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天秤幣想規避的是
比特幣等
數字貨幣由于內在價值缺乏而產生的投機性波動,那為什么不走捷徑,即直接參照主流穩定幣模式把自身的信用和美元的信用綁定呢?掛鉤
金融市場中的“避風港貨幣(Safe Haven Currency,指諸如美元或瑞士法郎等主要交易貨幣,投資者和基金經理在政治動蕩時期欲為資金尋找避風港時,即會將資金投入此類貨幣)”,不也同樣可以實現幣值的保值嗎?
一種解釋是天秤幣的野心遠遠超過現有的任何穩定幣。設計者想把天秤幣貨幣塑造成具有生命力的獨立的超主權貨幣單位,成為兼具交易媒介、記賬單位和價值貯藏功能的“全球性數字貨幣”。這就需要把信用的主要來源從美元也就是美國政府轉移到天秤幣協會。這是一種風險和機遇并存的路徑選擇。
主要風險是:第一,天秤幣協會主要是由大企業(尤其是位于硅谷的美國的大型互聯網企業)為核心成員組建的,雖然在瑞士注冊為一個非營利組織,本質上仍是私有性質的組織。歷史上還從未存在過由一個私人組織來管理具有全球公共品性質的全球數字貨幣和實施貨幣發行局制度,也沒有治理和監管這樣一個組織的案例或模板可以參照。
舉例來說,根據目前的機制設計,天秤幣儲備金有兩種來源:用戶和早期投資者。投資者通過儲備金中生息資產的收益來獲得回報,而百分百由中央銀行現金構成的儲備金是無利可圖的。這就需要協會制定一個合理審慎且平衡多方利益的儲備金管理政策。
第二,近年來,臉書公司多次成為監管重點“照顧對象”。去年,在著名的“劍橋分析”事件中,因泄露 5000 萬用戶的資料而使得一家政治咨詢公司利用這些信息影響英國2016年脫歐公投和美國2016年大選,臉書的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連續被美國參眾兩院質詢并向公眾道歉。這些不良記錄很可能讓天秤幣在監管上面臨無法逾越的障礙,導致項目無法啟動,除非作為項目發起人的臉書公司可以說服監管忽略其此前托管用戶信息時的不良記錄,并支持一個由其發起主導的在瑞士注冊的托管用戶資產的組織。
盡管如此,天秤幣面臨的機遇又是歷史性的。由天秤幣協會負責實施貨幣發行局制度,如果運作有方,儲備資產充足雄厚,則天秤幣可以成功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借助臉書公司和協會成員的網絡,圍繞天秤幣的生態系統可以迅速擴大,從而為Libra貨幣成為數十億人使用的全球貨幣打下堅實的基礎。
《經濟學人》雜志作了一個假想,若每個西方國家的消費者將10%的存款轉成天秤幣形式,那么天秤幣儲備金的規模將達到兩萬億美元,可一夜之間成為國際債券市場上的重要力量。這才是天秤幣真正的可怕之處。
追溯天秤幣欲成為超主權貨幣的野心,我們甚至可以回到互聯網泡沫最高峰的1999年。當時剛創立PayPal不久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彼得·蒂爾為這個現在支付領域的巨頭確定了“成為世界金融的操作系統”的愿景,根據《支付戰爭》一書中的記錄,這位后來臉書的天使投資人向團隊這樣描述:“在21世紀,人們需要一種更方便、更安全的貨幣形式,只要有一臺掌上電腦或是網絡連接,就可以從任何地方獲取;當然,對于美國用戶,我們稱之為‘方便’的東西,對發展中國家的人來說就是革命性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