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流程如下圖所示:
中心化交易所流程:
1、開戶:用戶創建個人錢包并在交易所開戶(通常需要進行KYC認證),通過賬戶/密碼登錄交易所;
2、充值:用戶將自己錢包中的資產轉入交易所為其分配的錢包地址中,用戶僅知道該錢包地址而不擁有對應的私鑰,該地址對應的私鑰在交易所手中;
3、自動轉賬:用戶充值到交易所分配的個人地址中的資產會自動轉入交易所的地址;
4、交易:用戶向交易所發出交易指令,交易所中心化服務器進行交易撮合,成交結果發送用戶,中心化撮合的最大的好處就是成交撮合效率非常高(實時);
5、提現:用戶向交易所發出提現指令,資產從交易所地址轉向用戶錢包地址。
從這些流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交易所內部進行交易的過程中并不實現實際數字資產的流轉,僅是通過IOU(即I owe you,是指用戶將數字資產轉入交易所后,交易所發送給用戶的借款憑證)形式進行記賬,交易過程不上鏈;而用戶數字資產轉入交易所以及交易所數字資產轉出至用戶個人錢包賬戶的交易過程才會上鏈。
常見的交易所平臺架構如下所示,其中比較重要的模塊有賬戶體系、訂單系統、撮合引擎、錢包系統、管理后臺等,其中錢包方面,冷熱錢包分離、多重簽名、熱錢包資金歸結、錢包Gateway等是標配技術無須贅述。
中心化交易所一般在技術實現上是有傳統成熟解決方案的,所以即使面對海量大并發實時交易,依舊可以給用戶提供很好的服務體驗,并且基于龐大的用戶和交易體量,也有足夠的市場深度保證,提供了充分的流動性。
不過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中心化交易所面臨著突出的安全問題,拋開用戶個人信息會被黑客攻擊之外,交易所的內部交易是不上鏈的,交易過程也不透明。一方面,由于交易不上鏈,容易產生交易所監守自盜和挪用用戶資金的風險。比如,2014年2月,當時世界最大的
比特幣交易所Mt.Gox監守自盜85萬個比特幣;2017年7月 ,
btc-e交易所下線,隨后域名被封禁,運營者Alexander Vinnik涉嫌洗錢、盜竊被捕。另一方面,交易過程不透明可能會產生市場操縱問題。比如,Gandal et al.(2018)發現了2013年2月-9月之間Mt Gox交易所上的比特幣價格操縱。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