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致力于解決
區塊鏈互操性的方案很多,且各有不同,包括跨鏈、側鏈、委托代理、原子交換等等。
將現有的區塊鏈網絡相互鏈接起來,并非易事。正如 ConsenSys 在報告中所說的那樣:“商業化促進了競爭和創新,激勵開發人員和企業家構建最適合其客戶的系統。”因此,開源、開放互操作性常常被忽視,大多數區塊鏈沒有內置的功能來支持互操性。
不過,現在已經有不少
區塊鏈項目開始專注于解決區塊鏈的互操性問題了,它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這些項目中,具有代表性有以下幾個:
1、波卡(Polkadot)
波卡是一個主打多鏈,或者說跨鏈技術的項目。基本上,波卡允許不同的區塊鏈插入更大的、標準化的波卡生態系統中。它的創始人是前
以太坊聯合創始人——Gavin Wood。
從技術上講,波卡由一系列的平行鏈(平行鏈處理交易,并將其結果轉移到原始區塊鏈上)、中繼鏈(即連接平行鏈并確保其安全性的中心組件)以及將波卡連接到外部區塊鏈的轉接橋(Bridge)組成。
2、Cosmos
Cosmos 也是主打跨鏈的項目。具體而言,它采用區塊鏈間通信協議(IBC)來建立區塊鏈的互操性,這類似于互聯網的 TCP/IP 通信協議。
由于之前的很多區塊鏈網絡(如
比特幣)并不支持 IBC,因此 Cosmos 使用了“橋接分區(Peg Zones)”將這些區塊鏈連接到 Cosmos 樞紐(Cosmos Hub)中,通過標準化的語言讓這些區塊鏈實現相互通信。
3、Chinlink
Chainlink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預言機服務。它可以從鏈下 API 中檢索數據并將其放在區塊鏈上。換句話說,Chainlink 是區塊鏈和所有其他線下基礎設施之間的橋梁:節點接收真實世界的數據,通過網絡傳輸到區塊鏈上。
目前,Chainlink 正在與全球大多數銀行使用的 SWIFT 系統開展合作。
4、Wanchain
和波卡、Cosmos 不同,Wanchain 使用了不同的協議來促進其他未連接的區塊鏈之間相互通信。因此,Wanchain 沒有部署“橋接分區(Peg Zones)”或是多個平行鏈,而是創建所謂的“錨定
token”,這些 Token 可以和其他區塊鏈上的 Token 進行交易。
舉個例子,將 10ETH 轉移到比特幣區塊鏈上,Wanchain 先用智能合約將這 10ETH 鎖在以太坊區塊鏈上,然后在 Wanchain 區塊鏈上生成 10WETH,錨定被鎖在智能合約的那 10ETH。這 10WETH 就可以和 Wanchain 上的比特幣錨定幣 W
btc 進行交易,這些 WBTC 可以和鎖在比特幣區塊鏈的 BTC 兌換。
5、Quant
與上面四個項目不同,Quant 不是區塊鏈。Quant 使用了 Overledger 協議,這是一個在現有區塊鏈上運行的層。
在 Overledger 上,開發人員通過“三行代碼”,無需任何額外的基礎設施,就可以創建 MApp(類似于可以同時使用多個區塊鏈的 DApp)。這為區塊鏈項目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例如,MApp 可以依靠以太坊區塊鏈進行數據存儲,同時使用 BCH 區塊鏈進行價值轉移。
需要說明的是,致力于解決區塊鏈互操性問題的區塊鏈項目很多,上面列舉的 5 個項目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至于這些項目能否成功,最后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