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個人所能創造的價值已經極大的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心化體系往往踐踏個人的權利,比如壟斷企業在不斷侵犯消費者權益,比如一些濫用壟斷地位綁架消費者的互聯網企業。
為什么現在用戶創造的數據的卻不屬于用戶?很簡單,因為你的數據存儲在別人家的服務器上啊!你的數據寄人籬下,宿主能不能給你自由的權利就完全依賴于宿主的仁慈。
物質決定意識,數據不能脫離服務器,而服務器的私有屬性本質上決定了數據的最終控制權將屬于服務器的控制者,也決定了數據很難被自由的流動和遷移。
服務器是私有的,所以互聯網的現狀就像極了資本主義,不可避免的走向寡頭壟斷。
區塊鏈作為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公有計算平臺,則有望實現數據、計算和存儲的“共產主義”。比如Filecoin,以點對點的分布式協議實現了全球剩余儲存空間的共享。要知道,從硬盤到數據中心,全球約有1/2的儲存空間未被完全利用。
公有區塊鏈(public chain)是一個可信的公有計算設施。這種新的底層的技術架構讓我們擁有了新的可能性。比如,讓用戶能夠輕便的控制自己的身份和行為數據。所有的個人隱私數據,均可以通過用戶自己來擁有,并在需要的時候有限地授權第三方使用。基于區塊鏈,我們有望免于寡頭的“數據剝削“。
在巨頭壟斷的時代,你無法重建一個 Facebook 去打敗 Facebook,但是區塊鏈這種新的底層技術架構為彎道超車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基于區塊鏈的新的用戶數據隱私形態,為創業公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契機。
當前互聯網的服務平臺,本質上是(信任)中介。比如淘寶這樣的平臺(Marketplace),除去線上買方和賣方流量,他們其實解決的是其實就是幾大問題,一個是信任和安全(Trust & Safety),一個是支付,還構建了一個買和賣的網絡平臺。
而區塊鏈上構建機器信任、價值傳遞和智能合約在商業上帶來以下特性:
第1大特性:接近于零的信任成本。
互聯網企業構建其信用需要周期的時間極長,比如淘寶建立信用往往需要數年時間。在區塊鏈里,大家信任的是代碼、算法和規則,所以信任成本降到極低。
第2大特性:構造和交易資產的邊際成本趨近于零。
傳統的資產想用于交易,需要大量依賴第三方,要投行、銀行、證券所等來包裝、背書等,而且費用和門檻極高。有了區塊鏈,這些都不會是問題,而且成本極低。
區塊鏈的價值傳遞屬性還天然解決了支付的問題,而且有支持全球支付的基因。
從上述角度看,區塊鏈本身就是一個超級平臺,接入流量、資產和服務,就能夠幫助產業平臺化、金融化。
區塊鏈甚至帶來一種新的商業文明——我們姑且叫做“區塊鏈經濟”,從傳統的基于熟人之間信任關系的合作網絡,變成了基于透明規則的開放式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