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數人并非真正懂得區塊鏈,而是企圖利用概念賺取錢財。因此,清晰定義區塊鏈非常重要。只有定義清楚之后,大家才知道什么是,什么不是,才能進一步去規范。”在日前清華大學產業創新與金融研究院舉辦的一場研討會上,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高西慶談到。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陳康介紹,“
區塊鏈技術并不神秘,只是由于它將密碼學、分布式系統和博弈論這三個反直觀的理論結合于一身,才成為人們難以理解的事物。”
陳康認為,區塊鏈可以拆分成“區塊”和“鏈”,其最大特征是一環扣一環。“鏈”就是一連串有順序的交易,而“區塊”就是將各個交易組成一塊,核心問題是如何決定交易過程中下一個“塊”的放置。區塊鏈總結起來有三個特點,一是所有交易是有順序的;二是各個交易分成“塊”;三是通過抽簽的辦法決定下一個“塊”是誰。
“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真正意義是去中介化。”中民新能投資集團董事會秘書劉燕認為,區塊鏈技術可能會帶來兩種趨勢:一是由于技術優勢帶來效益的大幅提升;二是這些技術可能導致集中化的財富積累以及技術領先所帶來的持續分化。“這是我們需要清醒認識并要堅決避免的。”劉燕說。
CyberMiles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盧亮表示,雖然今天
數字貨幣發展依然緩慢,但相信區塊鏈、數字貨幣將成為
電商的重要機遇,并且能夠創造一種新型交易環境。
對于區塊鏈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改變金融系統,高西慶認為:“區塊鏈的原教旨主義者認為中介機構完全去掉,我今天還看不到這種可能性。各種機制中間都有一些所謂的中心,比如區塊鏈中的
聯盟鏈也是分中心,不可能把中心去掉。”
高西慶建議,相關部門應該對區塊鏈做出清晰定義,以更好地規范發展,杜絕亂象。“在沒有認清區塊鏈之前,應當首先考慮區塊鏈能否帶來好處,而不能只看到壞處就把它斃掉。而且,由于互聯網系統的特點和區塊鏈運作方式,也沒有辦法完全徹底地把區塊鏈斃掉。現在一些國家正在創造環境吸引區塊鏈產業,因為這樣可以獲得規則制定、利益等方面的好處。”高西慶說。
“區塊鏈與今天人類保持的交易記錄相比,賬目數量呈指數倍增長,數量驚人。這種情況下,想要返回追查證據的成本極大提高。尤其對于交易而言,往往存在時間差,使得查找十分困難,所以必須具備相關的規范機制”。高西慶說。
清華經管學院會計系教授謝德仁認為,區塊鏈能解決原始交易數據的問題,但是原始交易數據轉化成財務報表的數據,可能還是要中心化的,而非去中心化。
清華經管學院金融系副教授張陶偉認為,區塊鏈技術要大范圍應用,還要繼續創新,找到新的技術路徑和方法提升區塊鏈的運行效率和降低運行成本。另外,區塊鏈也只能解決線上的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等問題,但在將線下相關內容轉換成線上信息,存在“道德風險”造成的造假、欺騙(例如做假賬)等方面,區塊鏈技術仍舊不能解決。
北京慧網通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齊凱認為,隨著進一步發展,區塊鏈有可能產生跨越式的技術發展,目前,區塊鏈技術的底層建設仍然比較薄弱,但許多大企業開始在技術上有所投入。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