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9歲的Vitalik Buterin在一本名為“
以太坊白皮書:下一代智能連接與去中心化應用平臺”的書中首次提到了以太坊的構想。
隨后在2014年,以太坊的算法及協議正式落地,并募集到了1.5億美元。之后以太坊的系統于2015年7月30日最終完成并上線。
那么以太坊到底是什么?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以太坊也是一個發行虛擬貨幣的系統。其實發行虛擬貨幣并不是以太坊的主營業務,僅僅是以太坊的一個衍生業務。以太坊的主營業務是它搭建了一個可以共享的開源
區塊鏈底層技術的平臺。
有人給以太坊做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沒有以太坊之前,如果程序員需要開發一個
區塊鏈應用,就好比這個程序員要開發一款APP程序,但這時候IOS系統都不存在。于是這個程序員就先要開發一個IOS系統,然后再在這個IOS系統上去開發一個APP程序。也就是說在以太坊還沒有發布之前,開發一個區塊鏈的流程會非常漫長,難度也會非常大。但以太坊的出現就好比已經開發完成了一個非常成熟的IOS系統,它的系統向所有區塊鏈的開發人員都開源,后續開發人員可以在以太坊開發的底層技術上十分便捷的開發新的區塊鏈應用。
為什么說以太坊是區塊鏈2.0時代的開端?因為在以太坊之前,區塊鏈因為開發難度大,導致了開發的產品形式非常單一,主要的產品就是
數字貨幣。但即使是要發行數字貨幣,通常也要編制一套涵蓋完整的分布式記賬、儲存、加密等功能的系統,這也仍然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區塊鏈的2.0時代下,不但是數字貨幣,所有的區塊鏈運用都可以更快地實現“創意”落地。因而以太坊的出現使得區塊鏈的技術應用得到了極大的增加和發展,此前一輪數字貨幣的暴漲也能看出市場對于
區塊鏈技術的熱情和信心。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