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自媒體 查看內容
    • 4756
    • 0
    • 分享到

    豪賭敗北,先鋒系到底投資了哪些區塊鏈項目?

    2019-10-8 20:44

    來源: ChainDD



    據報道,真正讓先鋒系陷入困境的,并非張振新在內部信中所述的資產質量和惡意逃債,而是在華融案發缺少資金來源之后又豪賭區塊鏈敗北所致。那么,到底先鋒系投資、從事了哪些區塊鏈項目呢?

    來源|崔哥看世界(Frank_Discovery)

    頭圖|視覺中國


    很多人的朋友圈,都可能被一篇“消失的時代先鋒”這篇文章刷了屏。文中提到,先鋒集團董事長、網信集團實際控制人張振新先生因病在倫敦去世。之后,騰訊新聞《潛望》欄目的報道《病逝他鄉 張振新的香港敗局:肇始華融系 亡于區塊鏈》中提到:真正讓先鋒系陷入困境的,并非張振新在內部信中所述的資產質量和惡意逃債,而是在華融案發缺少資金來源之后又豪賭區塊鏈敗北所致。

    那么,到底先鋒系投資、從事了哪些區塊鏈項目呢?崔哥根據公開信息做了一點分析。

    2014年,張振新為了擴大企業規模,開始頻繁到香港尋求融資途徑,并從著名殼賣家丁鵬云手中購得了中國信貸科技(08207.HK)殼資源,實現借殼上市的目的。之后,張振新分別將先鋒集團旗下的金融、小額貸款等資產裝入中國信貸,并成為中國信貸單一大股東,持股超22%。

    但是這方面業務直到2017年初并沒有太大起色,而這時全球的加密貨幣市場特別是比特幣、以太坊價格開始飆升,引起了全球金融界的高度關注。與此相關的挖礦業務(包括礦機、礦場)等,因為在幣值上升時可以獲得穩定的收入,很快收回成本,成為基金、投資公司青睞的對象。(關于挖礦的基本原理,請參閱我此前的文章“從打麻將學習挖礦原理”)因此,先鋒系開始在這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投資。

    1) 中國信貸科技在2017年1月26日宣布,與比特幣挖礦領域的知名企業BitFury Group Limited公司達成3000萬美元的合作協議,包括認購其6.38% 股份,成立合營公司,收購其位于格魯吉亞的工業級數據中心,并獲得股東大會約1%的投票權。

    BitFury Group公司于2011年創立于俄羅斯,在舊金山和阿姆斯特丹設有管理部門,在冰島和格魯吉亞共和國設有數據中心。早期是一個比特幣礦機芯片研發團隊,后來慢慢轉型提供區塊鏈基礎數據服務和交易處理服務。

    對于礦機市場來說,Bitfury一貫“風格迥異”,不僅僅是其礦機的外形與眾不同,在此之前,Bitfury的目標用戶僅限于針對大型企業客戶的銷售,而其設備價格只提供“申請(on application)”的選項。所以對于國內礦工來說,尤其是新礦工,對Bitfury的認識度遠不及比特大陸、嘉楠耘智等礦機制造商來得熟悉。

    這是該公司于9月份剛剛推出的面向中小企業的礦機產品,應該說,這還是一家具有一定技術優勢、做實際業務、有真實收入的公司,只是由于之前主要定位于大型企業客戶,在大眾市場上的認知度和競爭力受到了其他主流礦機廠商的壓制。

    2)中國信貸科技于2017年8月29日正式更名為“中新控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Chong Sing Holding Fintech Group Limited,簡稱“中新控股”)。

    中新控股首席執行官彭耀杰接受媒體采訪時闡述了更名緣由:“公司早已不是單一信貸業務的發展模式,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中新控股已經成長為擁有10個不同的平臺,8條主要業務線收入來源的金融科技集團。新名字能更好的體現公司目前的業務發展情況,并且在海外拓展業務時更加適宜”。

    也就是說,傳統信貸業務已經不是主流業務,希望在包括區塊鏈、P2P在內的“金融科技”領域發力。

    3)中新控股發布公告稱:2017年12月以現金2.28億元收購CSF Georgia LLC全部股權。其中,CSF Georgia持有賬面價值2.28億元廠房及設備(即比特幣礦機)。

    不過奇怪的是,在互聯網上搜索不到任何關于這家“CSF Georgia LLC”的信息。相關報道只有中新控股自己發布的信息。

    4)2018年5月11日,中新控股公布其2018年度第一季度財報。

    可以看到: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3個月,區塊鏈分部為中新控股貢獻收入約人民幣2.905億元。據財報稱,該部門收入主要來自集團工業級數據中心的區塊鏈交易審核服務。短短三個月內,區塊鏈服務占總收入比重48.1%,大幅縮減了其本來王牌分部在線投資及科技驅動貸款服務的比重。此外,其原有的三項業務中,傳統貸款及融資服務收入出現下滑,在線投資及科技驅動貸款服務收入更是大幅縮水。

    再對比其2017年一季度財報可以發現,在線投資及科技驅動貸款服務曾經是中新控股絕對的增長引擎,同比增長776.5%,占收入比重65.7%。而到了2018年,該業務比重僅占總收入的十分之一,減幅85.2%,成為拖慢中新控股業績的最大因素。

    比起沒落的在線投資及科技驅動貸款服務,區塊鏈業務無疑成為中新控股的新寵,成為目前當之無愧的新增長引擎。

    為什么在2017年到2018年初這段時間,比特幣礦機生意如此紅火?


    從下面這張圖(來源:coinmarketmap.com)可以看到,這段時間正是比特幣價格屢創新高、愈戰愈勇的階段:比特幣價格在2017年1月1日僅為974美元,然后開始加速上漲,在2017年9月4日相關監管部門出臺約束發幣、炒幣行為的“9.4通知”之后,依然漲勢不減,最高在2017年12月19日達到了19126.10美元,躍升19.36倍。而后開始緩慢下落,到2018年第一季度結束時,達到了6867美元。與2017年相比,依然漲勢驚人,不過走出了過山車式的走勢。


    這里需要解釋一下礦機、礦場業務的商業邏輯。比特幣挖礦就是通過硬件設備進行大量的計算,找出解題所需要的隨機數(nonce),即完成系統要求的工作量證明(PoW),然后得到系統給予的比特幣獎勵。這個硬件設備就是礦機。礦機一般由挖礦芯片、散熱片和風扇組成,只執行單一的計算程序,耗電量很大。


    簡單來說,礦機的成本就是硬件+持續運行的電費,收益就是挖礦(解題)所獲得的比特幣回報。比特幣價格越高,收益就越大,收回成本的速度越快。下跌則相反。


    對于投資礦機、礦場的企業(包括中新控股)來說,投資收益率主要取決于四個因素:算法、市場、礦場以及硬件,而其中市場因素占主導地位,因為相比于其他影響因素,比特幣的市場價格波動幅度更大。


    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挖礦收益與比特幣價格成正比的增加,對礦機的需求也隨之增長。但是相反,當比特幣價格下跌甚至斷崖式暴跌時,預期的挖礦投資收益率會降低甚至為負值,市場對于礦機的需求將會大幅度減少。


    而這,正是在2018年第二季度開始發生的情況。


    1) 2018年7月,中新控股發布2018年中期報告,可以看到整個上半年的區塊鏈業務收入為4.31億元人民幣。由此可知,2018年第二季度區塊鏈收入為1.41億元人民幣,相比第一季度,跌幅將近50%。區塊鏈業務收入為4.31億元人民幣。由此可知,2018年第二季度區塊鏈收入為1.41億元人民幣,相比第一季度,跌幅將近50%。



    接著,在2019年初發布了2018年全年業績報告,可以看到區塊鏈業務去年收入為4.20億元人民幣。據此推算,2018年第四季度中新控股區塊鏈業務實質上已經陷入虧損狀態,為-0.77億元。
    也就是說,在比特幣價格暴跌的2018年,中新控股的礦機業務已經從年初的重要盈利來源,變成了尾大不掉的成本中心。
    最后,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這部分的收入直接變成了0
    與此同時,中新控股在二級市場上的股價也開始大幅下跌,如下圖:
    這中間,還有一個戲劇性的事件:2018年9月13日,著名的做空機構Bonitas Research發布報告,指稱中新控股被大股東張振新用惡意虛假交易,透過倒騰資產制造虛假利潤、夸大資產價值,認為其估值只為 0 元。雖然之后中新控股做了大量的解釋,但是元氣大傷。當時的沽空報告如下:


    中新控股的礦機業務一蹶不振之后,業務又重新回到了以信貸為主。目前在中新控股的主頁上,在“我們的業務”欄目下有四個部分:支付、貸款、區塊鏈和其他。點擊“區塊鏈”,僅對礦池和硬件列出了非常有限的說明,也沒有具體的產品,軟件部分則更是空白。



    2)在硬件業務受阻之后,先鋒系又開始探索區塊鏈行業的另外一個業務方向:交易所和發幣。


    通過中新控股的公開信息可以了解到,2018年,先鋒集團參股了區塊鏈技術企業質數鏈網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簡稱“質數鏈網”),其主頁宣稱:質數鏈網基于Higgs Chain開源平臺提供區塊鏈技術應用方案、打造區塊鏈科技生態系統的企業,業務覆蓋到金融、監管、存證、清結算、物流等行業,目前還在開展業務。


    這里面提到這個Higgs Chain(希格斯鏈,Higgs來自于“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種著名粒子,在量子力學里面鼎鼎有名),順藤摸瓜,可以找到這個平臺背后的希格斯資本(Higgs Capital),隸屬于新加坡Higgs Block Technology Pte(希格斯集團),再仔細查詢相關信息,可以看到:
    希格斯集團共擁有五家子公司,包括 Higgs Chain (公鏈),BitUN Fintech (錢包)、Higgs Consulting、Higgs Exchange Group 和 Exchange Technology。再仔細查詢這家希格斯集團,就可以發現,它的母公司,即中國先鋒金融集團。

    也就是說,先鋒通過希格斯集團,在公鏈、咨詢、交易所等方面,展開了全方面的業務。而在新加坡設立基金會、交易所,是區塊鏈行業的常見做法,因為新加坡在對加密貨幣發行、交易所等相關金融機構的監管政策上,較為友好。

    那么,這個希格斯集團具體做了哪些業務呢?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以其子公司、在香港設立的Coinsuper交易所為主體,發行了CEN代幣。


    可以在交易所排名網站上找到Coinsuper目前的經營情況,應該說每日交易量并不小(1.57億美元),交易量最大的交易對為BTC/USDT:


    下面則是CEN代幣的走勢。可以看到,如大部分小型幣種一樣,在經過前期短暫的上漲之后,開始延續漫長的跌勢。目前與最高價格相比,基本上只有10%左右,而24小時的交易量只有1萬多人民幣。


    以上,就是從公開信息(包括但不僅限于上市公司財報、媒體報道、交易信息等)搜集到的,關于先鋒系在區塊鏈領域所做投資和布局的情況。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