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事件ICO被打擊后,比特幣跌到谷底,出乎意料的是,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直接沖擊到達了兩萬美金。未來數字貨幣的發展,仍然會收到各國監管很大的影響。

為什么2018年年初不明不白就暴跌了?
94事件ICO被打擊后,比特幣跌到谷底,出乎意料的是,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直接沖擊到達了兩萬美金,而正當大家在“三點鐘區塊鏈群”聊得火熱,都無限看好區塊鏈時,比特幣又腰斬再腰斬到了六千多美金——都是些萬萬想不到啊!
? ?(2016 年12月底—2017年12月底的區塊鏈資產漲跌走勢圖)

(Google “Bitcoin” 搜索指數圖)?

(比特幣價格最近一年走勢圖(2017年4月初——2018年3月底))
?比特幣指數搜索與比特幣價格曲線無論放大還是縮小,其走勢都基本同步。
但,這并不意味著兩者之間有誰決定誰的關系,有可能是因為很多人來關注比特幣,所以比特幣漲了,也有可能是因為其他事件讓比特幣價格劇烈波動,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它們之間更可能是一種相互作用的關系。目前比特幣價格萎靡,比特幣的搜索指數也降到了近半年的最低點。?
?- 除了社交媒體,比特幣價格也和鏈上交易額呈正相關。

(比特幣鏈上交易額曲線圖)
大眾交易熱度高的時候,比特幣價格也高,熊市大家交易意愿低,比特幣價格也低。
一個現象:牛市的時候,數字貨幣的場外交易價格通過有溢價,可能會高于10%;而熊市的時候,場外交易價格通常機會沒有溢價,甚至是負溢價。
?

(比特幣歷史跌幅圖)
圖中可以看到,比特幣歷史上出現過兩次>80%的回調,2018年初的回調,也并非新鮮事。 ?
?

???
2018年4月1號時數字貨幣總市值約為$263billion(十億), 與DOTCOM(指互聯網泡沫)泡沫時的$7trillion(萬億)還相差26倍。

(幣種市值排名圖)
甚至,比特幣的市值還比不過我國的大茅臺——非小號網站4月1號把茅臺市值給添加上去了(估計用作對比吧)。
小結:
如何看ICO?
??

(2015年—2017年的ICO和傳統投資對比圖)
2015年-2017年發起的ICO項目規模相當于VC的兩倍。 ?
?

(史上獲利最高的ICO Top12圖)
(幾個高熱度項目眾籌時間圖)?
Brave的ICO,30秒籌集35Million, 讓人印象深刻。2017年5月到9月之間,各種高熱度ICO均需要爭分奪秒地搶投, 眾籌時間不斷被刷新記錄。
?
?- Token不同于公司股票,沒有現金流,估值缺少DCF(現金流折現法)、P/E等估值方法。由于缺乏理性的估值辦法,上市后波動極大。
??

上圖為部分區塊鏈項目上線交易所后的價格差,部分項目上線后就有上十倍漲幅,而部分項目卻直接跌破發行價,在ICO初期,沒有什么好的估值辦法,導致各個項目上線交易所后出現巨大的價格反差。
?
?- ICO火爆,2017年的最大贏家卻是以太坊。?

(以太坊價格走勢圖(2017年1月—12月))
盡管2017年出現了大量上線幾十上百倍的ICO,但以太坊本身的一年一千倍的漲幅笑傲群雄。
?

(各種區塊鏈類別下的漲幅收益圖)
如圖、2017年最大漲幅的項目類別排行為:以太坊、區塊鏈基礎設施相關項目、金融類、社交/內容/廣告類、交易所、資產交易類、預測市場、身份認證….后面如:賭博類、數據存儲類、數字貨幣基金、健康、游戲、VR等領域基本都沒什么收益。
中國與世界區塊鏈市場
?

(各種法幣交易占比圖)
過去30天,全球數字貨幣交易所中,法幣交易額的比例依舊是日元第一,RMB已然退出市場。
而原有的中國各大交易所紛紛轉移到海外,加上部分交易所對中國IP的限制,中國占世界的數字貨幣市場份額已經無從查起。

(比特幣算力的節點分布圖)
由于2018年初中國政府對于數字貨幣的微妙監管,大量國內礦工向周邊國家以及加拿大遷徙。

?美國、俄羅斯、新加坡、中國、香港、以色列在發起ICO上最積極。?
?

?
如圖,美國在ICO發起與參與上熱度最高。(除中國被禁止ICO外)
?
注:大規模項目如Tezos、Filecoin、Polkdots仍在開發當中。
?
?

舊金山及硅谷地區仍是技術集中地。
由于區塊鏈還在早期階段,中國目前還不是區塊鏈世界的核心,但不得不提的是,中國數字貨幣在市場份額上影響巨大,數字貨幣市值排行的前20名當中,不乏中國區塊鏈項目的影子,如Neo、Tron、Qtum、BNB、VEN,對了,還有Bitcoin Cash 如果也算的話。
區塊鏈的研發以英文世界為主,歐美在人才、技術方面有先發優勢,但中國有可能借助巨大的市場和人才技術以及投資熱情后來居上。
關于監管
未來數字貨幣的發展,仍然會收到各國監管很大的影響。
?

?
這張圖展示了17年不同國家對數字貨幣的態度,紅色表示禁止,黑色表示已出臺相關法律進行規范,黃色則表示正在商討中,綠色表示支持ICO,淺灰則表示未發生。
可以看到的是,大多數國家對ICO的態度都是走向規范化,趨嚴管理。
中國監管層的不確定性一直是影響數字貨幣走勢的一個很大因素,盡管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越來越小,但仍不能小覷。
2018年美國監管的落地會影響市場走向。
簡而言之,項目方認為自己發的是utility token, 所以不在SEC處注冊,而SEC則傾向于將所有的區塊鏈資產看成是證券,除非項目方能證明不是。這對于任何監管部門來說都是個難題。
2018年的可能
傳統VC紛紛布局區塊鏈,由于配合監管,區塊鏈項目的融資更傾向于向VC轉移。
傳統金融的動蕩(周期性的金融危機)帶來避險資金進入區塊鏈市場。
配合監管的區塊鏈項目導致普通散戶很難參與,項目方需配合進行信息披露,好處是散戶們參與的風險也相對降低。
美國監管落地的可能性是機構以美金投資合規的美國項目,以換得股權,項目則通過美國Regular A+的流程,公募上市。
ICO有可能進化成DAICO的模式,使得參與者對項目方資金有掌控權、包括鎖倉、投票撤資。
通過ICO,短期快速上線交易,獲得高額回報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未來優質的區塊鏈項目普遍傾向于更長期鎖倉、分批釋放的節奏。
2017年進行的ICO項目,經歷1年的時間后,“消失率”大增,大部分項目因為遲遲不能落地一再拖延,大眾失去信心后將逐步下跌甚至歸零。
交易所為了保護用戶利益,從大量上新幣吸引新用戶注冊會慢慢轉型,優選代幣,主動下架劣質幣,交易所之爭、代幣之爭將會異常激烈。
一些大規模的應用落地,將讓區塊鏈重新走入正軌,如閃電網絡、雷電網絡、Filecoin、EOS等,新平臺的搭建讓區塊鏈重新被賦予想象力。
2018年的重點發展方向仍是對現有共識系統的創新,比如PoW與PoS的結合、PoA、PoR還有更多Po(X)等各種新型共識機制的理念競爭。
繼加密貓(CryptoKitties)的流行后,區塊鏈的殺手級應用仍可能出現在游戲、賭博等領域。
ERC721代幣標準有可能成為新的關注對象。
文章來源:公眾號“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