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所有平臺都試圖關注以太坊,這個行業沒有突破。”
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8月21日,由火星財經主辦的“POW’ER 2019全球開發者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邀請來自全球的70位區塊鏈、5G、AI、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的技術領袖、專家學者、投資及研究機構負責人,分享他們對新技術趨勢和商業機遇的判斷和展望。
會上,量子鏈創始人帥初發表了《2019年公有鏈的技術發展和反思》的主題演講。他表示,2009-2019年是比特幣起起伏伏的十年,當前的行業在不斷發展。對于隱私資產,他表示看好隱私資產的發展,金融資產需要隱私保護。
同時,他提出了五個觀點:
1. 比特幣專為貨幣轉賬而設計,因此所有交易都需要全球在線驗證;
2. 比特幣設計的邏輯框架是同步執行并驗證一切;
3. 比特幣腳本的邏輯有限,因此以太坊添加VM以實現更多邏輯;
4. 但核心思想仍然是同步執行,這種邏輯對平臺可擴展性不利;
5. 其他所有平臺都試圖關注以太坊,這個行業沒有突破。
以下為演講原文: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對于2019年公有鏈技術的發展以及大家所看到的一些現象的反思。
我是量子鏈創始人帥初,2016年我們做了一個礦池項目,獲得了一個80萬美金的天使投資。在2017年3月份的時候,我們面向全球有公開的募資,募到了1500萬美金。一路走到今天,我們經歷和見證了幾乎整個中國區塊鏈行業的發展。
現在其實不是最困難的時候,最困難的時期是這個行業的早期,在2013-2015年期間,當時比特幣價格是幾百塊錢到一兩千塊錢,那時候行業更沒有人關注。但是今天社會上有很多目光都在關注這個行業,區塊鏈行業也依然在不斷地向外擴張,這個時候需要我們去偽存真,尋求真正能給社會創造價值的發展方向。
我介紹下整個公有鏈發展的過程。公有鏈的概念興起于2015年,在2015年之前,行業里面并沒有公有鏈這樣的一個概念,當時大家所談論的概念都是家庭貨幣。今天,我大概劃分了七個小章節來分享我們的一些思考。
第一個是前面的十年,從2009到2019年,比特幣走得起起伏伏,這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十年。在這十年里,整個行業在做什么?加密貨幣作為導火索帶來了區塊鏈的時代,我們在2015年以后看到的趨勢是,大家更多談論的是從加密貨幣到區塊鏈平臺的概念切換,包括我們今天所遇到的公用鏈發展的瓶頸和問題,大家一直質疑的公有鏈如何去落地,如何真的去創造價值。也包括我們之前的設計思路和想法是不是存在問題,還包括以太坊和量子鏈,我們所走的道路是不是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需要我們去反思的。最后,我會總結一下量子鏈從2016-2019年的三年時間內,我們做了什么東西,我們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經驗經驗和教訓。
第一個十年,怎么贊美比特幣的意義都不為過。這個時期,比特幣以一個去中心化、點對點的電子現金協議的方式,代表了一個新事物的興起,填補了整個互聯網協議層缺失的板塊。第一個十年,比特幣網絡基于互聯網創造了一套全新的信息共享的方式,因為原來都是信息不對稱的系統。但在區塊鏈的時代,所有的信息都是一個信息對稱的網絡。這樣的一個網絡,任何人都有權利去獲取網絡當中所有的信息。
這個怎么理解呢?比如說你去運營一個比特幣的節點,通過節點,你可以解析出比特幣的第一筆交易到今天所有的交易記錄。在這個節點域名下面全是透明的,除了百度、阿里、Facebook以及該公司本身,沒有任何人能獲取到一家公司所記錄的全部數據。在這樣一個開放式的區塊鏈網絡里,任何人都是域名的節點,可獲取、去驗證、去查詢這個網絡所發生的所有的歷史行為和數據。
在國內很少提的一個概念,但是我覺得這是行業里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我們原來所享用的任何服務、互聯網的服務,都是基于一種信任的服務。我信任支付寶,所以我會把錢放在里面;我信任銀行,我會把錢放在里面;我信任百度給我呈現的搜索的結果,所以我會選擇去使用百度的服務,這是基于信任的服務樣式和形態。但是區塊鏈想帶給大家的是一種無需基于單個個體、或組織、或公司所提供的服務,我們把它叫做免信任的服務。這種新型的服務,是未來區塊鏈時代非常大的一個特征。
這是比特幣網絡的礦池,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這是第一個去中心化的網絡,通過礦池,通過節點,通過錢包,搭建了一套非常精細而復雜的去中心化的金融設施。這樣的分布式網絡,它有無限擴張的能力,是一種不再受制于我們的時間和空間的一種新網絡形態。
今天我們使用的所有有形的服務,比如說銀行服務,它其實是受制于時間和空間的,但是區塊鏈網絡是跨越時間和空間邊界的限制,任何有互聯網接入的地方,都可以使用比特幣的服務。這樣的一種新型的服務,我覺得也代表了未來的一種發展趨勢。
加密貨幣的核心理念,和我們今天使用的以及過去幾十年所建立的理念是完全不一樣的。首先我們為什么會稱為一種貨幣為加密貨幣?首先它是一種對等的網絡,在這個網絡上沒有特權的節點;第二個它是一個無需許可的網絡;第三個它是一個信息對稱的網絡,在這個網絡上,任何人都可以獲取這個網絡上所有的信息。還有一點,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的體系,它也有一套天然的資金管理邏輯,比如說通過多層簽名保證資金的安全。
如果一個網絡是信息對稱的網絡,必然會導致共識和免信任的服務,因為這個網絡不會存在欺詐,這樣的網絡也必然會形成一種共識。
但是加密貨幣注定是一個長遠的道路,從監管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做到合規、可審計、可被監管。我覺得只有這些符合監管的條件滿足之后,加密貨幣才會有未來,否則會一直處于邊緣地帶。
而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比特、萊特、狗狗幣這些品種并不想做成一個平臺,它也沒有能力做成一個平臺,因為它是腳本語言的設計,它的邏輯非常簡單。但是在2015年,出現了以太坊項目,以太坊宣稱的理念和比特幣是不一樣的,以太坊宣稱自己是一個去中心化應用的平臺和智能合約的平臺。加密貨幣和平臺其實是行業里面非常基本的概念,也是兩個差異巨大的概念。對于加密貨幣來說,最重要的屬性是去中心化,它可以免審查;第二點是它簡單、安全、穩定、可靠;第三點它的支付方式可以作為價值的存儲。
但是如果一個項目聲稱自己是平臺,那么平臺的邏輯和加密貨幣的邏輯肯定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平臺要有無限的靈活性,但加密貨幣的靈活性是有限的。在有限的靈活性下,需要具備無限的可拓展性,具備隱私保護,具備資源的隔離,甚至還要有一套非常良好的治理的體系。從以太坊從按照這個意義上去考核,我們發現它并不能成為一個平臺,包括EOS也是這樣。
那么這個行業的問題出在哪里?為什么公有鏈的發展現在停滯不前?我們又退到了以炒幣為主的階段,無論是以太坊,還是EOS,大家認為以太坊做出的價值不足以支撐以太坊今天的市值,認為EOS做的需求非常小。為什么行業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因為所有的公有鏈的項目又退回到貨幣共建和比特幣的概念相競爭的空間里。
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問題?我們追溯這個行業的歷史發現背后有一些邏輯上的問題。
因為比特幣是面向貨幣的設計,這個設計最重要的是所有的交易都需要進行全局鏈上節點的驗證,就是所謂任何一筆交易都要廣播給比特幣背后8000個節點。在區塊鏈行業以比特幣為起源的時候,當時有一個固定的邏輯,任何一筆交易都必須進行全網廣播。比特幣邏輯框架的設計是一個同步的邏輯,是一個單線程的執行,可以驗證任何的交易,因為比特幣的腳本語言是一個優先的邏輯。但是以太坊和量子鏈,我們希望增加虛擬機引入更復雜的邏輯,這相當于對比特幣理念進行一個擴展,但是我們并沒有擺脫比特幣所固有的一個限制,就是說任何一筆交易必須是有很多驗證,所以說無論是以太坊,還是量子鏈,其實背后依然是一個同步化的執行邏輯,哪怕以太坊是連接了全球上萬個節點的網絡,但是它的本質上的處理性能,依舊相當于一臺個人電腦,一臺電腦是不可能成為一個世界計算機的。我覺得這是邏輯上存在的一個根本問題,如果一個網絡不進行異部的邏輯,那么這個網絡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平臺。
所以說,所有基于以太坊的智能合約的邏輯去做拓展、做平臺的項目,我認為對這個行業都沒有任何推動和進步,因為我們對行業沒有任何突破,依然是基于比特幣所有的交易都要進行同步執行,因為我要保證任何交易都是全局、鏈上、可驗證。這樣一個邏輯對加密貨幣的屬性來說是可以的,但是對平臺來說,這樣的一個邏輯,是一個致命的缺陷。
實際上,應用需要區塊鏈的特征,但是不一定要去中心化。我覺得區塊鏈的特征和中心化并不是一個同義詞,區塊鏈有哪些特征呢?這些特征可以給傳統應用,互聯網應用帶來的巨大的價值。
第一、是在區塊鏈的網絡上,你的賬戶、地址、金錢和身份是一體的。怎么理解呢?比如說我今天使用一個互聯網的應用,首先用手機號去注冊一個賬戶,要綁定銀行卡,要上傳我的收貨地址,還要做一系列的事情,我才能完成一個應用的注冊。但是我在以太坊網絡上使用一個應用,我只需要使用一個以太坊的地址就可以干所有的事情,這個地址代表我的身份、金錢和賬戶,這樣高維度的統一,通過公私鑰的體系所帶來的統一,我覺得會對傳統應用會帶來巨大的價值。
第二、所有區塊鏈系統,都是一套天然的支付和清算結算的體系。對于很多應用來說,你必須要獲得銀聯、阿里、支付寶或者微信的支持才能夠收錢,但是很多應用很難做到,如果借助于區塊鏈的網絡,可以解決所有支付和清算結算的問題,這是區塊鏈網絡給傳統應用賦予的第二個價值。
第三、如果有設立良好的通用體系,可以幫助你的應用獲得早期的啟動資源,或者有一個指數式的發展。早期公有鏈的發展得益于他們有一套非常好的加密貨幣的設計體系,讓這樣的公有鏈網絡可以蓬勃發展。
所以對傳統的應用來說,我覺得并不一定是需要去中心化,但是依然需要區塊鏈所能夠賦予價值和特征。
我覺得未來區塊鏈的發展方向,可以從我們傳統Cloud的方向進行借鑒,我們消費級的應用可以全部放在云服務上,那么云服務和區塊鏈到底有什么關系?我下面做了一個很多簡單的圖。
云服務是單點見證,但是在區塊鏈的邏輯上,區塊鏈本質是一套非常小型的云服務,只不過它是一個任何交易都需要全局驗證的云服務。中間的這個鴻溝,我覺得是行業創新的一個巨大機會,從云服務到區塊鏈,從一個單點驗證到全局驗證的過程和結合點,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