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倒閉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一種最不認可的說法:又一家汽車行業的供應商被玩死了。
為什么說是“汽車行業的供應商玩死了”?
為什么說“又一家汽車行業的供應商被玩死了”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年客戶“玩死”供應商的一些“套路”吧。套路一,想成為我的供應商,先過SCA-supplier common audit吧。為了進入客戶的合格供應商名單AVL,供應商得先過IATF16949,再過客戶的SCA。這一套下來,20萬是要的吧。
套路二,既然合格供應商了,簽個合同吧。簽了合同就有項目做了,不過這個付款周期必須按照6個月來算喔。什么意思呢?供應商的場地、原材料、工人、設備等等都是墊錢的喔。等產品到了客戶那里,再等6個月才能拿到錢。

套路三,產品到客戶那里,6個月后能拿到錢。供應商太天真了,一前一后兩個陷阱等著供應商呢。前面的陷阱是,客戶零庫存管理,所以供應商的產品到了客戶那里是進入第三方倉庫。這個第三方倉庫的場地費、管理費還是算在供應商頭上。只有等客戶提貨了,消耗了,才能開始計算付款時間。后一個陷阱是,6個月后,客戶的財務再拖拖拉拉,浪費個半個月或一個月很正常;然后塞給供應商一個承兌。等供應商拿到真金白銀,3個月又過去了。
套路四,既然供應商硬著頭皮簽下了“公平條款”的合同,就給個VA/VE項目做做吧。客戶內部通常叫成熟的產品換供應商,cost down 10%~20%(如果是國外的供應商換到國內,一般50%~80%)。拿到了VA/VE項目,賺錢嘛?供應商通常對外宣稱,成為某某世界500強公司供應商啦。看似滿面榮光,實則是貼本賺吆喝喔。
套路五,好不容易捱到第2年,客戶又來談“年降”。根據合同,客戶每年要降6~8個點喔,更有甚者,年降10~20%。供應商當然會反抗,但是沒用滴,“公平條款”的合同可是白紙黑字寫的清楚呢,你可是自愿簽的合同。
套路六,供應商想多賺點錢,能否接點新產品做做。客戶說,歡迎歡迎啊,技術關過了,交個保證金,再搞個供應商PK賽、價低者得。
套路七,供應商交了保證金,也低價中標了。這時客戶細心交代:咱這個開發費用、模具費用可是不付的喔;樣品費用、產品測試費用也是供應商自己承擔的喔。供應商罵娘的心都有了。

套路八,不管怎樣,新產品總歸賺的比老產品多一點點嘛。但這也只是理論上,如果供應商技術不過硬、質量不過關,引起客戶產線異常、斷線,可是要按分鐘賠錢的(一分鐘幾百美金是常事);另外,如果客戶市場召回產品,供應商也是要分攤COPQ的,而且是按成品的價格索賠的喔。
套路九,客戶來人,吃喝拿要,皆是費用。這一點長城據說“不拿供應商一陣一線,不吃供應商一茶一飯”,點個贊吧。
套路十,“最黑最黑”的套路,黑到無法點燈明說。趕緊留言吧,別一不小心被客戶玩死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