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聞-龔博:今年PoS很火。Staking也是今年的熱點話題之一。Qtum 量子鏈作為國內最早的一批公鏈之一,很早就采用了PoS共識機制,您如何看待PoW和PoS之爭,未來不同的共識機制分別應用在哪些不同場景上?
Qtum CTO-鐘文斌:雖然 Qtum 一直采用PoS共識,但我并不因此就認為PoS一定好于PoW。公鏈發展至今,無非兩個故事:貨幣和平臺
如果一個公鏈項目的重點是面向“加密數字貨幣”這個屬性,比如比特幣,那么PoW有比較明顯的優勢。貨幣屬性并不要求靈活性和復雜性,相對而言,安全穩定才是重點,所以可擴展性并不是大問題。采用 PoW 的公鏈,新礦工的加入并不需要現有礦工的允許,購買礦機或算力就可以參與挖礦。反觀 PoS,對后來的參與者比較不友好。如果比特幣轉成 PoS,估計立馬崩盤。
而如果公鏈的重點是面向應用的平臺,則必須考慮可擴展性。比特幣上是無法建立其他應用的,當然也不需要。但對于真正的去中心化應用平臺,更準確地說是去區塊鏈應用平臺, PoS 共識就有一定優勢了。后來出現的各類高效的共識也多數基于PoS,或引入代理機制,或和BFT結合等。比如以太坊稱自己是一個去中心化應用平臺,并有計劃將共識逐漸轉向 PoS,雖然這個過程會比較漫長。
共識機制并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更多的是滿足實際需求。但個人認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 PoW 應該還會是主流。因為數字貨幣屬性是目前行業內得到驗證的故事,適合采用 PoW 機制。而平臺屬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甚至此路通與不通還是個疑問號。PoS的發展也依賴于后者的發展。
鏈聞-龔博:這個答案很有思辨性,今年PoS火爆,很多人立馬轉向,但是誰都知道一年在加密貨幣發展史上非常短暫。事實會證明一切。
那么第二個問題:智能合約Staking是Qtum提出的staking領域新的探索,能否簡述下其含義及其帶來的優勢?Qtum在Staking 機制方面什么新的思考和進展?
Qtum CTO-鐘文斌:這個其實我們都還沒對外公布細節呢,哈哈,這里劇透一下:
Qtum 既繼承了比特幣的UTXO模型,又繼承了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同時采用了PoS共識,我想這是很多項目都可以參考的一個范例,在Qtum 上進行各種新技術的探索非常適合
在純 PoS 系統中(包括目前的Qtum),所有staker必須保持在線才能進行staking(這一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去中心化,實際上非常合理)。但對于一些無法保持在線,或者stake比較少的用戶來說,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對于礦池來說,純 PoS 的項目只能采用中心化方式搭建,這將有比較大的安全性風險和單點故障風險。雖然通過類似 DPoS 等代理機制,用戶可以把自己的權益代理給超級節點,獲取部分獎勵,但這種分享獎勵的機制大多不是通過鏈上邏輯來保證的,也就是說用戶無法保證被委托的節點會兌現承諾。而且對于收益的分配也無法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缺乏靈活性。這些都是我們能看到的問題。
Qtum 正在研究一種基于智能合約Staking機制,智能合約作為staking的主體,用戶不必保持在線,也可以獲取收益;并且沒有像中心化 PoS 礦池一樣的安全性風險和單點故障(當然,合約本身的代碼要經過安全性審查,這是另一層面的問題);收益的分配完全由智能合約保證兌現,避免鏈下分配的不確定性;Staking收益分配方式靈活可編程,比如可以根據鎖定時間獲取一定的加成,又比如可以通過鏈上治理機制進行調整。
具體的實現容我賣個關子,請大家關注 Qtum 后續發布的技術文章和升級提案(QIP)。
金色財經-陳穎:KuCoin作為行業內最早發力Staking的交易所之一,怎么看待交易所在Staking領域的獨特優勢?未來將在生態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KuCoin VP&聯合創始人 TOP:相較于單一機構或節點,交易所作為連接用戶和項目的橋梁,具有提供Staking服務的天然優勢。
交易所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更重要的是,成熟的交易所往往已經建立起了用戶的信任感,更易推廣相關的服務。
此外,交易所還與很多優質項目有深入的接觸與合作,推出Staking服務能與項目方很好的聯動,且這也是賦能項目的方式之一。
金色財經-陳穎:那能否簡單介紹下KuCoin提出的推出了 Soft Staking 和 UpStake,未來針對Staking還會有哪些產品和服務推出?
KuCoin VP&聯合創始人 TOP:我先介紹下Soft Staking 和 UpStake,這兩個都是 KuCoin 獨家推出的概念。
Soft Staking有一個中文名叫持幣返利,機制很簡單,用戶將相應的代幣存入KuCoin,我們就會幫助用戶去參加主網質押,相較于其他的Staking服務有幾個明顯的優勢:用戶的幣不用鎖倉,也沒有贖回后的等待期即可獲得Staking收益;Staking的收益每日發放;用戶仍然可以自由的在KuCoin交易和提現這些代幣,兼顧了交易和Staking的需求。
當然,因為我們要滿足提現的需求,所以不會將錢包中的代幣全部用于質押,我們會每日調整質押比例,為用戶謀求最大收益。這一服務推出以來,已經有ATOM、TRX、VSYS、TOMO、EOSC等超過10個項目接入,未來我們將逐漸覆蓋更多項目,同時Soft Staking也得到了很多用戶的認可,目前每日有超過30萬用戶在KuCoin享受Soft Staking服務。
UpStake是我們推出的一種全新的上幣形式,我們稱之為質押上幣,參與UpStake的項目如果滿足了充值人數和金額的要求,就能獲得上幣資格以及Soft Staking服務資格,首期項目EOSC在8月初成功通過這一方式上線KuCoin,這種模式對用戶、項目方、交易所是一種三方共贏的局面。
對于Staking未來的產品形式,我們今天就有一個跟Staking的全新產品推出,針對Staking行業的痛點給出了我們的解決方案,大家可以關注下我們晚上在社群里做的線上發布會。
鏈得得-齊靈鴿:Wetez 作為一款基于 POS 共識的安全節點錢包,如何看待錢包在生態中起到的作用?
Wetez 創始人-卡咩:錢包一直都公認的與加密貨幣世界”交流“的流量入口,和交易所一樣,但是相對小。錢包是去中心化的入口,交易所是中心化的入口,所屬時期的原因,兩者發揮的職責不同,前者偏存儲,強調個人掌控;后者偏交易,強調及時獲利。
在Wetez看來,金融理財類需求是目前去中心化錢包比較適合的落地場景,而Staking具有天然的金融屬性,所以兩者結合是非常合適的。從Wetez錢包中做staking,代表的是個人行使資產權利,對未來個人使用其他自有權利是一種教育作用。
在選擇項目上,首要判斷的標準是該項目是否有發展潛力,這種潛力的判斷來源于多個方面,比如去中心化程度,技術實力,社區發展情況,還有領軍人物等等,這些因素決定了市場對項目的未來預期。
如果,項目有預期加上有未被證明的概念存在,一般Wetez都會選擇加入該項目的節點生態。
鏈得得-齊靈鴿:那么Wetez礦池在PoS項目的選擇上更關注哪些方面?這對于普通持幣者選擇項目參與Staking而言有何借鑒意義?
Wetez 創始人-卡咩:大部分持幣人進行Staking的情況是,持幣后Staking,很少是買幣來做Staking。在選擇項目上,基本就是手里有什么token,就做什么token的staking,所以這個問題來到了持幣人手里有staking的幣,要不要做staking。
我覺得如果是準備長持的持幣人,就做staking吧。這個觀點反復在Wetez的分享里面說到,就是越多staking量帶給生態的價值是長期的,給投資人的回報也是線性的,短期內的staking并不一定能跑贏幣本位買賣的利潤。
另外,普通持幣人應該多花時間關注Staking帶來的增值收益,而不僅僅是固定時間內發的一點點幣,因為按照年化來算,10%~20%的通脹情況,最后拿到手其實沒有太多的。所以關注生態長期發展,做staking是比較好的選擇。
鏈向財經-莎莎:HashQuark 的定位是 Staking 節點服務商,提供包括區塊鏈基礎設施、生態建設和技術方面的服務,請問你們在生態中有何重要意義?
HashQuark CEO-Leo:我們認為Staking是一個完整的而生態,既然是生態就是一個多方面融合的經濟體,比如:從技術上講,Staking為公鏈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從而保證公鏈的安全平穩運行;從Token層面上看,Staking為用戶提供了幣本位保本的數字貨幣儲蓄業務;在公鏈角度上看,Staking收益能吸引更多節點加入公鏈建設,同時也是最有效地推動了公鏈社區建設的方法。
相應地,HashQuark OSP在Staking生態中的定位也有對應:1.為公鏈提供銀行核心系統級別的、全球分布、安全的Staking基礎設施;2.與錢包、交易所等機構合作,通過流量入口為用戶提供最為便捷的獲取Staking收益服務;3.公鏈層面,提供社區服務、安全保障、市場資源等。
鏈向財經-莎莎:OSP 作為專業的 Staking 生態服務平臺,在平臺伙伴的選擇上具有什么標準?OSP平臺的發展對于Staking的安全性和生態建設具有哪些作用?
HashQuark CEO-Leo:在伙伴的選擇上,我們目前主要考慮三個我們認為的行業痛點:
1.安全——這是數字資產世界中最重要的問題,尤其是今年安全事件頻發,同時安全防護工作剛好是一個大家群策群力的過程;
2.社區建設——我們希望通過Staking為核心,進行社區建設,比如像KOL,幫助他建立一個節點,這樣可以將他的影響力直接變現,也和公鏈建立最直接的聯系;
3.應用孵化——繁榮的公鏈少不了上層應用的支持。尤其是Staking公鏈,其目標之一就是為了滿足應用對區塊鏈的需求。
關于未來:1.我們預計Staking經濟的大爆發或許將發生在今年年末或明年年初,隨著以太坊2.0全面轉型為PoS共識機制以及PlatON、Polkadot等優秀明星公鏈的上線,PoS/Staking在整個數字資產世界中的影響力會逐步壯大,不論是幣種數量還是市值占比;
2.需要注意到,Staking生態依然面臨著很多問題,例如目前較大的市場波動導致流動性成本過高;用戶對Staking的認識不足,仍然需要大量的市場教育;Staking服務/產品的易用性和普及度很低,這也是Staking概念火熱、但落地應用較少的主要原因。以上這些都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 第五環節:碳鏈價值提問Blockpower /
碳鏈價值-唐晗:Blockpower 作為加密幣資產和區塊鏈資產管理平臺,業務涉及一、二級市場及節點驗證。作為社區參與人,請問Staking 的出現,對于區塊鏈項目的社區治理有何影響?
DForce&Blockpower 創始人-楊民道:首先,staking的出現讓區塊鏈的參與的門檻降低。大家都都知道,PoW無論是比特幣還是現在的以太坊,實際上挖礦的參與門檻已經很高。普通人基本無法參與挖礦,而且挖礦本身基本更是跟該鏈的治理沒有太多關系。
Staking本身也是一種投票機制,而且更加民主化參與。節點可以投票,持有代幣委托給節點的人,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所以staking是讓治理的過程更加透明化和程序化,更重要的時候,通過鏈上投票,可以讓整個過程的可預見性增加,更加具有程序正義性。
比如我經歷過以太坊因為DAO事件導致的分叉,其實當時整個社區都處于極大的焦慮中,不知道最終的主鏈是屬于支持分叉方還是不支持分叉。最后因為這種分歧導致分叉出ETC。公鏈的分叉,很大程度上在于大部分公鏈(比特幣及以太坊)都是依靠社會共識,而社會共識是飄忽不定的,具有極大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對于一個結算網絡或者是主打金融的公鏈是致命的。
另外Blockpower作為Tezos全球前十的節點,最近也經歷了Tezos的通過鏈上治理及自動升級的過程。Tezos的整個治理完全是鏈上的,它另外一個特色是鏈上治理和升級完全結合在一起,只要投票通過,會自動啟動相關的升級代碼,這些啟動指令是預先寫在鏈上。我覺得這個是比較純粹的鏈上治理,我們看到現在的新的公鏈很多都在做這方面嘗試。至于這些治理模式是否能經受考驗,這個只有等待市場驗證。
PoS作為一個基礎設施,在公鏈的采納數量上已經超過PoW。我個人判斷,將來公鏈的主體基礎設施是會以PoS或者類PoS的共識建構,如果用傳統金融市場的比較。PoW更像是高度依賴生產資料的制造業,而PoS的金融模型更接近房地產,更具有金融屬性,而且中間的摩擦成本較PoW要小。
PoS從模型構建上,更容易做成固定收益產品,而且大部分的質押,分紅都基于鏈上。我們看到很多有意思的DeFi嘗試圍繞著staking進行,比如可以做基于節點double spend風險的去中心化保險(如Nexus Mutual),我相信將來還有很多基于staking做的產品。
另外我們也在推出穩定幣staking,可以通過USDx的staking,進入貨幣市場協議,獲得活期的利息。也歡迎大家參與usdx的鑄幣,已經后面的的穩定幣staking。
另外我們也在和一些節點合作,準備出基于穩定幣USDx計息的staking類產品,這樣可以避免分紅收入受到質押代幣的價格波動影響。我看到市場上,也有一些產品,在考慮怎么解決類似Cosmos的atom 這樣的鎖定期過長,影響流動性的產品。 我相信將來會圍繞staking,有一系列的DeFi和CeFi的產品。
碳鏈價值-唐晗:同傳統金融市場相比,Staking資產未來發展趨勢和歸宿如何?可能會出現哪些金融產品?
DForce&Blockpower 創始人-楊民道:staking 資產就類似圍繞pow的資產一樣,會非常多樣化。結合DeFi和CeFi的特點,在分紅產品、節點抵押、流動性礦池等上 會有很多產品出來。如果以太坊完成Casper 2.0, 整個幣圈市值應該一半以上會建立在staking模式上,我覺得應該在明年下半年大部分的PoS主鏈會發布。
金色財經-陳穎:Staking機制當前被項目方當做一個鎖住流動性的機制,通過拉盤出貨的方式收割散戶,長期可能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項目方的Staking機制應當如何設計保證用戶的利益?什么時候可以出現低風險的穩定收益的金本位產品?
Qtum CTO-鐘文斌:這可能不是簡單通過設計Staking機制就能解決的,是涉及到多方博弈的經濟行為。
Qtum 采用的是純 PoS 機制,且超過90%的代幣都已經流通,全球有超過4000個全節點參與 Staking,整個系統比較去中心化。如果代幣分布足夠分散,且新增代幣的分配方式也足夠分散,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個問題。
另外,staking獎勵的數額也應該相對合理,現在有些staking 項目的收益動不動100%,這明顯也在變相鎖定流動性,以常識來理解都不科學。社區可能不得不強制被教育,才能回歸理性。
從長遠來說,項目方還是應該專注于做有價值的事情,價值決定價格。如果項目本身沒有價值,再精巧的Staking 機制也只能淪為擊鼓傳花的游戲。
區塊鏈的代幣只能保證在其本身體系內是自洽的,但金本位產品涉及到很多外部因素,類似金融產品不是我們的專長,還是留給其他幾位專家回答。
KuCoin VP&聯合創始人 TOP:我認為Staking只是一種機制或模式,他客觀上可能會鎖住流動性,但不應該讓其為項目方收割用戶背鍋,真正想收割用戶的項目,有100種方式。
關于Staking和超級節點,最近有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是某頭部項目的超級節點基本被各種巨頭把持,其實這樣是舍本逐末的,因為這些巨頭很難實際參與到項目的社區運營中,只是為了收益才去做了節點。
針對如何優化設置,我們也在跟很多項目一起探索,比如EOSC,KuCoin最近成為了他們的超級節點,在投票時,我們會特別留意那些對項目做出實際貢獻的節點,幫助項目更好的發展。
我們每日會給用戶發放KCS鼓勵金,讓用戶共享平臺發展的成果。最近幣圈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存幣生息借貸服務,我們也在關注,不排除會在合適的時機推出類似的產品。
Wetez 創始人-卡咩:回到之前說的,Staking是一個長期事情,短期并不見得能跑贏買賣的收益,甚至有可能是負的。我之前和很多合作方討論金本位產品,對金本位固收的產品要在目前的機制中實現,幾乎是不可能的,不確定性太多。
對于普通持幣人來說,在選擇自己是否做Staking的時候,需要多方面考慮清楚項目staking的情況,特別是一些半路出家但連基本的方案都沒說清楚的,盡量就別做這個項目的staking了。
另外,我們也在做一個新項目叫Stafi,通過解放Staking流動性的方式,讓staker能獲得收益的同時,可以隨時做交易,能確定staker不會陷入被鎖倉后收割的情況,可以期待一下這個產品。
HashQuark CEO-Leo:從我的角度來看,Staking的核心是通過代幣質押來保證區塊鏈網絡的安全。這里的安全包括兩方面:
1.需要一定數量的代幣質押在公鏈網絡中,在這里,代幣對應的是PoW語境下的算力,如果代幣不足,那么網絡也就不再安全。
2.需要保證代幣是分散、去中心化的,因為去中心化是區塊鏈世界永恒的話題,過于中心化必然導致公鏈失去價值。
Staking同時也是一種激勵機制,有收益產生,才會有人選擇質押代幣。但如果只考慮用戶的利益而罔顧以上幾點,也就不能稱之為完善的機制。因為如果公鏈本身不再安全,那么代幣價值也無從談起,最終犧牲的還是大多數用戶的利益。我個人認為,一個好的機制需要平衡公鏈的安全性,同時兼顧激勵,維系合理的代幣質押量。
Staking本質上是一個穩定、低風險的幣本位產品,目前還處于早期階段。金本位與市場行情關聯非常緊密,需要怎么做,我也還沒想清楚。
DForce&Blockpower 創始人-楊民道:首先,絕大部分的鏈是不值得去staking的,因為他們都跟空氣一樣,stake到最后還是一場空。
我覺得最根本的問題是,你為什么要持有某個PoS的代幣,它本身是否有邏輯支撐。而不是簡單地看staking的回報,大家要特別警惕那種staking yield超高的鏈,通脹率很高的鏈,本身是因為鏈的風險高,有可能你超高的通脹收益,還不足以彌補抵押幣的跌幅。所以,大家選擇的時候,一定要了解staking的模型和邏輯。
其實無論項目方如何設計,如果鏈本身沒有價值,那是很難保證投資人利益的。我覺得項目的staking 模型設計,主要是考慮如何能長期,公平的激勵生態不同方的參與者,而不是純粹玩經濟和金融模型。我們最近看到一些鏈,在金融模型設計上過于工程化和金融化明顯,實際上最終會嚴重傷害項目本身和社區。
穩定的本金類產品一定會出現,實際上我們也在研究。但是一個基本前提是,這個鏈的代幣必須有足夠深度的期貨或者杠桿市場,也就是有市場可以對沖幣價的風險。比如比特幣、以太坊是比較容易合成法幣固收類的staking產品,但是對于一些市值不高,沒有足夠多的交易市場支撐的鏈,就比較難。
我估計第一個能做穩定本金類的staking產品,應該是以太坊的Casper2.0
鏈得得-齊靈鴿:當前Staking領域的發展現狀符合您的預期嗎?從您的角度看您覺得生態中目前還缺什么?未來行業發展將呈現怎么樣的趨勢?
Qtum CTO-鐘文斌:其實也談不上什么預期,因為我們3年前就在搞 PoS 了,當時國內沒人討論這個,今年開始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對行業來說是件好事。公鏈是區塊鏈技術的動力之源,每一個我們此刻正在鉆研的無人問津的技術,都可能在某個時候突然成為熱點。
個人認為缺少靈活且安全的Staking 機制吧,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做基于智能合約的Staking。剛才已經說過了,這里就不重復啦。希望明年大家可以一起討論這個話題。
未來PoS在技術上會有一定創新,比如智能合約staking,也會和和各種其他技術的融合。PoS還是會被大多數想做平臺的公鏈所使用,但能不能最終發展起來,取決于平臺是否能夠承載實際的應用,而不僅僅是由共識機制或獎勵機制決定的。另外,高回報率不可持續,對于 Staking, 大多數人會回歸理性。
KuCoin VP&聯合創始人 TOP:作為交易所,我們在圈子里的核心職責是提供流動性,而Staking服務很有意思,他跟我們的職責正好相反,是鎖住流動性。
但我們發現,這其中其實有一些用戶需求沒有被滿足,比如我的ATOM參與了Staking,但是我突然需要變現、或者ATOM突然有了行情,我能怎么辦?既不能立即變現獲利,也不能及時止損。據我所知,市面上還沒有特別突出好的產品能滿足這一需求。
KuCoin希望能給出一些解決方案,來幫助用戶獲得更多流動性上的便利,這也是我們今天預告推出新產品的Pool-X礦池的核心思路。我們認為這款產品能讓現存的Staking生態更為完善,推動整個行業更好的發展。
Wetez 創始人-卡咩:當前Staking領域的發展現狀符合預期,但缺乏支撐。19年上半年,Wetez經歷了Staking世界一輪大爆發,這種爆發不僅來自于項目,也來源于節點,對了,還有媒體。大家對于Staking的關注度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作為一個辛勤耕耘1年半的團隊,這種受關注度著實有點夢幻了。
我們認為Staking對于節點服務商來說,是一門生意,而且是一門規模的生意,也就是節點接受的委托量越高,所獲得的利潤也越多。利潤來源幣價,幣價很大一部分受項目發展的影響,其中一點就是去中心化程度,也就是PoS共識里面天然會存在多個節點服務商。
從這點看來Staking領域的節點的確發展的越來越豐富。但是從目前項目方運用Staking模型來做鎖倉為唯一目的來看,這是很不符合我們預期的,可怕的是,明知道這種是陷阱的Staking,還是有很多人來參與。
Staking的生態中仍然確認價值輸入,只是之前和一朋友聊到的,PoW的挖礦通過礦機,電力等成本作為價值輸入,而PoS的挖礦就是單純的用錢買幣,兩種之間缺了一層現實世界中的物理價值傳遞,使得整個PoS生態變成了純資本游戲。雖然資本游戲有資本游戲的好處,但是帶來的更多新的問題。未來,我覺得行業會回歸一個較為寧靜的狀態,畢竟熱點已經過去了,但生意仍然在,這種生意的好處就是,無論行情幾何,只要有幣在,那么staking的生意經就能念下去。
HashQuark CEO-Leo:目前看來,比我預期得更好。從概念熱度上看,Staking的熱度從去年年末到今天已經維持了將近一年,且沒有降溫的趨勢。這在區塊鏈行業中是很罕見的,據我觀察,一個新概念的熱度一般會維持三個月,最多半年。從項目角度來說,今年大部分公鏈都采用了類PoS機制。從流量入口上看,許多知名的錢包、交易所都已經開始布局Staking業務,也產生了很多Staking節點、服務商,以及TokenInsight等評級機構,這些都說明了Staking生態正變得越來越豐富。
目前的缺陷:1.用戶缺乏市場教育。PoS機制的特點之一在于持有代幣即可參與Staking,這極大地降低了用戶參與的門檻。但從目前的市場反應來看,用戶似乎并沒有因為參與門檻的降低而積極加入,參與Staking的人數仍然偏少。很多人只是有所耳聞,但并不夠了解。
2.產品豐富性不夠。目前Staking的玩法比較單一,只是單純通過質押獲得收益,在這種簡單的商業模式背景下,參與方只能以價格戰的形式獲客:節點比拼傭金率,公鏈比拼是收益,產品比拼活動。當然在早期,這對市場發展確實會產生一些正面影響,但持久的價格戰并不是健康的趨勢。
3.節點運營的專業度不夠,或者說行業還沒有意識到Staking節點運營是個專業度很高的工作,也并沒有看清其中的風險。今年六月發生的Cosmos slash事件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對未來發展的簡單預估:1.公鏈方面,整體看好。以太坊2.0的上線將成為Staking生態的標志性事件,畢竟以太坊是目前市值排名第二的公鏈,也是擁有最多開發者的公鏈。而以PlatON、Polkadot為代表的新一代明星公鏈的上線也必然會極大促進Staking生態的繁榮。
2.機制方面。我們觀察到行業內出現了各種新產品和新思路,試圖針對質押鎖倉期、Slash風險等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相信一定時間內能得到較好的解決,同時,這其中也存在著很大的市場機會。
3.隨著Staking經濟的發展,未來,了解、參與Staking的用戶會越來越多。
4.由于Staking業務不涉及交易,在金融合規性方面具有天然優勢。這無疑是個巨大的機會,也是豐富金融產品的重要途徑, 比如像數字資產托管等等。預計在未來,相關產品也會紛紛落地。
DForce&Blockpower 創始人-楊民道:Staking領域的發展,我有三個預期。發展基本符合預期,熱度超乎預期,利潤遠低于預期。
在現在的幣價情況下,大部分節點是無法盈虧平衡的。由于staking的模式問題,并沒有PoW行業的經濟規模 效應,所以如何能賺錢是大部分staking節點面臨的問題。
我們測算過,市值前三十的PoS的前10節點都未必能實現盈虧平衡。現在基本上頭部主鏈都選擇PoS或者變種的PoS的形態,所以staking應該會是非常主流的模式,我預計明年下半年到2021年,pos/staking的鏈市值會占主導。
而且staking其實也不是PoS獨享,就算是選擇POW做layer 1 的Nervos,它們的Cell的設計也是一種資源模型,也算是staking的一種類型。PoW引入staking 的元素,可以解決傳統的PoW的經濟激勵過于集中在礦工群體問題,進一步增加參與的利益相關方,讓社區參與更多樣化。
Staking的生態里,缺乏的東西還很多,比如更方便分紅、委托和投票的錢包、節點運營方的融資方案、更去中心化的staking基礎設施。特別后面一點,現在95%的節點都跑在aws上,這種基礎設施層面的高度集中實際上是系統性風險,我希望看到更加去中心化的staking基礎設施,這個也是PoS系統穩健和壯大非常重要的。所以,行業還需要一個支撐staking的去中心化的存儲設施(比如filecoin/ipfs)。
我相信將來PoS/staking會支撐起一個龐大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就如PoW帶動了巨大的挖礦產業群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