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世界:
區塊鏈的最大創新是帶來共識上的確定性。
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將智人虛構故事的能力視作推動社會發展的一大因素。智人建立大規模協作的基礎是“集體想象”,比如族群,組織等。智人一直生活在由原子組成不連續的客觀世界和由“故事”組成連續的理念世界。我們可以把虛構故事換個詞理解就是大范圍內的人群在意識層面達成共識的產物。共識的本質是讓每個單元存儲相同的信息,區塊鏈的本質就是一個分布式賬本,其記賬的過程和我們所理解的共識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很多專家會說區塊鏈有可能改變人類的生產關系和協作方式,我想本質就是來自于此。
”集體想象的故事“編完了還不行。經驗論哲學家休謨在歸納法謬誤時提出人們的認知是建立在連續假設上的,即我們相信一件事情會引起另外一件事情,兩件事物必然存在著結果上的關聯。如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所以明天太陽也會從東邊升起。人作為有限性的存在,面對無限性的險惡的環境,必須尋找一種絕對的依靠。共識的達成和執行就是在尋找絕對的依靠。前者依靠加密技術和賬本技術,智能合約,實現不可偽造和篡改和規則的確定性。后者依靠智能合約,代碼即法律的方式,保證得以實行,獎懲分明。而通證就是共識得以執行的結果證明。
結構性的轉變:財富產生和流通方式的轉變。亞當斯密說過,財富來自交易。哈耶克進一步提到因為有需求才有交易。而需求是人的一種欲望,不同個體的共同欲望,就構成了市場需求。財富的本是共識,是人腦里的那虛構的故事。很多通證派的,比如孟巖,洪七公,會提到觀念產品。比特幣的價值一部分就來自共識的價值。他是第一個落地的項目并且持續運行10年而沒出現問題。在資產流通的層面。之前有個房地產資產證券化的項目(忘記叫啥了)通過把國外的房產進行證券化,映射成非同質化的通證。改變了現有資產流通方式。

這一章我們提到區塊鏈技術在共識和確定性上有著創新。區塊鏈的世界有著結構上的不同,所以說它是新世界。總結來看未來的方向:從資產數字化,到數字資產化。客觀世界將會通過通證的方式在區塊鏈的世界進行映射。資產將會已通證的形式進行流通。未來區塊鏈的機會不僅在產業與區塊鏈的結合(類似互聯網+的概念),或許更大一部分在在新舊世界的資產轉換上。
#2資產上鏈
一般我們把客觀世界資產的映射到區塊鏈資產的過程稱為資產上鏈。
從企業金融的角度考慮重要的是增信和授信,通過IOT,區塊鏈等技術進行資產確權以及增信,同時借助同質化或者非同質化的token在鏈上流轉,從而實現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轉移,和快速轉移。下面的圖將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資產上鏈的整個過程:

資產有很多種,大體上可分為動產,不動產,知識產權,產權也可以分為物權,債權,股權。那么在上鏈的過程有什么順序呢?目前來看一般數字化即權益類資產(如音樂版權)>高價值實體資產(房產)>低價值實體資產(非標型資產)。
映射方面不僅需要映射資產,同時需要將其身份,產權和屬性以及物理世界的資產約束條件和規則進行映射,比如充電樁資產的收益年限和投資保護條款等。
鏈上資產的通證有很多種,可以是對應是收益類型的也可以是資產類型的,需要根據具體業務場景進行制定,更重要的是通過通證制度的設定使得整個業務場景能夠自增長。以及通證化的資產作為一種新的金融產品其可以理解為金融創新,市場需要新的監管和風控方法。
#3資產上鏈從技術選擇上來看資產上鏈
在公鏈領域有定位一種多元比特資產的交互協議,一個針對資產領域的專用性公鏈平臺的比原鏈。有定位是專門進行通證定制,獨創的token-based記賬模型,將區塊鏈的數據結構進行創新的everitoken。都會提供模板實現快捷的資產上鏈服務。
從公鏈的去中心化設計目的上來看其更傾向于C端用戶,在生態和社區建設上,通證是公有鏈治理機制的重要抓手,包括激勵、對不同種類參與方(開發者、網絡維護者、投資人等)的協調,可以激勵更多的用戶參與生態建設,用戶和生態建設更緊密的綁定。對作惡行為的懲罰,都依托于設定好的規則,并具有極高的擴展性和粘性。
聯盟鏈方面。Fabric 2.0版本上的FabToken是一個基于UTXO模型,實現通證發行,轉移,回收的管理系統。其利用Fabric提供的身份和成員服務基礎設施來發布、傳輸和兌換通證。各通證被存放在通道的賬本上,并且可以被通道中的任何一個成員持有。Fabric的記賬通過一個Kafaka排序服務器,轉賬和賬本下載需要中心化服務器的授權。Libra在其白皮書中就提到會先有許可鏈,在五年內會考慮轉變為無許可鏈。正因為此《福布斯》雜志在總結“Libra白皮書七大要點”中,提到的第一點就直擊要害:“Libra不是一個無需許可的區塊鏈”。可以看出基于聯盟鏈的通證化方式最大的問題來自于信任問題,不管企業實力和組織治理方式如何。
聯盟鏈的初衷更多在于解決企業場景中的多主體信任問題,提高商業活動效率。聯盟鏈網絡通常有準入控制,聯盟成員為了解決業務問題或者減小信任摩擦而加入。。同時其資產發行后的流通也有一定限制。
在鏈的選擇上,大體上只要看通證存在的目的是為了鏈(如作為餐飲行業對應品牌的token),則采用去中心化方式。對于重點不在于做鏈的項目,可能更強調通證的實際應用價值(如企業的應收賬款)這種情況下,根據受眾和邊界不同,通證可以在鏈上發行與流轉(鏈為通證服務),可以采用聯盟鏈這種的偏中心化的方案。
公有鏈和聯盟鏈的技術實現上都有側重點,當然市場上便會有公鏈+聯盟鏈的混合鏈架構的項目。如運通鏈和Paralism,采用并行鏈的設計,支持多種類型的鏈,同時實現跨鏈。各個項目都有側重點,但是不管怎么做都資產上鏈都繞不過上面說的問題。

任何待解決的問題都是一個潛在的商業機會。如預言機需要保證客觀世界和區塊鏈世界的一致性;各種記賬模型的兼容;現在的主鏈區塊鏈項目的記賬模型大多還是UTXO或者基于狀態的模型是否有更好的模型;全新的金融方式需要新的風控和監管方式;泛資產的流通平臺等等。全新的世界有著太多的事情值得去探索和發現。
參考資料:
Fabric v2.0 FabToken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