

美國制造業企業家信心走弱

美國消費者信心較強

美國消費者價格漲幅回落

美國房地產投資消費總體向上

美國汽車銷售持續向下

美國工業生產指數不斷回落

美國不變價個人消費支出增速相對穩定

美國失業率保持在歷史低位

美國私人制造業就業占非農就業人數比重

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數保持在高位

美國勞動參與率低位回升

美元指數處于相對高位

歐元區經濟相對較弱

歐元區制造業企業家信心不足

歐元區消費者信心相對不足

歐元區價格水平相對較低

歐元區失業率相對較高

日本經濟繼續低速增長

日本失業率很低

巴西經濟低速增長

巴西價格漲幅回落

俄羅斯經濟低速增長

俄羅斯物價漲幅處于低位

印度經濟增速明顯回落

印度物價漲幅回升

南非經濟波動較大

南非物價漲幅在近年低位

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l 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二季度以后下行壓力再度加大
l 工業生產和效益轉弱,服務業增長穩中有落
l 基建投資、制造業投資、民間投資持續低迷,房地產投資好于預期
l 消費增速繼續放緩,實際增速明顯回落
l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部分領域壓力有所上升
l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略有提高,工業生產者價格低位運行
l 進出口增速放緩,“衰退式”貿易順差再現
l 結構調整持續推進,新興產業增勢減弱
l 減稅降費效應逐步顯現,財政收支平衡難度加大
l 貨幣信貸平穩增長,“脫實向虛”有所加劇
國內經濟增速再現逐季回落

1. 工業生產有所放慢


制造業企業家信心不足

工業品出口交貨值增速大幅回落

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增速回落

2.服務業增長穩中有落
服務業生產指數處于低位

第三產業增速回落

3.基建投資小幅回落,制造業投資增速回落


4.房地產投資好于預期,景氣水平仍處高位





5.消費增速繼續放緩,實際增速明顯回落


6.出口增速小幅回落,進口增速明顯回落


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小幅回升,工業品價格漲幅明顯回落


8.財政收入增幅超預期,財政支出大幅波動


9.貨幣信貸增速穩中有落


三、宏觀經濟政策展望
l 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繼續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l 要緊緊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深挖國內需求潛力,拓展擴大最終需求,有效啟動農村市場,多用改革辦法擴大消費。穩定制造業投資,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增添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加快重大戰略實施步伐,提升城市群功能。采取具體措施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建立長效機制解決拖欠賬款問題。加快“僵尸企業”出清。
l 有效應對經貿摩擦,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加大對外開放,加緊落實一系列重大開放舉措。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制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把握好風險處置節奏和力度,壓實金融機構、地方政府、金融監管部門責任。科創板要堅守定位,落實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保障市場供應和物價基本穩定。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加強自然災害防治。
一是宏觀政策要強化逆周期調節,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l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繼續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
l 必要時適當提高赤字率
l 適時適度增加專項債規模
l 落實專項債券補充重大項目資本金,適當降低資本金比例
l 盤活變現政府存量資產,繼續清理結轉結余資金
l 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切實保障“三保”等重點支出
l 強化地方政府違規舉債責任追究,防范與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l 加強財政、貨幣、規劃、產業、區域、社會等政策協調
l 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l 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
l 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把財政政策與貨幣金融政策更好地結合起來。
l 繼續做好支持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工作
l 充分挖掘投資潛力,探索建立投資項目激勵機制,支持愿意干事創業、敢于擔當、有較好發展潛力的地區領域加快發展
l 高度重視基礎設施、高新技術、傳統產業改造、社會服務等領域和新增長極地區的發展
l 鼓勵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真正落細落實盡職免責條款,有效調動金融機構業務人員積極性,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
l 做好金融體制改革的整體謀劃,進一步擴大開放
l 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l 用好差別化準備金、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等政策
l 加大對中小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
l 保持利率和匯率基本穩定
l 扎實推進金融改革開放
l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
二是結構性政策要強化體制機制建設
l 堅持向改革要動力,深化國資國企、財稅金融、土地、市場準入、社會管理等改革
l 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打破行政壟斷和地方保護,優化和完善技術、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完善產權制度和市場退出制度
l 產業政策要逐步由差異化、選擇性轉向普惠化、功能性
三是社會政策要強化兜底保障功能
l 深入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l 社會保障政策要注重雪中送炭,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確保群眾基本生活底線
l 加強和創新社會安全機制建設
四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下功夫
l 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
l 增強微觀主體活力
l 提升產業鏈水平
l 暢通經濟循環
五是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
l 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l 把握好風險處置節奏和力度,壓實金融機構、地方政府、金融監管部門責任。
l 以防范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共振為重點,做好企業信用債違約、股票質押平倉、P2P網絡借貸等風險點整治
l 穩妥處理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到堅定、可控、有序、適度
l 加大精準脫貧力度
l 推進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
l 藍天保衛戰、柴油貨車污染治理
l 城市黑臭水體治理
l 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
l 農業農村污染治理
(一)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l 穩步推進企業優勝劣汰
l 增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
l 效降低企業成本負擔
l
(二)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l 有力有序出臺一批促消費舉措
l 合理擴大有效投資
l 產業轉型升級和關鍵領域、石化、核電、城市基礎設施、能源管網儲備、物流樞紐
(三)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l 抓好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
l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l 以土地制度改革為牽引推進農村改革
(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l 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l 開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l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l 推動城鎮化發展
(五)加快經濟體制改革
l 加快國資國企改革
l 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l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l 推進財稅體制改革
(六)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
l 放寬市場準入
l 擴大進出口貿易
l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
l 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變革
(七)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
l 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
l 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l 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l 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八)加強科技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
完善國家創新體系,解決資源配置重復、科研力量分散、創新主體功能定位不清晰等突出問題,提高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要加快補短板,建立自主創新的制度機制優勢。要加強重大創新領域戰略研判和前瞻部署,抓緊布局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建設重大創新基地和創新平臺,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要強化事關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科技任務的統籌組織,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要加快科技安全預警監測體系建設,圍繞人工智能、基因編輯、醫療診斷、自動駕駛、無人機、服務機器人等領域,加快推進相關立法工作。
四、經濟形勢分析展望
經濟增速繼續回落
就業壓力日益突出
投資增速低位企穩
消費增速穩中有落
出口增速明顯下滑
工業回升動力不足
三產增速小幅回落
物價水平小幅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